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症一般幾年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統計數據顯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幾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幾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幾率高達98%。

糖尿病一旦血糖波動過大,就有可能誘發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應該對併發症都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導致患者致殘或失明的主要原因,嚴重時可剝奪患者的生命。長期血糖高會危害人體的代謝系統,繼而出現各種病症。血糖高的人警惕,在查出高血糖時就要做好預防。

若糖尿病不認真治療,長期控制不好,合併症越來越多,則會喪失工作及勞動能力,壽命就會縮短,反之若能長期認真治療糖尿病,使血糖長期穩定,合併症就有可能推遲出現,糖尿病患者可以與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就可以與正常人一樣享受同樣的壽命。

正常人血糖波動範圍在3.3~8.9mmol/L之間,而糖尿病人血糖波動範圍很大,低的時候到2.8mmol/L,高的時候可能超過30mmol/L,正是血糖的超範圍波動,發生併發症。血糖越高,波動越大,併發症發生越快越重。只要血糖波動超過10個毫摩爾,就會對器官和人體組織產生傷害。

二、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信號

1、來自眼睛的信號:當糖尿病人視力下降或是眼前出現黑影時,不可想當然地認為是「年老眼花」,這很可能是長期高血糖引起視網膜病變或白內障所致,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排除糖尿病眼病。

2、來自口腔的信號:糖尿病患者出現牙齦萎縮或腫痛、牙周感染、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等,這些都與長期高血糖導致血管及神經病變、鈣質流失、免疫力下降、繼發感染有關。因此,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早處理。

3、來自皮膚的信號: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皮膚及外陰瘙癢、皮膚真菌感染(如手癬、足癬、股癬、甲癬等)、毛囊炎、癤癰、糖尿病性水皰病等皮膚病變,而且往往非常頑固、久治不愈。當糖尿病人出現上述情況時,要想到這可能糖尿病皮膚病變。

4、來自肢端的信號:糖尿病可導致對稱性肢端感覺異常,典型者表現為肢體遠端麻木感、蟻行感、針刺感、灼熱感、疼痛感等,癥狀由輕到重,逐漸進展。到了晚期階段,病人可出現痛覺、觸覺及溫度覺完全喪失。當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往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

5、來自汗腺的信號:有些糖尿病人特別好出汗,往往一吃飯或稍微活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即便是在大冷天。糖尿病人出汗有個特點,就是頭面部和軀幹大汗淋漓,但四肢一點汗也不出。出汗異常是植物神經受損的表現。

6、來自消化道的信號:當糖尿病人出現上腹部飽脹、頑固性便秘;或是出現頑固性腹瀉,但又不伴有發熱、腹痛及膿血便,這很可能是長期高血糖損害胃腸道植物神經,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所致。

7、來自腎臟的信號:在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多無明顯自覺癥狀,少數患者可有尿泡沫多或夜尿增加,最有診斷價值的是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但普通尿常規檢查則完全正常,所以,定期尿微量蛋白檢測有助於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

8、來自心血管的信號:正常人往往活動時心跳比休息時快、白天比夜間快。而某些糖尿病人則表現為休息狀態下心跳過快(我們稱之為「靜息心動過速」),並且白天與夜間的心率變化不大(我們稱之為「固定心率」)。此外,還有些病人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即病人從卧位(或蹲位)起立時,常伴有血壓下降、頭暈、心慌、眼前發黑,嚴重時會出現暈厥。所有這些都是心臟植物神經受累的表現。

9、來自性腺的信號:糖尿病可以導致周圍血管及末梢神經病變,可導致性慾減退、陰莖勃起不堅的癥狀,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可逐漸發展成完全性陽痿。因此,性功能減退也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一個信號。

10、來自骨骼的信號:當糖尿病人感覺腰酸背疼、且有明顯駝背時,很可能是骨質疏鬆所致。骨骼是以蛋白質(膠原蛋白)為基質,大量的鈣沉積於上而形成的。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濃度較高,腎臟在排出過多葡萄糖的同時,血液中的鈣也隨尿大量流失,此外,由於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膠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質減少,因此容易引起骨質疏鬆。

三、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方法

1、 「多學點兒」,多學點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防治方法,有助於配合醫生的治療;

2、「少吃點兒」,適當減少熱量攝取,戒煙限酒,均衡飲食,低鹽、低脂、高纖維、維生素充足,糾正高血脂;

3、「勤動點兒」,增加體力活動,有利於避免肥胖、減輕胰島素抵抗;

4、「保暖點兒」,寒冷刺激易引發呼吸道等感染及腦溢血、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故應注意防寒保暖;

5、「放鬆點兒」,保持平常心,勞逸結合;

6、「常查點兒」包括自查、醫院檢查,主要進行眼底、心臟、腎臟及神經系統、足部檢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推薦閱讀:

小貼士:餐前低血糖也要當心糖尿病
【每日一偏方】 臍療.內病外治【2型糖尿病】
告別扎手指!雅培瞬感測糖神器來知乎解放糖友了!
糖尿病的葯膳
仝小林教授專訪:源於傳統,高於傳統,構建糖尿病中醫診療新模式

TAG:糖尿病 | 糖尿病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