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由民主而是從先富到共富
民本決定於民信--政治的選擇是後發的;民主決定於競選--政治的選擇是先驗的。孰優孰劣,只能由實踐來檢驗。
現在所謂民主人士津津樂道的「三權分立」、「多黨競選」說到底只是精英政治的內容。如果說民本政治決定於官僚,民主政治則決定於精英,說到底官僚和精英都是精英。說到底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人類社會政治最終決定於少數精英。
民本官僚與民主精英的區別在於:
民本官僚是依靠一定的程序培養出來的,在中國三千年的歷史中,對官僚的培養主要是以儒教進行的,灌輸的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時輔以種種考驗;
民主精英是由客觀存在的利益集團的需要決定的,沒有利益集團的支持不可能得到足夠的總統選票。
民本官僚與民主精英都不是理想的選擇,只是因社會發展水平不得不採取的選擇,真正的公民社會,有待時日。
改革開放正在促使中國尋找對「民本官僚」體制的突破,但是這個突破不是「民主精英」體制,因為西方的「民主精英」正在進入死亡程序。
當前中國社會所面臨的首要命題是什麼?
不是自由民主的命題,而是從先富到共富的課題,一種社會需求勝於十所大學的研究。先富到共富的課題決定了中國民本主義政治的必需,也決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都是中國社會大眾――尤其是工農兵無可替代的領袖,是人類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的敬仰。這一點不是什麼理論的證明,而是為社會大眾的根本利益所決定。
一小撮反社會分子,企圖以攻擊、誣衊毛澤東來動搖人民尋求解放和幸福的與生俱來的願望,這是不可能的。反對毛澤東,自絕於社會,只能是社會中最下賤的群體。所謂下賤,也就是說任何一次政治鬥爭,他們都成為社會的公敵;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治派別,都將以打擊他們作為自己忠實於人民的證明。
是的,捍衛毛澤東、捍衛毛澤東思想就是在捍衛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當前中國的首要社會命題不是什麼「自由民主」,而是先富和共富的關係。
我認為,在「三個代表」的理論確立了它的政治地位之後,中國已經從「良序」社會進入了「多元」社會,也就是說中國已經顯著地進入了民主程序。在這時候,激發「自由民主」的爭論是無益的,就其實質而言就是對先富走向共富的進程的反動。
多元社會即是多種利益群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在先富和共富的關係上有不同的述求。這種述求又表現為不同層次,當傅德志向周正龍發起攻擊並且引起廣泛討論的時候,筆者已經明確提出,中國的先富一族向貧窮一族宣戰了,是發達地區(廣東)向落後地區(陝西)宣戰,是先富一族(傅德志)向貧窮一族(周正龍)宣戰。這個政治上的論戰就是企圖割裂從先富到共富的紐帶關係,但是,這是低層次的論戰。
關於先富和共富的論戰,更明顯地表現在資本家張茵在政協會議上為先富一族提出的述求,但是,這一個過程卻也激發社會大眾對毛澤東的強烈情感的再次發生。這一點同樣引起改革開放的設計者之一的吳敬璉(顧准理論的實踐者)的注意,提出經濟理論的政治屬性,警告權貴資產階級不要激發民粹主義。而這期間,我們也在新華網等網站與民粹勢力有一個尖銳的對立,力圖促使中國能夠在穩定的條件下解決先富和共富的關係。
不幸的是,一些庸俗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卻不能知道在毛澤東之後,中國的資產階級壟斷所有的追求必然導致自身的毀滅。他們中的一些人出走了,可是另外一些人卻僱傭了一些打手從各種輿論渠道向毛澤東發起攻擊,企圖剷除社會大眾尋求共富的理論依據和思想基礎。
