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奏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

波格雷利奇演奏肖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淺析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

肖邦是浪漫主義作曲家中最革命又最古典的,他那具有波蘭民族特色的自由速度(rubato),前所未有的鋼琴上的色彩和音響的想像,《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是他成熟時期的作品。4個樂章緊密聯繫有機結合,各自蘊含著不同的音樂表達和深刻的音樂意境。這首作品以其真摯的愛國之情,迥異的風格對比,在肖邦的三部奏鳴曲套曲中最富盛名。

霍洛維茨演奏肖邦《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一、肖邦音樂風格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浪漫主義時期頗負盛名的鋼琴音樂大師之一,是19世紀上半葉被譽為最偉大的鋼琴詩人的波蘭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在古今中外音樂史上,像肖邦這樣將全部生命都獻給鋼琴創作的音樂大師是絕無僅有的,他將一生都傾注在鋼琴音樂上,他一生共創作了247首作品,大部分為鋼琴作品。

肖邦的鋼琴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他的作品的創作題材與祖國的生死存亡以及民族的命運有著密切的聯繫。他的創作在繼承古典音樂時期音樂風格特徵的同時,結合本民族音樂風格特徵,在諸如練習曲、敘事曲、奏鳴曲、前奏曲等音樂體裁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以形成自身獨特的音樂風格特徵,開闢了鋼琴音樂的新大陸。

肖邦的音樂作品旋律線條優美而流暢,具有很強的歌唱性,在作品創作上,肖邦突破了鋼琴音樂傳統的表達方式,他把具有本民族特色風格的音樂元素,以歌唱的特點加以創作,讓音樂語言更加生動化和人性化,從而使音樂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馬克·安德魯·哈默林彈奏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

二、創作背景

肖邦的這首第二鋼琴奏鳴曲《葬禮進行曲》作於19世紀三十年代,此時他已在法國這個當時的歐洲文藝的中心有了立足之地,但是乏味的社交生活,對於祖國的思念以及精神上的孤單讓他一直處於憂鬱之中。這部作品寫於1839年夏天,此時的肖邦在遠離巴黎在法國中部的隱蔽住所過著和平安樂的戀愛生活,使肖邦充滿了快樂,因此精神帶來了無限生氣,使他在創作上的能力直線上升。 這部作品以降b小調進行創作,應當和這種脫離不去的感情基調有關。這個時期也是肖邦創作的繁榮期,經過前期創作的積累, 此時的肖邦在創作的思想和藝術性上都已經走向了成熟。

三、作品結構分析

肖邦的第二鋼琴奏鳴曲一起真摯的愛國熱情,樂章間迥異的風格對比而聞名於世。該奏鳴曲套曲共有四個樂章組成,第一和第二樂章的風格是比較的相像的,而第三和第四樂章的音樂性格變化比較大。

  1. 第一樂章為莊嚴的慢板,主題動機比之前快了一倍,快板、激動不安的,降b小調,2/2拍,奏鳴曲式,明顯的傳達出一種焦躁的情緒。先由低沉緩慢的4小節序奏,剛勁沉重的八度拉開了全曲的序幕。從第9小節開始,,出現急促的主題,低聲部是雙倍速度特有的激烈的伴奏,左手的跑動好似一種內心力量的涌動,但又由於不斷插有休止符而好像在不斷地喘息,顯得焦慮不安。情緒越來越激動,內心的弦越綳越緊,一直到第41小節,出現降D大調副題,情緒才轉變為平和寧靜。但是安靜的情緒又如曇花一現,馬上又激動起來,露出狂熱的氣勢,速度有些加快,雙手八度堅定有力,從而回到激昂的基本情調,到了呈示部的最後,音樂忽然衝破了平衡,結束在不諧和的屬七和弦上(第103小節)。再現部用如歌的旋律替代了焦躁不安的情緒,在210小節,結束部開始了再現,作者心中高漲的熱情再次燃起,經過一系列華麗的旋律和急促的柱式和弦後,將樂章推到了fff的力度結束。

  2. 第二樂章為諧謔曲,本樂章是以威嚴的旋律開始的,雙手八度堅毅有力,曲調高漲,並且夾雜著恐怖的氣息,後面六度和弦的連續半音階讓觀眾聽起來更是心底不安。速度轉慢的中部有著天籟般的甜美旋律(第81小節起)。旋律豐富著整個音樂和聲。主旋律在右手的上聲部與中聲部之間流動,最後逐漸推向高點,雙手八度一組組加快速度,進入主部的再現。從第190小節起,是諧謔曲主部再現的開始,經過中間部分柔美憂傷的旋律,音樂又重新恢復激昂的氣勢。在主部反覆之後,速度轉慢的中部旋律被轉用為尾聲而反覆,音量一層層減少,速度逐漸放慢,似乎有氣無力、很艱難地前行,是如此的無助,又是如此的悲傷,留下一片餘韻無窮的意境。

