《四庫全書經部詩類-詩經集傳》宋-朱熹

經部 詩類

詩經集傳八卷

宋 朱熹 撰

提要

《詩經集傳》八卷。宋朱子撰。《宋志》作二十卷。今本八卷,蓋坊刻所並。朱子注《易》,凡兩易稿。其初著之《易傳》,《宋志》著錄。今已散佚,不知其說之同異。注《詩》,亦兩易稿。凡呂祖謙《讀詩記》所稱「朱氏曰」者,皆其初稿,其說全宗《小序》。後乃改從鄭樵之說(案朱子攻《序》用鄭樵說見於《語錄》。朱升以為用歐陽修之說,殆誤也),是為今本。卷首《自序》,作於淳熙四年,中無一語斥《小序》,蓋猶初稿。《序》末稱時方輯《詩傳》,是其證也。其注《孟子》,以《柏舟》為仁人不遇。作《白鹿洞賦》,以《子衿》為刺學校之廢。《周頌·豐年篇小序》,《辨說》極言其誤,而《集傳》乃仍用《小序》說,前後不符。亦舊稿之刪改未盡者也。楊慎《丹鉛錄》,謂文公因呂成公太尊《小序》,遂盡變其說,雖意度之詞,或亦不無所因歟?自是以後,說《詩》者遂分攻《序》、宗《序》兩家,角立相爭,而終不能以偏廢。欽定《詩經匯纂》,雖以《集傳》居先,而《序》說則亦皆附錄,允為持千古之平矣。舊本附《詩序辨說》於後,近時刊本皆刪去。鄭玄稱毛公以《序》分冠諸篇,則毛公以前,《序》本自為一卷。《隋志》、《唐志》亦與《毛詩》各見。今已與《辨說》別著於錄,茲不重載。其間《經》文訛異,馮嗣京所校正者,如《鄘風》「終然允臧」,「然」誤「焉」。《王風》「牛羊下括」,「括」誤「栝」。《齊風》「不能辰夜」,「辰」誤「晨」。《小雅》「求爾新特」,「爾」誤「我」。「胡然厲矣」,「然」誤「為」。「朔月辛卯」,「月」誤「日」。「家伯維宰」,「維」誤「塚」。「如彼泉流」,「泉流」誤「流泉」。「爰其適歸」,「爰」誤「奚」。《大雅》「天降滔德」,「滔」誤「慆」。「如彼泉流」,亦誤「流泉」。《商頌》「降予卿士」,「予」誤「於」。凡十二條。陳啟源所校正者,《召南》「無使尨也吠,」「尨」誤「厖」。《何彼襛矣》。「襛」誤「穠」。《衛風》「遠兄弟父母」,誤「遠父母兄弟」。《小雅》「言歸斯複」,「斯」誤「思」。「昊天大憮」,「大」誤「泰」。《楚茨》「以享以祀」,「享」誤「饗」。「福祿膍之」,「膍」誤「媲」。「畏不能趨」,「趨」誤「趍」。「不皇朝矣」,「皇」誤「遑」(下二章同)。《大雅》「淠彼涇舟」,「淠」誤「渒」。「以篤於周祐」,脫「於」字。《周頌》「既右饗之」,饗誤「享」。《魯頌》「其旂茷々」,誤「茷々」。《商頌》「來格祁祁」,誤「祈祈」。凡十四條。又《傳》文訛異,陳啟源所校正者,《召南·騶虞篇》「豝,牝豕也」,「牝」誤「牡」。《終南篇》「黻之狀亞,象兩弓相背」,「亞」誤「亞」、「弓」誤「己」。《南有嘉魚篇》「鯉質鱒鱗」,「鱗」誤「鯽」,又衍「肌」字。《甫田篇》「或耘或耔」,引《漢書》「苗生葉以上」,脫「生」字。「隤其土」,誤「壝其土」。《頍弁篇》「賦而比也」,誤增「興又」二字(案此輔廣《詩童子問》所增)。《小宛篇》「俗呼青雀」,「雀」誤「觜」。《文王有聲篇》「淢成溝也」,「成」訛「城」。《召旻篇》「池之竭矣」章「比也」,誤作「賦」。《閔予小子篇》引《大招》「三公穆穆」,誤「三公揖讓」。《賚篇》「此頌文王之功」,「王」誤「武」《駉篇》「此言魯侯牧馬之盛」,「魯侯」誤「僖公」。凡十一條。史榮所校正者,《衛風·伯兮篇》,《傳》曰「女為悅己者容」,「己」下脫「者」字。《王風·採葛篇》「蕭,萩也」,「萩」誤「荻」。《唐風·葛生篇》「域,營域也」,「營」誤「塋」。《秦風·蒹葭篇》「小渚曰沚」,「小」誤「水」。《小雅·四牡篇》「今《孚鳥》鳩也」,「《孚鳥》」誤「鵓」。《蓼蕭篇》「在衡曰鸞」,「衡」誤「鑣」。《採芑篇》「即今苦蕒菜」,「蕒」誤「藚」。《正月篇》「申包胥曰:人定則勝天」,「定」誤「眾」。《小弁篇》「江東呼為鵯鳥」,「鵯」誤「鴨」。《巧言篇》「君子不能堲讒」,「堲」誤「塈」。凡十條。蓋《五經》之中,惟《詩》易讀,習者十恆七八。故書坊刊版亦最夥,其輾轉傳訛亦為最甚。今悉釐正,俾不失真。至其音葉,朱子初用吳棫《詩補音》(案棫《詩補音》與所作《韻補》為兩書,《書錄解題》所載甚明。《經義考》合為一書誤也)。其孫鑒又意為增損,頗多舛迕。史榮作《風雅遺音》已詳辨之,茲不具論焉。

四庫全書 經部 詩類
詩經集傳(景印本)
詩經集傳 提要
詩經集傳 卷一
詩經集傳 卷二
詩經集傳 卷三
詩經集傳 卷四
詩經集傳 卷五
詩經集傳 卷六
詩經集傳 卷七
詩經集傳 卷八
全書 323 頁

推薦閱讀:

《朱子家訓》 宋 朱熹
【轉載篇】千古奇冤——朱熹
《近思錄》宋·朱熹

TAG:詩經 | 朱熹 | 四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