可惜的是一些本來應該為先富走向共富做出努力的人們卻為「自由民主」的謬論所迷惑,甚至走上反毛澤東的道路。
壺公評論寫於10-08
以下是我們關於「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討論
壺公評論 2010/07/03, 08:19
「儒學救中國」或者是「自由民主救中國」都是一些混沌的命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因為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具有包容性和方向性。
曹興 2010/07/03, 16:46
確切地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是發達的社會主義,不是初級階段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發達的社會主義是在高度高達資本主義基地上揚棄的結果,是比發達的資本主義更發達的社會。而中國的初級階段是存有嚴重封建餘毒的,首先要剔除封建殘餘,然後發展市場經濟,然後才能揚棄資本主義,再然後才能建設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請不要混淆了兩個社會主義概念。
壺公評論 2010/07/03, 17:38
其實是你沒有理解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過程的概念,其實資本主義也不是剛性的,說到底是一個思維問題。例如馬克思的辯證法就從來不把某一形態看成是剛性的,馬克思說:「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在這一點上列寧的論述更加透徹,否則就沒有現代社會主義運動。
曹興 2010/07/03, 17:46
以前科社講三點常識:社會主義是一種社會理想,社會主義是一種實現理想的社會運動(或過程),社會主義是一種完善的社會制度。這三種比較全面。但我決不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一種邏輯思維。辯證法,一切都是相對的、變化的、發展的,都是運動過程等等。那是片面的辯證法。黑格爾的辯證法是講求整體性的,是追求絕對真理的,單純追求相對走向相對主義,只追求過程是80後的時代的特徵。不追求結果,但求過程;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是80後的特點。不是嗎?
壺公評論2010/07/03, 17:58
黑格爾的整體性和絕對真理都是一種設定,而黑格爾更加強調和重視,任何規定在產生的時候也具有自我否定的傾向,並且必然走向否定。 作為過程,《易》文化稱之為「道」;作為絕對真理,《易》文化稱之為「善」,達於「至善」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卻是一個不能夠達到的終點。如果存在終點,生命也就停止了。
曹興| 2010/07/04, 10:51
絕對真理不等於終極真理,追求絕對精神不等於止步於終極真理。所以,黑格爾的不足需要克服。
壺公評論| 2010/07/04, 17:21
與曹興博士:中國人應該能夠總結明代的經驗。
其一、有一個獨立於法統之外的道統的存在和堅持,使知識者具有獨立的人格以從事自己的事業,不至於視中國為樊籠,不至於在屈辱中消耗自己的生命,不至於法統的肆無忌憚;
其二、不要陷入庸俗的思維,淪陷於低層次的爭論而失去追求,甚至導致知識階層的分崩離析,政治的頹廢、人心的喪失,社會的崩潰。 不是儒學保守主義,也不是民主自由主義,而是現代主義;不排斥儒學保守主義,也不排斥民主自由主義,尊重所有人的獨立人格、自由精神,導向現代主義。
曹興2010/07/04, 20:06
您的這種境界比較高,應當加上一個:全球主義高於現代主義。
壺公評論 2010/07/03, 17:50
社會主義的本質當然不是一種邏輯思維,政治構建與思想方法怎麼是一回事呢?
曹興 2010/07/03, 17:51
說得好!
