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中醫藥民間驗方

1,缺鐵性貧血(一)  【辨證】脾腎虧損,氣血兩虛。  【治法】補腎填精,益氣生血。  【方名】補腎生血湯。  【組成】人蔘10克,生黃芪24克,鹿角膠12克,龜板膠12克,阿膠12克,當歸12克,熟地12克,制首烏30克,紫河車12克,枸杞子15克,黑磁石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苟禎學方。(二)  【辨證】脾虛血虧。  【治法】滋養血液,健脾行氣利水。  【方名】養血丸。  【組成】紅棗500克,當歸45克,白芍30克,皂礬45克,白朮30克,陳皮15克,厚朴30克,檳榔45克。  【用法】紅棗去核杵如泥狀,其餘藥物研粉共摻和混勻,賦形為丸,每丸10克,日服3次,溫水沖服。  【出處】馮化馴方。

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  【辨證】血熱脾虛。  【治法】止血攝血。  【方名】止血湯。  【組成】生地20克,黃芪30克,藕節10克,白芨10克,山楂10克,茜草10克,紅棗10枚,花生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廣鴛方。(二)  【辨證】氣不攝血,腎虛鬱熱。  【治法】益氣補腎,清散瘀熱。  【方名】芪菟二丹湯。  【組成】生黃芪15克,赤芍10克,防風8克,丹皮10克,丹參10克,骨皮10克,菟絲子15克,雞血藤15克,熟地10克,山藥10克,玉竹10克,谷精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高輝遠方。(三)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止血生血。  【方名】陸鶴消癜湯。  【組成】制商陸20克(先煎),仙鶴草30克,生地榆30克,党參10克,白朮10克,山萸肉10克,丹參10克,黃芪15克,首烏15克,玄參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進方。

3,小板減少症(一)  【辨證】風火熱毒,傷其血絡,營血瘀滯,淫於腠。  【治法】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方名】犀角地黃湯加味。  【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參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葉10克,板藍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家興方。(二)  【辨證】脾陰虛,血燥,陰虛生內熱,熱傷絡脈則血外溢。  【治法】養陰益脾,潤燥,佐以清熱,化斑。  【方名】加味脾陰煎。  【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蓮草15克,山藥20克,蓮米15克,連翹10克,赤小豆30克,黃連6克,淡竹葉10克,五味子10克,棗皮10克,大棗10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袁尊山方。(三)  【辨證】血瘀於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補脾滋腎。  【方名】加減紫癜方。  【組成】雞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當歸15克,大棗10克,茅根15克,旱蓮草20克,三七粉5克(沖服),仙鶴草20克,山梔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孫偉正方。

4,血管瘤(一)  【辨證】血郁脈絡,熱毒結聚。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化瘤散結。  【方名】加味活血化瘤丸。  【組成】生地81克,丹皮45克,茜草根18克,丹參15克,羚羊角3克,川連13.5克,甘草15克,山慈菇27克,側柏葉45克,荊芥炭18克。  【用法】共為細末,以米飯適量為丸,如綠豆大,每日服3次,每次1.5克(兒童量)。  【出處】釧新淵方。(二)  【辨證】瘀血阻滯。  【治法】理血消瘤。  【方名】阿魏消瘤湯。  【組成】阿魏1.5克,柴胡1.5克,甘草1.5克,當歸尾4.5克,赤芍4.5克,桔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文明方。

推薦閱讀:

中國十大國粹:中醫第三,京劇第四,它竟然排第一!
中醫神奇魅力黑髮生髮千古奇方
蔡長福中醫資料録【三】鄭法興
18.06.03【中醫流派】丨中醫的脊樑——李可(1)
伸金太極研究會「萬名中醫練太極活動」啟動暨尋根拜祖儀式陳家溝舉行

TAG:醫藥 | 中醫 | 民間 | 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