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讀書(董一菲)

談讀書

董一菲

(這是作者2010年1月23日在牡丹江市「人文大講堂」的講稿)

  我講的題目是《讀書》,聽眾有專家、教師及各行各業的人士,其中主要是中小學生,這個講稿是我徒弟史世鋒根據錄音整理的,在這裡向他致謝。

  讀書

  一位教育家:「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精神的成長史。」這句話充滿哲理,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是多麼神聖、多麼微妙、多麼複雜、多麼精彩的一種精神活動,一種靈魂的成長,但它來自於什麼?來自於讀書。我們應該對閱讀心存尊敬。人類最美的姿態其實是讀書的姿態。

  世界各國的讀書情況怎麼樣呢?我們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今天,你讀書了嗎?」這是一種親切的問候,更是一種深沉的鞭策。我們可以一同來看世界各國對讀書的態度,有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還有人說美國的年輕人連美國的地圖都不清楚,其實不然,美國的各界總統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倡導「讀書,讀書,在讀書」,也包括現任總統奧巴馬。眾所周知,法國以浪漫著稱,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國人就是浪漫的代名詞,那麼法國是不是除了盧浮宮之外,就是沒有書香氣了呢? 當然不是。記得法國的一位文化部長曾經浪漫的說:「我們這些年輕人讀書,不僅要讀出一個作家的風格,熟知一個作家的各類作品,而且要聞出書中的味道。」這是一種法國式的表述,這個表達既浪漫又激動人心。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我比較喜歡作家遲子建,在我的博客里給孩子寒假推薦的書就是遲子建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額爾古納河的右岸》,遲子建是黑土地的作家,生活在中國的最北端的一個小村莊,作為漠河北極村成長的孩子,他對俄羅斯的文化闡釋的非常到位,他說:「這個民族因為有廣袤的土地,有嚴寒的氣候,造就了這個民族艱難的跋涉,於是這個民族」。的文學便有了別樣的色彩。」比如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這篇小說體現了自然之美,頓河兩岸獨特的風光,哥薩特騎兵的那種剽悍、勇敢。這個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是超越苦難的民族,這個民族也是一個愛讀書的民族。我沒有到過俄羅斯,但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聞」,我讀了一些書,發現這個民族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愛讀書的民族,俄羅斯目前的經濟文化並不發達,但他們是最富有的民族。因為他們愛讀書,在冰島就更可愛了,冰島的女孩子出嫁,最高貴的嫁妝就是書。在今天,中國的孩子們已經沒有了自由讀書的時間,因為過多時間的讀書都是一種功利性的讀書。有這樣一個因果鏈條,這個鏈條是一個畸形的因果鏈條:讀書是為了的高分,得高分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是為了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份好工作是為了有一個好的生存條件。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這並不是讀書的全部目的。正因如此,中國目前少有大家,錢學森臨終前,對溫家寶總理說了一句暮鼓晨鐘的話,他說「我們這麼一個國家,一個有13億人口的國家,太缺少大家了」,在各種領域都缺少大家,缺少大家有很多原因,有教育的體制,讀書的目的等。如果有一天,我們都可以自由的讀書,有自由的精神空間,獨立的思考空間,恐怕我們這個民族騰飛的速度會更快。

  一、為什麼要讀書?

  「今天,你讀書了嗎?」我希望大家把這個親切的問候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讀書是一種習慣,而不是那你有時間才去讀書,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是擠出來的,今天你不讀書,就意味著你這一生不會有時間讀書。當代著名哲學家周國平曾說:「只有成為讀者,才可能成為學者。」那麼為什要讀書呢?這裡我簡單的例舉了幾點,它肯定是不全面的,它們之間也會有交叉,例舉出來,只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思考的角度。