壺公評論2010/07/03, 08:24
儒學本身就是混沌的。
民初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期,以顧頡剛、錢玄同等人為代表的疑古學派提出「層纍堆積說」,認為古代學說經過滾雪球似的演變已經與其本來有了很大的區別,例如孔、孟的君臣觀與後來的三綱五常就完全不一樣了。
曹興| 2010/07/03, 16:48
儒學的發展經歷了從孔學到後孔學的過程。不過君臣觀與後來的三綱五常,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王權至上的學說和制度。
關於君臣觀的差別,可以讀《論語》與《孟子》,感受中國民本思想的源泉。
壺公評論2010/07/03, 17:47
王元化先生認為三綱五常是法家韓非提出的,從邏輯上推論,王先生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秦政治就是韓非的理論和李斯的實踐的統一。後人以為漢儒學大師董仲舒是三綱五常提出者,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主張「天人感應」的董仲舒顯然對「君權」不存在絕對化的認識,他甚至因此險些丟掉性命。這一點在漢武、宣時期都有許多史實可以證明。
曹興 2010/07/03, 17:50
民本主義不等於民主主義。民本主義是貴民,貴民是為民作主,是作民主,是人治,是專制。只有民主主義才相反。兩者的本質決然相反。請君莫混淆。
只能是民本主義,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只能如此。
壺公評論2010/07/03, 18:11
我沒有混淆這兩種概念,但是不同的文化在政治哲學的應用上有所差別。例如俄羅斯文化導出的的民粹社會主義,基督文化導出的是民主社會主義,中國文化導出的只能是民本社會主義。
嚴復指責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是「牛體馬用」,但是,以中國文化是否能夠應用基督文化的民主?或者說,我們中的那一個人有本事使13億中國人皈依基督教。
嚴復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他認為自由主義就是個人主義,但是他最終承認無法改變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實現個人主義文化。有些人不相信,用暴力革命強制中國的改變,但是卻為近代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 其實,對於我們現代人,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
曹興2010/07/03, 21:14
俄羅斯文化導出的的民粹主義,還不是中國墨子的民貴主義。
壺公評論 2010/07/04, 10:17
非也。墨子近於基督。
曹興 2010/07/04, 10:45
墨家的民貴精神不等於基督教的博愛精神,雖有相同,但本質不同。
壺公評論 2010/07/04, 12:35
兼愛高於博愛。我寫過《墨子情懷》,認為墨子的觀點的組成是:
兼愛(社會觀);非攻(政治軍事觀);可染(哲學觀),歸納為平民主義,區別於國家主義――也就是民本主義――其一即民貴思想。現代中國的政治即立足於民貴思想,現在流傳為「被」,數年前我在評論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的時候就說到「為」是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也就是把人民置於非主體的位置。但是,這只是一個標尺,看看我們的社會什麼時候能夠擺脫這一個局限。
曹興 |10/07/04, 13:05
欣賞您的下述思想:「為」是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
壺公評論 2010/07/03, 08:26
與其說儒學是一類學說,不如說是中國的文化流孔孟之道在秦與漢初有一個否定;在漢武、宣時期有一個肯定;在魏晉南北朝有一個否定;在唐末、宋有一個肯定;在明代有一個庸俗化的過程;在乾嘉時期又有一個大思考。
即使在儒學內部,古、今文經學派始於漢即交錯至今。「層纍堆積說」即受到晚清今文經學派――特別是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影響。 但是,正是康有為和郭沫若重新闡述了孔子的大同論,為中國的未來昭示了曙光。 從儒學本身,需要現代學者的再思考;從社會學術的角度,儒學更需要再思考。這是當代學者的問題,不能以「救國」一言以蔽之。
曹興 2010/07/03, 16:51
贊同孔學和儒學都是文化論,而其淵源是周文明。源流關係可以釐清。但救國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後者更複雜,不一而論。孔子完整的意思是:「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壺公評論| 2010/07/03, 18:22
孔子曰:「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但是,孔子完整的意思是:「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也就是說孔子只是把周文明看作自己思想的前一站,而不是什麼「淵源」。孔子答弟子子張也沒有把周文明看成是什麼「淵源」,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與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在漢代整理古典的時候,《易》並非《周易》,而是含夏、商《易》。
