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的「美麗新世界」

編者按

當圍棋冠軍李世石被AlphaGo擊敗的那一刻起,比人類更智能的新物種便誕生了。2017年3月全國兩會上,人工智慧(AI)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2017年6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美國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和全球化既帶來機遇又產生風險。

當機器人霸佔了你的工作,你該怎麼辦?機器人犯罪,誰該負責?人工智慧時代,人類價值如何重新定義?也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專家傑瑞·卡普蘭的觀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創造一個人工智慧時代的「美麗新世界」。

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兩大災難性衝擊:持續性失業與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機器正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類的工作,不管你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

1我們其實早已被人工智慧包圍很多年了

人們通常以為,人工智慧就是人形機器人。這大概是因為之前許多年裡,科幻小說和電影無一不在塑造人形機器人,比如《終結者》《我,機器人》《機械姬》等,它們中的人工智慧都是有形的。很顯然,人形機器人還要許多年才可能實現。但是,我們其實早已被人工智慧包圍很多年了,它們無形地存在於我們周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機器人」是感測器和執行器結合在一起的特例,而在更多數的情況下,感測器是散落在環境中的,比如路燈上或者智能手機里,而執行端則在遠處的一個集群伺服器中,隨著感測器越來越小,它們會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有一天當你走在一片原始荒原時,你可能並不會注意到你眼前有一個巨大的網路,大量組織和協作的設備正在維護這個環境,同時也在照看你,就像在參觀迪士尼樂園時那樣。」

最初,計算機一直被視為「只能按照編好的程序工作」,然而,以AlphaGo為代表的深度學習演算法所展示出來的人工智慧,已經足以改變人們的看法,即智能軟體在特定問題上的智能已經遠超人類最為傑出的選手,而智能軟體其實早已在量化投資、電子商務、互聯網廣告等領域處理著每秒數以億兆計的數據洪流,並從其中賺取巨額收益。

由於智能軟體有著極快的信息處理速度、更高的準確度,以及更低的成本,比如量化投資軟體可以做到每秒十萬次交易,它們可以不知疲倦地24×7小時工作。實際上,智能軟體所能獲取的數據也遠多於人類,比如互聯網廣告可以從數以千計的信息中交叉判斷用戶特徵;電子商務中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知道所有賣家和買家的信息……這些都意味著人類是沒法和智能軟體抗衡的。

雖處於劣勢,但人類和智能機器之間並不會像《終結者》中那樣發生戰爭,機器並不會拿起武器來挑戰人類的統治。它們會很緩慢而隱秘地接管控制權。因為人類會對它們逐漸地加深信任,「讓它們運送我們,為我們介紹合適的對象,定製每日新聞,保護我們的財產,監控我們的環境,種植和烹飪食物,甚至教育孩子……」,在此情形下,人類會逐漸失去大局觀,無法再介入控制了。

2特斯拉提出了針對人工智慧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未來,人類很可能會被機器所圈養。「地球可能會變成一座沒有圍牆的動物園,我們的機械看管者為了維護正常的運轉偶爾會推動我們一下,而我們會為了自身的幸福高舉雙手歡迎這樣的幫助。」大眾應該對人工智慧所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法律、失業與經濟發展、貧富差距等問題的重視,並思考這些問題。

2016年5月,特斯拉的一名車主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而在一起車禍中喪生。特斯拉官方聲稱「自動駕駛」功能被誤解了,實際上他們提供的是「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即只有用戶雙手握在方向盤上,才可開啟「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另外,特斯拉已經有了數十萬小時的無事故率,因此不是特斯拉的責任。

在傳統的汽車駕駛中,發生駕駛責任的事故肯定是駕駛員的責任,但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事故的責任方應該是誰?車主,汽車生產商,還是自動駕駛技術提供方,亦或是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自身?如果智能機器已經具有可以意識到自己權利的時候,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那麼,應該如何對機器採取處罰呢?按照「消除其達成目的的能力」的原則,針對智能機器,則可以消除它們的「記憶」。像AlphaGo這樣的智能軟體,它們需要花許多時間深度學習,如果消除它們的記憶,那麼它們就需要從頭來過。

如果說法律問題還不太棘手,那麼智能機器所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就複雜得多了:

——如果你心臟病發作,而你的自動駕駛汽車拒絕加速更別說超速把你送到醫院,你該怎麼辦?