  第一讀書可以增加知識和開闊眼界。方才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聞」,秀才怎麼知道「天下聞」?因為讀書。舉個例子,浙江有一個縣級城市紹興,我們未必親自去過,但是愛讀書的人就會知道,紹興有大禹陵,大禹陵需要跪拜和祭奠的,那是中國民族的人文祖先;如果你喜歡讀書,你還會知道,這裡有明末大畫家徐渭的故居,徐渭的畫作之中表達了一種明末遺老對漢民族文化熱烈的愛,他畫的「螃蟹要橫行」中有對清統治者的抵制,他畫的「葡萄藤」有憤怒,因為有他的愛憎,這就是徐渭。我們還可以想起很多,這裡有咸亨酒店,有孔乙己;這裡有鑒湖女俠秋瑾的故居;這裡有沈園,陸遊和唐琬在這裡相遇,於是便有了「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這就是紹興,因為讀書,當我們翻閱地圖時,紹興給我們留下的記憶還很多。

  第二讀書可以增加智慧和勇氣。越是大的學問家,越是學養深厚的人,他的智慧也就越是高。這讓我想起了北宋的蘇東坡,在他四十七歲時,因為莫名其妙的烏台詩案,他就被貶到了黃州,做團練副使,同學們知道這顯然是一個虛職,一個四十七歲的人能做什麼呢?蘇東坡在這裡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精神突圍。人生不如意十八九,面對人生的苦難和坎坷,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讀書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蘇東坡是一個天生樂觀的人,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記》中這樣寫到「蘇東坡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快樂天才」,蘇東坡為什麼快樂?那是因為他在黃州這個生命的驛站,打點了自己的精神,很快完成了精神的突圍。原因在於他的三樣法寶:儒學、道學、佛學,正是這樣的三大精神支柱,「三足鼎立」支撐了蘇東坡的,於是他會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會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於是樂觀的蘇軾,會寫他的《自題小像》,一個敢於對自己幽默的人是大智慧的人,一個敢於對自己幽默的人也自然樂觀的人,「試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問我一生的功業是什麼?那就是被貶黃州,然後向南,再向南,一路貶去。

  第三讀書可以增加人生的樂趣。生活中,我們常說這是一個有趣的人,這是一個無趣的人,有趣的人懂得「風花雪月」的美,懂得什麼時候欣賞花朵,懂得什麼時候欣賞漫天的飛雪,「清風明月」對有趣的人而言,那是意趣盎然的,對一個粗糙、乾枯的心靈來說,自然是無趣的。我個人覺得在現在作家當中,最有趣的當屬王小波,有一種說法,「男大學生生讀王小波,女大學生讀周國平」,我認為這應當是一種互文的說法,男女大學生不讀王小波,不讀周國平,人的文化結構就有所缺失。王小波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讀讀他的《紅拂夜奔》吧,樂在其中。讀書吧,它可以豐盈你的人生,讓我們的生活不同於別人。我們常說生命的長度我們不能把握,因為就算長,也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厚度可以無限, 它來自於什麼?來自於讀書。

  第四讀書可使你擁有人生的底氣。人生的底氣是什麼?在這裡我們把它解釋為人生的境界,哲學家馮友蘭曾將人生的境界分為四種,最大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這裡宇宙的境界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它是空間的概念,又是時間的概念。在空間的概念上我們可以說它是無盡的,在時間的概念上我們可以說它是無涯的。我看過一篇評論,說在唐代的詩人當中最具有宇宙境界的詩人是詩仙李白,他的《將進酒》的開篇,相信同學們都熟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裡「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一個寥廓的空間概念,「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就是一個時間概念,當我們心中同時有了時間、空間的坐標軸,且都是無限的,這時,我們就擁有的大的人生境界,我們稱之為宇宙的境界,至上的境界,無窮的境界。這種境界從何而來?讀書。

  第五讀書可以使你認識你自己。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他的神廟的門楣上刻著一個人類的座右銘:人們啊,認識你自己。人們最難認識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文學要完成的認識人類這麼一個目的,哲學也是同向的,直指人的心靈,直指人的價值。這就是人們要認識自己,人類要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發現自己,才能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知道自己是誰,最大限度的發展自己,這是我們人生一個終極目標吧。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人類認識自己有多大的力量,這讓我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大家都熟悉的一個故事,他來到特拜城,特拜城裡正在鬧妖怪,這個妖怪出了一個謎語,沒有人能猜到它的謎底。謎語是一個動物它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這個謎底就是「人」,俄狄浦斯當時就猜到了,之後的故事更有趣,這個怪物羞愧難當,跳到懸崖之下,轟然死去。一個謎語,猜到了,怪物就要死,還如此慘烈,這個希臘神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當人們認識到自己的時候,這個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是上帝了。於是哲學家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當我們會心於「上帝死了」的時候,人就成為大寫的人。關於讀書使人精神成長,剛才我們也談到了「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精神的成長史」,在此,我就不贅述了。