曹興 | 2010/07/03, 21:16
孔子「述而不作」說明的恰恰是孔子並不放棄周禮原則啊。
壺公評論 | 2010/07/04, 10:16
孔子是一個提出並且實踐了的「損益」論者,筆刪「春秋」開文化史觀,難道只是「述而不作」?這是一個在那一個層次上理解的問題。
曹興 2010/07/04, 10:46
其實,在我看來,孔子綜合傳統就是一種很好的創造。
壺公評論 2010/07/04, 12:43
我是把孔子學說區別於儒學的;我是把孔子置於一個平民教育家的位置來看的,如同李零的「喪家犬」。這是一個角度,其實看孔子有多個角度。但是孔子確實非常偉大,例如「仁」這是一個完整的社會構建,是直到目前為止中國所能有的唯一的成功的政治哲學。而「仁」更是有生命的,它的長出即「大同思想」。這個觀點我都以一個長文論證過,所以上述並非泛泛之談。
曹興 2010/07/04, 13:05
有道理。
壺公評論 | 2010/07/03, 08:27
回到徐繼畬、王國維和陳寅恪。
近代中國,第一個從文明、道德的角度看西方的是道光庶吉士、福建巡撫徐繼畬。1867年徐繼畬主管同文館(北京大學前身)提出的「兼容並包,智周無外」的辦學方針,成為北大最早的校訓;
「全中國最博學之人」陳寅恪在紀念他的同仁王國維的時候提出「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梁啟超為北大題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可以看出徐、陳二人的提法與梁的提法是不一樣的,梁啟超與顧炎武關於「國家興亡」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曹興 | 2010/07/03, 16:54
徐繼畬、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思想是有差別的,但其相同的歷史使命是相同的:自強的本質是追求自由獨立的人格,國家興不能民更弱,國家的興亡與民的興亡應當一致,而不應相反。不能國進民退,要國與民共進退。
壺公評論 2010/07/03, 18:27
我已經提出了「可以看出徐、陳二人的提法與梁的提法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就是從文明的角度看「民主」,還是從「應用」的角度看「民主」。嚴復和胡適在討論「民主」的角度也是不同的。但是梁啟超和嚴復的觀點有它的歷史意義和政治上的實踐意義,這個意義是千年中國的需求。
曹興 | 2010/07/03, 21:20
呵呵,好像有道理。
壺公評論 | 2010/07/03, 08:29
思想吧,中國人不是豬!
徐繼畬、王國維和陳寅恪為中國引進的不是器物,不是制度,而是西方的邏輯思維――中國文化致命的缺陷。回到徐繼畬、王國維和陳寅恪,把儒學或「自由民主」這些混沌的概念都置於邏輯思維的面前剖析,構建中國的現代主義。
曹興 | 2010/07/03, 16:56
西方的先進性是制度與邏輯思維,科學與民主的整體性先進,僅僅引進邏輯思維,根本不足以救國。因此,他們三人是有局限性的。
壺公評論 2010/07/03, 18:39
回到王國維是當下中國學術界方興未艾的口號。在我們的面前出現的問題太多了,中國人必須為中國模式立論,必須為中國的現代主義奠定理論基礎。 「五四」的口號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即使在西方,也面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激烈的爭論;關於「自由」的話題,即使在羅爾斯的《正義論》上也眾說紛紜。 文化和思想是無法引進的。文化和思想即決定於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決定於我們所面臨的現實,而這一切需要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來整理。
曹興 | 2010/07/03, 21:19
趙先生說的有道理,中國人還沒解決中國模式立論的問題。
壺公評論| 2010/07/04, 10:00
儒學應該在,道統應該立;政教應該分,人格應該存。並不是誰救誰的問題,而是合理的社會構建應該有的完善。
曹興 | 2010/07/04, 11:20
很有道理。
壺公評論 | 2010/07/04, 10:13
張灝先生記錄,美國思想家、宗教界領袖萊努-尼布爾有言:「人行正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可能,人行不義的本能使得民主成為必須」。 但是民主是一個完整平衡的體系,張灝先生以低調民主名之;高調的民主,或者說是失衡的民主,只能導致民粹主義,這種現象不只是發生於文革,發生於台灣,發生於泰國,也發生於現在博聯。所以思維方式的倡導變得如此重要。
曹興 | 2010/07/04, 10:47
欣賞您的上述看法。
壺公評論:
討論是一種良性的思考,尤其是圈子之外的討論。我與曹先生素昧平生,但是卻為我們的討論增加了許多樂趣和啟發。
推薦閱讀:
※穆青評論 | 美麗、自信、賦權:頭巾離自由有多遠?
※關於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的傳說
※自由動力3.6版90個問答-4
※經典 | 打破心靈上的枷鎖,讓靈魂獲得自由
※最隨性自由的星座
TAG: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