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保健,讓你愛上艾灸!

艾條灸,甚舒坦。

溫通經,熱驅寒。

虛可補,實可瀉。

陷可拔,凸可按。

……

杏為醫家之花,艾乃醫家之草。艾灸自古便是中醫診療的傳統方法之一,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你知道灸法在我國有多久的歷史嗎?二千多年!小郎中都覺得好膩害呢!

艾灸

神奇的功效

(一)疏風解表,溫散寒邪

中醫養生以人為本,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艾灸療法因有溫熱刺激性能而具有溫散寒邪的作用,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

(二)溫通經絡,活血逐痹

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是人體全身經絡,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經絡受阻,即可引發四肢關節疼痛,或活動無力,或臟腑氣機失調而出現疾病。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溫通經脈的作用。

(三)回陽固脫,昇陽舉陷

陰陽為人之本,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陽衰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甚則欲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用灸法發揮其溫熱性,可溫補扶助虛脫之陽氣,提升虛脫的功能。調節陰陽,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四)消瘀散結,拔毒泄熱

中醫認為,瘀、結多因寒凝或氣血運行無力而痰濕阻滯或為血瘀而表現為癰疽、結塊或血瘀。而對於熱毒癰腫,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首見於《黃帝內經》,總之,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

(五)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中國古代醫家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

(六)美容作用

近年來艾灸日漸運用於美容,能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起到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消耗人體多餘脂肪,達到健美之功效。對長痘痘、黃褐斑以及虛胖的女性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

最佳時間

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為艾灸是熱的,在最熱的時候做艾灸,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這樣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長期堅持做。

艾灸一個穴位5到30分鐘是比較常規的情況。每個人適應艾灸的程度不同,時間不同,有的人每天艾灸不到一個小時,就會有很嚴重的上火傾向;而有些人,即使每天3-4個小時的艾灸,仍然不會有上火的跡象。所以說艾灸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決定艾灸的時間,次數。

艾灸

常用穴位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艾灸這個穴位能美容養顏。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本文由微信號請郎中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艾草漫談·收艾二三事
艾黃金匠心之作首發,全球耀世而來!
論孕婦恢復產前身材的方法,瘦下來的感覺有多好
艾灸養生之養肝明目——肝血充足眼明亮
艾灸養生 艾灸6大穴位防病治病強身健體

TAG:養生 | 保健 | 艾灸 | 艾灸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