  二、怎樣讀書

  下面我們談一談怎樣讀書。讀書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個就是「精」,牛嚼式;一個就是「博」,鯨吞式。讀書要做到牛嚼和鯨吞的結合。光牛嚼是遠遠不夠的,人生短暫,一本書讀上幾年,幾本書就是一生啊,古人讀書很苦「皓首窮經」「青燈黃卷」,如果這樣,書其實可以不讀了,這樣就把書讀死了,讀死書,不如不讀。第二個問題一定要泛讀,要廣博,這種方式就是鯨吞,如鯨魚一次吞吐幾噸水,魚蝦俱進,不分類,不篩選。鯨吞的方式就是強調我們的泛讀。其實古人也談過,這是一種「我注六經」的方式,「六經」就是大家熟悉的《詩》《書》《禮》《樂》《易》《春秋》,我注六經,就是將書讀厚,一定要讀厚,反覆加註釋,加體會,加生命體驗,這就是牛嚼的方式,反之,就是「六經注我」的方式,什麼叫「六經注我」?這是非常自主的讀書,構建自己的讀書家園,然後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我們不用「皓首窮經」,而將書讀薄,融入自己的生命當中,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所以說這兩種方式需要結合。古人讀書講求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胡適先生非常推崇四到,同學們知道胡適一生獲得過多少個博士頭銜?三十五個,當然很多是榮譽性質,他就特別好讀書,讀書講求四到。眼到,自然不用說了。口到,中國文化傳統應該說是「詩書」文化,中國文學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詩史,從《詩經》《楚辭》開始,正宗的文學就是詩,詞都不行,詞叫「詩餘」,其實口到於中國文化,和漢字魅力有關係,因為漢字是一個表意系統的文字,漢字是單音節的文字,單音節的文字有音韻的美感。漢字之美,美到什麼程度? 倉頡造字「天雨粟,夜鬼哭」,六個字有多麼美麗,多麼神秘,這也是我們民族的審美,這也是我們農耕文明最樸素美的表現。中國的詩書是用來誦的,是用來吟的,所以《詩經》是「弦詩三百」「舞詩三百」「誦詩三百」,這些都跟讀書「口到」有關係。另一個是心到,心到十分重要,讀書要有數量的問題,更要有質量的問題,讀書要有一種自由精神,有一種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來自什麼?來自於心靈。「盡信書不如無書」,讀一本書我們要有批判精神,要去粗取精,為我所用。魯迅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在他去世的時候,郁達夫憤懣的說:「沒有產生偉大人物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產生一個偉大人物,卻不知愛護的民族是可憐的生物群落。」我們可以感到這種悲憤的力量,我們這個民族少有深刻反思力的大家,魯迅是一個,但他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和保護。德意志民族為什麼偉大?因為那片熱土上,產生了無數哲學家,這片熱土因有了無數哲學家對這個民族的有力反思,才會有清潔精神,一種有力批判的反思精神。讀書不可「掉書袋」,要融入我們最莊嚴的思考、最凝重的思考、最崇高的思考,這一切來自我們獨特的心靈,是經過我們心靈的過濾和淘洗。