  3. 第三樂章為慢板(Lento),又被稱為《葬禮進行曲》,降b小調,4/4拍,整個樂章在Lento的速度下彈奏,緩慢、憂鬱,整體結構為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為降b小調,結構是有再現因素的並置性單二部曲式。中間部分降D大調,是再現的單三部曲式,但作者似乎很偏愛這個插部,每部分都用了反覆記號,拖長了樂章的時值,中段(第31小節起)彷彿是對遙遠的祖國和遙遠的過去的回憶。分解和弦好似對第一部分沉痛憂鬱的心情進行寂靜的安慰,平靜而優美的旋律如來自天上清朗的樂音,如無聲的眼淚,悲痛的回憶,寄予了無限的深情。之後是完全再現。中段之後再現的進行曲(第56小節起),又一次使人追憶起那悲傷的情景,人們的思緒又被拉回到殘酷的現實。最後猶如送葬隊伍慢慢地遠離,逐漸地消失,留給我們的是虛無的世界。

  4. 第四樂章為急板(Presto)降b小調,2/2拍。最後的樂章是由第75小節始終齊奏的三連音符奏出,這個樂章篇幅不長,左右手不停歇的八度齊奏音流,均勻連貫,中間沒有一點縫隙,但我們同樣應該注意到其中有組織的節奏,從而牢牢抓住這個樂章的生命力。樂章在最後的三小節才與前面出現對比,彈奏時有二分休止符的73、74小節一定要將休止的時值空置的完整,在力量上做的弱一些,體現出安靜,然後以爆發的力度將該套曲最後一個主和弦彈出,結束全曲。

四、音樂演奏技法分析

肖邦的鋼琴作品屬於古典浪漫派,因此,在彈奏時要注意音樂的嚴謹性和旋律性,因為肖邦獨特的鋼琴詩人的音樂特點,更要注意其中的詩性色彩。全曲被抗爭和哀痛的情感基調所貫穿和奠定,四個樂章緊密而有機的聯繫在一起,演繹著民族存亡的篇章。

  1. 第一樂章,由沉重的引子開始,剛強低沉的八度拉開了全曲的序幕。從第9小節開始,急促的主題開始出現,低聲部運用了激烈的伴奏,右手不停的跑動好似內心的掙扎和涌動,從第一個音落下開始,小臂的力量需要迅速傳遞到手指中去。進入主部後節奏需要非常地規整從而呈現出作品的整個面貌,由於副部的旋律音程比較密集,所以踏板在保持音樂連貫時要隨著旋律的走向而留有餘地。展開部引入部分中主部動機的節奏,這樣才能和主部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利於彈奏,在進入副部之前,要一氣呵成的去彈奏。

  2. 從第二樂章開始的地方,f力度的彈奏決定了整個樂章的情緒,從第38小節的半音階跑動開始,浪漫主義時期的炫技手法開始出現,所以在彈奏中需要手臂格外放鬆,同時初見的速度要迅速而不能拖延時值。

  3. 第三樂章,似乎是對曲名「葬禮進行曲」深刻的詮釋,但這一樂章所表達的是天堂般的安逸而並非地獄的陰暗,左手在和弦彈奏時,手臂要自然的貫穿力量,雖不像前兩個樂章那樣激情洋溢,但也絕不失自由色彩和歌唱性。

  4. 第四樂章疾板的速度更像是一首練習曲,在看似無厘頭的手指跑動中,音樂的色彩隨處可尋。樂章在最後三小節開始出現對比,在安靜的同時,以爆發的力度將該樂章最終在一個主和弦上奏響,從而結束全曲。

五、總結

在肖邦生平所創作的三首奏鳴曲中,第二鋼琴奏鳴曲可以說是他標誌性的一首奏鳴曲作品。不論是作品的布局還是反應的思想內容,都體現出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肖邦將自己的作品與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緊密結合起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作為一個時代代表性的作品,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它解讀它。


推薦閱讀:

毀滅,他說:奏鳴曲
家庭園藝三樂章:夏日花園奏鳴曲
【古典時間】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Op.78,Op.100,Op.108)
【音樂欣賞】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TAG:鋼琴 | 演奏 | 肖邦 | 奏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