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兩型導彈研發受挫 進行60多場試驗找故障

解放軍兩型導彈研發受挫 進行60多場試驗找故障

來源:科技日報作者:楊燕群 張榮 李文聰2011年08月29日07:39我來說兩句(78)複製鏈接列印大中小

資料圖:二炮部隊一種新型彈道導彈近日在央視軍事新聞中曝光,外媒稱之為"東風-16"。

  夜色已深,萬籟俱寂。在某國防科研單位院內角落一座小樓中,第二炮兵駐某地區軍代室總代表廖平正端坐在計算機前,凝眸思考,認真修改著一份有關應用最新信息技術提升導彈作戰能力的建議。

  第二炮兵的軍代表,就是長劍的監造官、鑄劍人。這些年,廖平已養成習慣,白天,他不辭辛苦奔走在第一線,全力以赴、一絲不苟地監督、推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夜晚一有工夫,他就會打開計算機潛心研究平日搜集的各種資料,琢磨未來武器裝備進一步改進升級,讓自己的思想跟上軍事變革的飛速發展。

  他參與的科研成果一項獲軍隊科技進步2等獎、三項獲3等獎,他本人也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榮立一等功。

  (一)

  在第二炮兵裝備部總軍代表的名冊上,70後的廖平年紀最輕,資歷最淺。個子不高、身體不重的他,近幾年在許多場合卻出人意外地讓人看重:

  一種新型號武器裝備即將進行靶場試驗,到現場坐陣觀看的上級領導想找位專家,更深入地了解新裝備信息部分的技術原理、作戰性能和發展前景,周圍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廖平,找來一試,果然講得通俗易懂,頭頭是道,切中要害。

廖平(左三)帶領軍代表與生產廠家、科研單位人員聯合攻關。張建剛攝

  部隊即將接受新裝備,先行組織骨幹培訓,找專家上課,也願意找廖平。因為他講的貼近部隊實際,針對性強,不僅介紹裝備構造、性能原理,還講操作使用、維修保障需注意的問題……甚至還會帶來自己編寫的教材,官兵都反映解渴、過癮;幾家為國防服務的電子信息科研單位,人才濟濟,專家雲集,可每逢制定重要科研規劃的時候,所領導總是交代有關人員把規劃草案拿給廖總看一看,請他幫助把把關,提提意見……

  廖平如此被人看重,當然不是徒有虛名,而是靠真才實學。2000年,他在緊張、繁重的工作之餘,報考某電子工程大學,開始在職攻讀物理電子專業博士學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4年里,他不僅照常完成了5次靶場試驗和其他軍檢驗收任務,而且迅速掌握了本專業知識,進入課題研究,承擔了某項新技術研究。僅一年多時間就取得成果,其模擬和運算的精度達到國際同領域的先進水平,對我國電子制管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套軟體至今還在業內應用。他撰寫的博士論文也以全優的成績通過了專家的匿名評審和評委答辯。他還結合學習撰寫發表了一批高水平論文,有7篇被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

  2004年9月,也就是獲得博士學位僅僅數月,廖平又受邀進入某國防科技電子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開展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如今他的研究成果已在某型號裝備上得到應用。

  這些年來,廖平以頑強的毅力和過人的天賦,結合工作廣泛學習涉獵了眾多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而不斷增長的信息化知識,不僅為他贏得更多尊重,更讓他在裝備研製遭遇困難的時候,拿出高人一籌的對策辦法攻破難關。

資料圖:解放軍戰術地地導彈。

  (二)

  這些年,凡與廖平打過交道的軍工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都對他在裝備質量問題上把關之嚴格,態度之較真有過充分的領教。

  一次,某產品設備進行濕熱環境試驗,設備一個配重塊表面出現一點污跡,研製單位認為是小事一樁,把污跡擦掉就行了,不影響質量。可廖平偏不同意,堅持要求必須把污跡的性質、產生原因、可能給裝備帶來的影響弄清楚。後來的一系列試驗發現:這塊污跡是材料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滲透的雜質,會造成腐蝕,影響裝備壽命。有關單位再也不把它當小事,立即改進了設計。

  廖平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然而他自己對此卻不滿意。他認為:把好軍品質量關,不能單靠個人的責任感,軍代表也不能滿足於為企業充當「質檢員」、「救火隊」,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幫助企業建立精確控制質量的科學管理制度,這才是治本之道。在他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相關軍工研製生產單位從產品設計,元器件、原材料入廠到產品交付都制定了詳細的質量控制措施,對故障幾率高的環節設置關鍵檢驗點,進行重點控制,建立了方便質量問題檢驗的產品可靠性多媒體記錄數據包。他們還借鑒航天企業質量管理經驗,建立了產品返修流程、故障元器件管理、禁限用工藝目錄以及軍工生產人員選拔培訓、定崗定位等10幾項制度,使裝備研製生產質量上了一個台階。他還在代表室所涉軍工企業創造性地建立了軍地一體、軍民融合式質量閉環管控機制。