  我們生活在中華的盛世,盛世修史,我們每一個人都讀了大量的文化史書,我們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魯迅先生有,他讀五千年的文化,讀出了兩個字:「吃人」。這個表述是偏激的,但是不偏激,無以深刻,為此他在《狂人日記》中說「救救孩子們!」 「救救孩子們!」這個口號,從五四時代響起,穿越了百年的中華風雲,至今回蕩在我們心中。我作為一名老師,也以此為自己的座右銘,只有敬畏,不敢怠慢。魯迅作為我們民族憂思的人,他的《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一個赤子的情懷。人僅有情感是不夠的,還需要思想,需要力量。思想力量來自於什麼?來自於反思性的批判閱讀。「手到」指的是摘抄,指的是點評,指的是寫評論,寫文章,通俗而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大家都是講求著作等身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家都是著作等身。比如《飄》的作者,憑一部《飄》橫絕美國文學百代風華,一部足矣。我指的是多產的作家,講求著作等身。只要你養成了好的習慣,你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你們的未來是那麼漫長,你們的未來是那麼燦爛!雖不一定能做一個著作等身的作家,可以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個摘抄本等身的「學者」,或者說做一個摘抄本等身的「讀者」,今天的讀者就是明天的學者。余秋雨如果沒有十年的讀書,就不會成就今天的余秋雨。文革十年,當他人都在喧鬧時,他回到家鄉餘姚,讀書,甚至到天一閣去借書,這樣一讀就是十年,歷經十年的艱難困苦,余秋雨以一部《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喚醒了整個民族的散文,他將哲學、美學、歷史當然包括自己的思考溶於一爐,成就了余秋雨式的散文。這樣例子不勝枚舉,這就是怎麼讀書。

讀書應該讀出什麼?我們首先要讀出情感來,其次要讀出美來,再次要讀出理來,最後要讀出趣來,這四點是並列的,並無主次之序。所謂讀出情感,我想在這裡列舉一個同學們都感興趣的作家——金庸,金庸作為武俠小說的大家,這裡我們要知道武俠小說與武打小說是有區別的,孔慶東作為研究武俠小說的知名教授,他說「武俠與武打是有區別的,因為俠是一種精神」,我們民族自古就有俠的精神,從墨子開始就有,墨子被稱為中國文化的第一個俠客,他一身夜行衣,長得也很「墨」,故稱墨子,墨子應該是俠的思想源頭。司馬遷也被稱為俠之大者,他寫過《遊俠列傳》,他乾脆就被稱為「司馬大俠」,金庸也被稱為「金庸大俠」。千古文人俠客夢,那一個文人心中沒有一把劍呢。當一個文人價值沒有實現時,我們稱之為「書劍飄零」。這裡我想起了屈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的屈原,他為什麼戴著高高的帽子,佩著長長的寶劍,因為他想要脫離世俗大地,來到精神的天空,那高高的帽子與白雲藍天接壤,長長的寶劍,則可以代表他俠客的夢想。還是回到金庸,金庸的小說用對聯怎麼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我們先說說他有關愛情之作,《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和令狐沖的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你可以找無數詞語加以概括和描述。再說楊過和小龍女,《神鵰俠侶》中的情侶,這是天聾地啞的愛情,天聾地啞的愛情又是什麼樣的愛情?楊過獨臂,小龍女整天在古墓中,睡在古墓中的一根繩子上,這個愛情非常飄忽,非常美好。還有郭靖與黃蓉的愛情,見於《射鵰英雄傳》,憨憨的郭靖,刁鑽、頑皮、八面玲瓏的黃蓉,她做一道菜能叫「君子好逑」,這樣的女孩,這樣的男孩,是天地間最理想的絕配。因為我們讀了書,我們對於情感,對於「花之月」「雪之夕」,就有了讀後的深刻認識與感悟。

第二個問題就是關於美的問題,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小說二十四美》,實際這裡「小說二十四美」是一種仿製的說法,最早見於司空圖的《詩的二十四品》,一千個讀者眼裡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安娜卡列尼娜,這是一定的。那麼小說都有什麼樣的美?雄渾之美,「大江東去」那種感覺,入俗之美,俗事美麗,俗事溫馨,我們表達世俗的溫暖,那是一種美麗,還有健舉之美,小說的結尾言有盡意無窮,我舉一個散文的結尾,如大家熟悉的《岳陽樓記》的結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敘寫洞庭之美,全在此一句啊!還有起伏之美、獷悍之美、複合之美、流動之美 、盪逸之美、委婉之美、神肖之美、不隔之美、洗鍊之美、悲愴之美、氤氳之美、蘊藉之美、怪異之美、諧謔之美、真切之美、映襯之美、輻射之美、樸素之美、縝密之美、逶迤之美、超拔之美,這裡我就不逐一解釋了,大家可以借閱這本書來讀讀。

