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傢具的海外推手
品交流、交易、交換平台,將藏品流通起來,實現藏品的有進有出。以藏交友,以藏會友。
安思遠著《中國傢具:明清硬木傢具實例》
安思遠藏明17世紀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一對
□□陳桂湖
近日,隨著紐約佳士得安思遠藏書專場拍賣的收官,第七屆紐約亞洲藝術周正式落下帷幕,傳奇人物安思遠以及他的收藏成為本屆藝術盛會裡的較大看點。安思遠因收藏精品明式傢具及對明代傢具的研究頗深而被稱為「明代之王」,這次呈現的傢具被業界譽為「質量最高的品類」,引來眾多愛好者競拍,其中「黃花梨圈椅4件套」以968.5萬美元刷新了黃花梨傢具同類品種的世界拍賣紀錄。
安思遠堪稱學養和精明兼具的「學者藝術商」,他的收藏影響了美國亞洲藝術品收藏的每一個領域,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亞洲藝術品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涉獵廣泛,包括中國傢具、文玩、書畫、瓷器、玉器、珍本書籍以及日本、印度、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品收藏。
那麼,安思遠結緣中國傢具的過程是怎樣的?一個連中文都不會說的美國人,緣何可以早於中國人出版傢具專著?他的「明朝之王」美譽因何而來?
檀香山吹拂的「中國傢具風」
安思遠17歲開始接觸古董,並師從美國收藏家龐耐和耶魯大學教授王方宇學習中國藝術知識。21歲那年,他獨自一人到夏威夷州的檀香山服軍役。檀香山之行,似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為他日後成為中國傢具的「明朝之王」埋下伏筆。
檀香山是近代中國人移民海外的主要目的地和中轉站,也是美國彙集中國傢具的一塊寶地。從1900年開始直至1950年,先是福恩公司,然後是博溫女士的工廠店,再到著名的羅伯特·安斯泰斯的中國傢具經銷公司,檀香山活躍著眾多從中國收購傢具的古董商,使這裡成為中國藝術品的匯聚之地。
1949年,旅居中國26年的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來到檀香山,擔任東方藝術博物館第一任館長。彼時他的《中國花梨傢具圖考》已出版5年,大大提高了明式傢具在美國藏家心中的地位,也成為他們「尋寶」的參考書。1950年,安思遠也來到檀香山。部隊從軍之餘,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中國藝術。在部隊中,他是射擊競賽的「神槍手」,在檀香山中國藝術的殿堂里,他一樣眼光精準,彈無虛發,常與亨利·克拉瑪等藏家出入安斯泰斯的傢具店裡,收購許多精美的黃花梨傢具。
當時,世界上介紹中國傢具的著作除了早在18世紀歐洲人寫的幾本簡單的圖錄式的《中國傢具》外,就只有艾克的《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中國國內視傢具為使用器,連文物都算不上,傢具收藏市場尚屬空白。對於那時的安思遠來說,中國傢具猶如一個優雅的難題,榫卯結構、流暢的線條以及古樸典雅的氣質都深深吸引著他。痴迷之下,他甚至買了大量傢具在自己家裡觀摩鼓搗,拆開後重新組裝。拆拆合合之間,安思遠逐漸意識到中國傢具無與倫比的價值。「沒有其他文化能像中國傢具這樣將造型和結構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且每一個構件都結構合理,比例勻稱。」安思遠說。他還把製造中國傢具的工匠比作珠寶手工鍛造人,而西方傢具的製造人則類似鐵匠。
「古董教父」實至名歸
上世紀60年代,安思遠不斷擴充自己的私人收藏,成為西方世界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泰斗,人稱「中國古董教父」。他和古董商詹姆斯·高德聯手開辦了安思遠高德畫廊,經營英國傢具、工藝品以及亞洲藝術。1981年,安思遠大膽購藏了1500件印度藝術品,其中半數很快售出,他也因此成為紐約最具權威的國際亞洲藝術古董商。
此時的安思遠可以通過香港的行家購買中國古典傢具,而當時國內對古典傢具的價值依然懵懂不知,文物專家王世襄的研究因「文革」被迫中斷,大洋彼岸的安思遠卻如飲甘露地領略中國古典傢具的美。
1971年,安思遠糅合其多年的傢具研究,厚積薄發,繼艾克的《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之後,出版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國傢具:明清硬木傢具實例》(以下簡稱《中國傢具》)。
與艾克的著作不同,安思遠的《中國傢具》斷代清晰,結構完整。他在書中從藝術的角度講述中國傢具的歷史發展,闡述宋代文學與繪畫對明式傢具的影響,並指出中國傢具與18世紀歐洲傢具設計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梳理了坐椅的流變,說明佛教中國化對中國椅子和床造型演變的推動作用。美國收藏家柯惕思評價這本書:「是那個階段的一本代表作。從收藏的角度將中國硬木傢具分為3個階段:一是確鑿無疑的明代傢具;二是由明向清過渡時期的傢具;三是清中期至清晚期這一時間段的傢具。」
《中國傢具》是安思遠的一部學術力作,他從美學和藝術發展的角度,從全新視角把明式傢具像風景一樣勾勒,至今依然是鑒賞和收藏傢具的必讀書目之一。1977年5月17日,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安思遠的文章,詳述其在明代傢具研究上的造詣和貢獻,並譽其為「明朝之王」。
讓中國古典傢具之美共享於世
除了私人收藏之外,安思遠也樂於與世人分享中國古典傢具之美。1977年,他捐贈一對黃花梨頂箱櫃,以及4隻帶有篆刻銘文的紫檀南官帽椅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幫助其建設中式庭院。該館於1981年開幕,其中傢具的選擇、風格與陳列方式至今依然啟迪無數訪客。除大都會博物館外,受惠於他捐贈和收藏的美國博物館比比皆是,如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哈佛大學佛格博物館等。
從1950年的檀香山之旅,到2014年8月逝世,60年的古董生涯中,安思遠以精品的收藏和勤於著述,使中國傢具在全世界熠熠生輝,引起西方世界廣泛的追慕、探索和思考,將中國傢具推向藝術的高峰。上海佳士得高級副總裁、中國瓷器與藝術品部國際主管羅拉評價安思遠說:「是他在西方讓中國傢具戴上了光環,沒有他,中國傢具不會有那麼多人去關注、研究、收藏。」
而柯惕思的總結或許更為貼切,他說:「安思遠的眼光、熱忱、不懈努力與大方貢獻,成為中國傢具鑒藏界今後繼續發揚光大的基礎。」今天,古典傢具的收藏在國內外已蔚然成風,在熱熱鬧鬧的市場背後,業內學者更應該以安思遠作為榜樣加以自省,從中國哲學的源頭和靈性的角度去尋找傢具之美,使傢具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來源:中國文化報
推薦閱讀:
※馬雲1300億元身價成中國首富
※美民調渲染中國威脅鄰國 預設立場引日菲越共鳴
※剛剛,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中國科學家帶裝備參與其中!
※光伏這一仗 中國必須打 還要打贏
※米其林大廚淘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