  走上軍代表崗位以來,經廖平監護的產品全部實現了質量合格率100%,在演兵場經受住了實彈發射試驗。

資料圖:準備豎起進入發射狀態的地地導彈。

  (三)

  4年前,正值我軍軍事鬥爭準備進入關鍵時期,廖平負責的兩項重要科研項目卻接連遭遇重大挫折。

  聖誕之夜,某靶場朔風呼嘯。對於參加發射試驗任務的廖平和某研究所的領導、總師來說,卻絕對是一個極端痛苦的日子。因為剛剛進行的發射試驗傳回的數據表明,新裝備的其他部分都很成功,唯獨他們負責那部分設備出現故障。更讓他們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就在一個多月前,另一型號的發射試驗也是因為他們所負責的設備出現問題而失敗,原因至今還沒找到。

  連續兩次失敗,讓當時還是副總代表的廖平心情格外沉重,他知道:新裝備是打造新型作戰力量的物質基礎,是部隊戰鬥力新的增長點,更是軍事鬥爭準備的急需。必須儘快查明故障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就要拖部隊軍事鬥爭準備的後腿!他心急火燎地找到研究所領導、總師,連夜一道探討失利原因,一起認真分析查找可能造成故障的原因、研究驗證、排除故障的措施辦法……說著議著,竟至通宵達旦,東方既白。

  接下來的幾個月成為廖平走上軍代表崗位以來最緊張最玩命的時期。兩個型號故障的查找定位歸零工作幾乎同時展開,廖平帶著軍代室同志與研究所科研人員一道在兩條戰線不分晝夜地奮戰。兩場作戰都是硬仗,而且一仗比一仗艱巨難啃。第一個型號故障查找,他們建立了「故障樹」,確定了24個可能的故障點,總共開展各種環境各種條件的40多場大大小小的試驗。而第二個型號確定的故障點更多達40多個,為此要進行60多場試驗,而且要奔走多地才能完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給兩型裝備研製帶來巨大困擾的關鍵問題終於先後查清、解決。

  這年6月,第一個型號率先迎來靶場試驗,連發4彈,發發精準命中目標。12月,另一個型號也到了一彈定生死的時刻。發射結束後,遙測數據傳回:圓滿成功!靶場頓時一片歡騰,這時,人們發現廖平找不到了。那晚,經歷大喜大悲的他把自己獨自關進小屋,喝得酩酊大醉,清晨醒來才發現手機有無數未接電話……

資料圖:正在進行導彈射擊演練的解放軍二炮部隊。

  (四)

  當全軍上下都在思考如何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這一重大歷史課題時,兩份來自基層的特殊報告,引起第二炮兵裝備部領導的注意。一份是關於部隊裝備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建議、一份是關於提高部隊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所需的技術支撐的論證報告,兩份報告的作者都是廖平。

  這兩份極具參考和實用價值的報告當然不是拍腦瓜想出來的,而是他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花費數月心血進行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的。為此,他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幾乎跑遍了國內重要的電子信息科研單位,同權威專家座談、向科技情報部門請教,逐個研究室、逐個項目組了解情況,反覆研究修改,從而為領導機關提供了這兩份「及時雨」般的報告。

  近年,面對世界軍事變革不斷加速逼人形勢,廖平愈來愈強烈地意識到:作為工作在裝備發展前沿、每天都要和新技術新知識打交道的軍代表不能成為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者」,還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為部隊當好現代化發展的「戰略參謀」和「技術顧問」,為加快部隊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盡一份歷史責任。為此,他頭腦中猶如裝了一部「搜索雷達」,一刻不停在搜索著、思考著……

  據統計,近幾年來廖平已先後向上級領導機關提交了10多份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為部隊深入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提高核心軍事能力,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作出貢獻。然而,他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頭腦中那部「搜索雷達」仍在加速運轉,因為他知道,他的歷史使命遠未完成。

資料圖:東風-16導彈發射瞬間。

資料圖:二炮部隊進行轉移機動發射訓練。

推薦閱讀:

台灣空軍學校的戰利品——解放軍空軍叛逃人員所駕飛機
曝解放軍調72架殲11到海南真實意圖
是女人解放了還是社會倫亂了?[組圖]
胡適、實驗主義與解放思想

TAG:導彈 | 解放軍 | 研發 | 解放 | 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