  讀書還要讀出理趣來,我這裡有幾部名著當中的一些話,大家看看當中蘊含的哲理。比如盲詩人荷馬在《荷馬史詩》中說「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這裡他強調了神性的偉大,同學們會認為這是迷信了,其實不然,每個人身上都有神性、人性和獸性,當你的神性大於韌性和獸性,你就是戰無不勝的。再如《哈姆雷特》中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人的一生都在做這麼一道題,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的必做題,就是解決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簡·愛》里的一段話「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美貌和財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這是非常著名的一段台詞,簡愛沒有驕人的美貌,沒有傲人的財富,簡愛擁有人的尊嚴,於是簡愛永遠是簡愛,吸引著無數女子——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時代的女子自強自尊,可以說是探索不息。還有《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個的不同。」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最為精彩的一筆。再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喧囂與騷動》其中的一句「鐘聲又鳴響了……一聲又一聲,靜謐而安詳,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個好月份里,鐘聲也總帶有秋天的味道。」不同的樂器表達不同的情感,所以在邊塞詩當中,王昌齡會說「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琵琶唱響、彈奏的是異域情調,是西北風光,是那一片瀚海闌干。聽到鐘聲,可以感到人生的蒼涼,人生秋的味道。海明威代表「硬漢文學」,關於他的一部最有名的傳記叫《從男人到男子漢》,文壇上堪稱「男子漢」的作家有兩位,都是美國的,一位是海明威,一位是傑克倫敦。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人生沒有失敗,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勞倫斯在《兒子與情人》中說「愛情應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愛情的真諦就是給人以自由。雪萊的「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都耳熟能詳了。還有《安徒生童話》「只要你是天鵝蛋就是生在養雞場也沒什麼關係。」當我們處在人生的谷底的時候,讓我們以此為座右銘吧,只要堅信我們是天鵝蛋,一切都沒有關係,就像是耶穌,即使是出生在馬圈,他一樣是聖人。再比如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這樣說「我們經歷著生活中突然降臨的一切,毫無防備,就像演員進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綵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麼價值呢?」告訴我們人生的每一種經歷就像初排那麼寶貴。還有《荊棘鳥》一個非常凄美的愛情故事,「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一切聖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荊棘鳥當荊棘穿破了它的胸膛,它的歌聲才那麼燦爛,為什麼這麼燦爛?是因為它融入了生命的熱血!比如說盧梭的《懺悔錄》「我在女人跟前經常失敗,就是因為我太愛她們了。」為什麼會失敗,因為有愛。為什麼有了愛會失敗?因為愛情使人的智商變成了零,用零智商去解決問題是不可以的。在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是處女神,一生不談戀愛,一生不結婚,於是智商很高。在座的中小學的同學,用零智商去學習不可以,用零智商去中考、高考更不可以。《源氏物語》有這樣一句話「艷陽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無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夢,像朝露一般,愈加萬念俱灰。」日本文化是一種物哀的文化,是一種唯美的文化,當源氏看到朝露,看到如此豐美的大地,他感嘆到年華易逝,這是日本的文化,也是東方的文化,不同於西方。傑克·倫敦在《馬丁·伊登》中說「一個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環境。」怎麼樣才能超拔?要靠意志力。《牛虻》的開篇「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這裡有一種哀傷,更有一種樂觀。還有很多,這裡我就不再說了。讀書要讀出美,讀出理,還要讀出趣。

  說到理,我再補充一點希臘神話。中國文學史、美學史的大家,如近代美學史的雙峰宗白華和朱光潛等,他們大都是留學的人,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家。現在國學熱,孔子學院遍及世界,是東風西漸,但東風西漸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忘記學習西方文化經典,西方文化的源頭在希臘神話,希臘神話和《聖經》是西方文化的兩大支柱。在希臘神話中,有許多的寓意非常美好,我們在這裡一同重溫一下。在中華語文網我的博客里,有一篇推薦文章《今夜的天空很希臘》,同學們可以看看。希臘神話中有許多深刻的道理,比如小愛神和財神,他們都是瞎子,都是盲人,你說愛神、財神為什麼要「盲目」?它苦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愛情是盲目的,情感是盲目的,而財富也不是根據一個人德行和能力分配的,一個人不是因為你很有德行,很有才學,你就會有更多的財富。再比如說希臘神話中關於水仙花由來的一種說法,水仙花是一個自戀的少年,他叫納西索思,他特別自戀,他一輩子沒有愛過別人,誰都不愛,就是愛自己,在那個時代,沒有鏡子,他無法照見自己,有一天來到河邊,在清澈的水中照見自己的容貌,他覺得自己非常愛水中這個少年的容貌,於是他就擁抱了那個水中的自己,擁抱的結果是就墜入水中死去,變成水仙花。「水仙花」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不能自戀的,自戀就要毀滅。更有趣的愛上納西索思的是誰?她叫艾柯,艾柯是回聲女神,就是說她這一輩子不能說自己的話,只能重複別人的話,而納西索思又誰都不愛,只會對她說「你怎麼這麼討厭」,而艾柯就只能無奈地同樣重複,這個愛情說明什麼,人世間是不是也會存在這種情況。

