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聲音|動物保護者
1、「寫一堆論文是救不了任何生物的,不論是猴子還是人類。」——潘文石
潘文石(1937),民盟盟員,中國生物學界泰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大熊貓及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主任。1985年起領導一支綜合隊伍,對秦嶺人熊貓生態學進行深入研究。撰寫有大量長篇專著,獲宋慶齡兒童文學銀獎。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師德標兵」,世界野生生命基金會最高獎Paul Getty獎等國內外多項獎勵。
除了在生物學領域上取得的豐碩成果,2009年10月,潘文石還有一個意外重大發現:在廣西江州木欖山附近山洞中偶然找到了距今約11萬年的早期現代人下巴頦。這個發現足以證明左江流域過去是早期現代人類的伊甸園,同時也為現代人多起源學說提供了新的有力證據。
2010年,潘文石獲得由鳳凰衛視等海內外十餘家知名華語媒體機構推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表彰他在野生動物研究、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作出的積極努力與突出貢獻。
以下是潘文石談動物社會行為與人類社會行為的關係。
2、「耐心、不急功近利、一步一個腳印,這些品質像頑石一般的普通而不起眼,然而累積一生,造就了我們時代的傳奇」——喬治·夏勒
喬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 1933年)是一位美國動物學家、博物學家、自然保護主義者和作家。他一直致力於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研究,在非洲、亞洲、南美洲都開展過動物學研究,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上三位最傑出的野生動物研究學者之一。現任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前身是紐約動物學會)的負責人,他是第一個受委託在中國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開展工作的西方科學家。
夏勒寫過許多關於非洲和亞洲的哺乳動物的書,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中《塞倫蓋提的獅子》獲得了197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以在中國的研究經歷寫成的《最後的熊貓》和《青藏高原上的生靈》也成為國際暢銷書。
由於他對自然保護的貢獻,他榮獲過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金質勳章,1996年國際宇宙獎(日本)和1997年美國泰勒環境成就獎。他正直的性格讓他多次揭示出事實真相,成為世界動物保護運動的楷模。
回復v609收聽喬治·夏勒談藏羚羊的保護。
3、「惟有理解,才能關心;惟有關心,才能幫助;惟有幫助,才能都被拯救。」——珍妮·古道爾
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 1934),生於英國倫敦,在世界上擁有極高的聲譽的動物學家,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教育和保護。她二十多歲時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為了觀察黑猩猩,度過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於世界各地,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的環境。現被選入牛津教材七下第八單元。曾獲得了聯合國所頒發的馬丁·路德·金反暴力獎。這個獎過去曾經也有兩位人士獲得過,他們分別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以及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她關於黑猩猩能夠使用工具的發現震驚了世界,因為在此以前大家認為只有人類能夠使用工具。她發現黑猩猩使用細長的樹枝從白蟻窩的出入口插進去沾出白蟻來吃。與此同時,她還發現黑猩猩是雜食而不是過去所公認的素食性的,因為她見到了黑猩猩還愛吃動物的肉。
古道爾成了黑猩猩最好的人類朋友,堪稱為世界級的模範科學研究者。
回復v610收聽珍妮·古道爾的一段演講錄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