——如果自動駕駛汽車與一輛載有很多孩子的汽車在一座只能通過一輛汽車的橋上相遇,智能汽車是救你還是救孩子們?

從古希臘到現在,道德一直是西方哲學家思考的重要問題。對於人類文明而言,博愛、奉獻成為絕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優秀品質,然而,你個人是否會購買一個會犧牲你而拯救更多人的智能汽車?

3人工智慧時代,職業的更替可能是5到10年

討論到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無法迴避失業問題。據調查發現,美國註冊在案的720個職業將會有47%被人工智慧取代。這其中不僅是藍領,還包括律師、醫生這類金領。未來,有接近半數的人會失業。很多人認為這是杞人憂天,因為人類可以創造出新的和更多的職業。的確,相比工業革命之前,現在許多職業是新事物,比如軟體工程師、形象顧問等,因此,很多人認為失業不是大問題。

但這次和工業革命時期不同。這是因為結構性的問題,即勞動細分市場的變化速度會比人們學習新技能的速度快得多。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時間,人類是通過代際更替來解決職業變更的。比如,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可能還是以農業或者工業為生,而我們可能已經以服務業為生。從70%的人口從事農業到只需要2%的人從事農業就能滿足美國所有人口的需求,這個時間是100多年。而人工智慧時代,職業的更替要快許多,可能就是5到10年,甚至更短。一個失業的駕駛員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學會軟體編程的工作技能的;而用戶體驗設計和增長黑客這樣的崗位在10年前是不存在的。

如何解決失業問題?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再由學校指定授課的內容,而是由對工作有需求的企業發布所需的崗位和技能,由學校來培養,如果你學會了這門技能並被企業錄用,那就可以從工資中扣除你的教育貸款。需要推出一個類似房貸一樣的新的金融工具:職業培訓抵押貸款,以未來可償付的工資收入來解決再就業的問題。

不過,說實話,這對失業的人來說是很大挑戰,人們可能會疲於應對職業危機,生活陷入無助。這又不得不提到貧富差距擴大化的問題。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高效率,會導致財富過度向金字塔頂端聚攏。根據數據分析,1970年代,美國收入前5%的家庭獲得的平均收益比後20%的家庭高10倍,而40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擴大到了20倍。「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已成為事實。

4未來,是人機共生的形態

如何消除這樣的分配不公?「公共利益指數」,即類似基尼係數一樣,需要一個可以反映資產所有權在目標人口數量中的廣度的可度量指數。當資產只為一個人擁有時,指數為0,而資產為目標人口中所有人平均擁有時,指數為1。國家可以通過「公共利益指數」來制定稅收政策,為指數分值較高的公司提供稅收優惠甚至減免,讓具有「公有」性質的公司更具有競爭優勢。

未來,是人機共生的形態。如果能解決好法律和道德、失業與經濟發展及貧富差距的問題,人類將享受到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福祉,有乾淨而安全的環境,用之不竭的資源……然而,這樣的社會是否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發展限制?不得而知。不過,就人類的天性而言,大多數人應該會希望生活在那樣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之中。

(摘自傑瑞·卡普蘭的《人工智慧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傑瑞·卡普蘭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與倫理學教授,享譽全球的Go公司創始人,並設計了全球第一台筆觸式計算機,預示了iPhone和iPad的出現)


推薦閱讀:

面對選擇,一定要選困難那件事兒
Mask R-CNN神應用:像英《黑鏡》一樣屏蔽人像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得了吧!
Day14,
當你對一個聊天機器人敞開了心扉

TAG:人工智慧 | 世界 | 智慧 | 美麗 | 時代 | 人工 | 美麗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