  再比如玫瑰花的由來,也是希臘神話中說大愛神阿芙洛狄忒,維納斯,是她羅馬神話中的名字,有一天阿芙洛狄忒抱著小愛神——厄洛斯(丘比特是他在羅馬神話中的名字),一不小心被小愛神的金箭劃傷了自己的玉臂,按照愛神定律,自己就會無可救藥的愛上第一眼看到的人,她第一眼看到是誰?美少年阿都尼斯,於是便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阿都尼斯,其結果美少年阿都尼斯變得越發愚蠢,他認為他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得到了愛神之愛,他變得狂妄至極,有一天,大愛神坐著白天鵝離開了他,而阿都尼斯特別狂妄,結果死在野豬獠牙之下,於是他變成一朵玫瑰花。玫瑰花是愛情之花,在希臘神話中寓意著那一片傷,沒有傷口的血流,血沃大地,就不會開出這樣一種花,這種只為愛而凋零的花。希臘神話中還有皮革瑪麗翁效應,皮革瑪麗翁是一位雕塑家,他為雕刻一個女子,傾注了全部的愛,全部的情,這份痴愛的結果是雕像中的女子變成了人間的女子,這位女子嫁給了雕塑家皮革瑪麗翁,這個故事的道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常說頑石點頭,這哪裡是點頭,分明是付出了同樣的痴情與愛戀,這就是希臘神話的美麗而飄渺。余光中曾以「今夜的天空很希臘」,進行浪漫的表述。

  三、讀什麼書

  要讀什麼書?要讀經典,讀東西方經典。

  一個人一生能讀多少本書?假設一個人能活99歲,從6歲起開始讀書,而且一生中每天都要用2小時讀書,一個小時的閱讀量2萬字,一生能讀4526本(每本照30萬字計算)。而每年的出書量是60—70萬冊。人生有限,讀什麼書?面對浩如煙海、形形色色的書籍,我們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問題。

  今天,董老師給大同學們列了一些書目。比如說蕭紅的《呼蘭河傳》,據說在現代文學史上排名第九位,因為她是東北的女作家,散文詩一樣的小說。還有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特別有趣,特別有智慧,王小波就念道初一,輟學了就到雲南插隊,他帶了一本奧維德寫的《變形記》,讀了幾十遍,把書的很厚。他把雲南又圓又大的月亮當作護眼燈了,在月下讀書,希望你們去讀一讀。還要讀讀羅素,我發現很多中國的現代文學史的傑出人物,都是羅素的崇拜者,比如《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所以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要讀。再比如契訶夫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在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中,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耐人尋味。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讓我們了解俄羅斯那片遼闊、豐美的土地,俄羅斯那片土地壯闊,那片土地崇高,那片土地苦難。還有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我在博客里推薦了這本書。還有葉嘉瑩《迦陵談詩詞》,葉嘉瑩的書很多,在暑假時我系統的讀了,同學們可以選其中的一本讀一讀。路遙《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同學們知道茅盾文學獎評到第幾屆了么?第七屆。中國當代文學最高獎項。路遙的《平凡世界》是一部青年人的奮鬥史,讀了讓人振奮,雖然講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對當今的孩子仍然有啟迪,有教育意義。林語堂《蘇東坡傳》只有一顆偉大的心靈才能讀懂另一個偉大的心靈,蘇東坡不是誰都能讀懂的,林語堂懂得,請你看看林語堂眼中、心中的蘇東坡。李澤厚《美的歷程》是當代美學最通俗易懂,最絢爛多彩的作品。周國平《周國平散文》、泰戈爾《泰戈爾詩選》,《泰戈爾詩選》主要可以讀《飛鳥集》,要讀鄭振鐸的譯本。《世說新語》特別有趣,龍應台是哪的人?台灣的,說中國人更對,台灣屬於中國。作為一個有思想的女性作家,她同樣接受了歐風美雨的洗禮,中西文化貫通後形成了她深厚的學養。《圍城》、《簡愛》、《茨威格小說選》、金庸《笑傲江湖》,余華的《活著》讓你體味到生的艱難,平庸的人庸常的生活怎麼能超拔出溫暖。

  附書目:

  蕭紅《呼蘭河傳》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羅素《西方哲學史》上、下

  契訶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

  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葉嘉瑩《迦陵談詩詞》

  路遙《平凡的世界》

  林語堂《蘇東坡傳》

  李澤厚《美的歷程》

  中國的史書

  周國平《周國平散文》

  泰戈爾《泰戈爾詩選》

  劉義慶《世說新語》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

  錢鍾書《圍城》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茨威格《茨威格小說選》

  金庸《笑傲江湖》

  余華《活著》

  四、名人談讀書

  說名人談讀書,有很多說法,你們也可以談談,下面就寫你們談讀書的體會。要說自己的,不要背別人的。現在就想。先說彌爾頓《失樂園》的作者,十四行詩的代表。他說「一本好書是一個藝術大師寶貴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銘記和珍藏的血液。」我們可以從中體會濃濃的深情,濃濃的詩情,濃濃的真情。理·李加林說:「好書是什麼?是朋友,是愛情,是教堂,是酒店,是我惟一的財富;書又是我的花園,我的花朵,我的蜜蜂,我的鴿子,我的健康和我惟一的醫生。」書是一切,在這裡作者用短句,非常有表現力。劉向說的更好,《戰國策》的編者,《楚辭》的編者,他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如果你還覺得自己愚蠢,趕快找書籍這個良藥來療治吧。能夠意識到自己愚蠢實際上離智慧已經不遠了,凡是自以為是,以為什麼都知道,這實際上說明已經病入膏肓了。余秋雨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閱讀就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我現在想聽聽你們說

  學生:我們讀書其實是讀書中的智慧。

  學生:我覺得讀書讀的挺雜的,但讀書能讓我找到一份澄明,小時候讀書讀不懂,只是讀一個故事而已,然後大了,就發現作者有許多精妙的構思在裡頭,還有很多的表達方法,在我現在看來,表達的也更為深刻了。

  師:書需要反覆讀的,說的真好。

  學生:我認為書是歷史的放映機。

  學生:讀書吧,書中自有令狐沖,書中自有千金裘。

  師: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盅粟。用的仿辭。

  學生:讀書是一種思維的樂趣,能讓我感受到快樂。

  學生:我認為讀書是一種思維框架的構架。

  學生:有書香的靈魂可以獲得永生。

  學生:讀書在字裡行間讀出作者的思想,這就是好書。如果是好書,值得我們一生去讀。

  師:好書可以用一生去讀。

  學生:讀書讓我們感動。

  學生: 讀書應該用生命去讀。

  師:那位小朋友說一說。

  小朋友:我感覺讀書可以給我們帶來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跟我一起去讀這首小詩吧:

  在燈下

  捧一本書

  透過一縷輕舞的茶香

  與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面對面

  或促膝談心

  或把酒論道

  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廠中

  偽裝成學徒的彼得大帝在偷偷學藝

  聽

  德國特利爾的咖啡館裡

  依舊迴響著馬克思來回踱步的腳步聲

  不亦快哉

今天,還要問的一句話是「今天,你讀書了嗎?」用蘇東坡的一句話來回答,他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願所有的孩子們都能腹有詩書氣自華,都能無悔的對自己說,我每天都在讀書。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品讀書香,與書同行
徐小斌《讀書:一種智性的暈眩》
讀書:余華《第七日》和李承鵬韓寒還有郭敬明。
趙體字帖《趙孟頫讀書樂》
張五常:該怎樣讀書和思考,你的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