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今天提「精神獨立性」不是杞人憂天 是亡羊補牢|獨立性|精神基因

辛鳴:今天提「精神獨立性」不是杞人憂天 是亡羊補牢

2014年06月04日 11:50 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辛鳴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74人參與 21評論

原標題:偉大復興中的「精神獨立性」

——中華文化的「講清楚」與「發揚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談論中華文化的頻率很高,講價值觀的時候要求傳承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國家治理的時候要求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黨的建設時也提醒要從中華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在對外訪問中更是把中華文明作為第一名片不失時機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們為什麼要對中華文化如此推崇備至,我們又為什麼可以對中華文化如此高度自信?這一切的背後是當代中國社會對保持精神獨立性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自覺。

在西方主導的國際格局和強勢意識形態的影響下,中國社會的一些人不知不覺從思想上繳了槍,精神獨立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毛澤東曾經講過一句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順著這句話講下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同樣是要有精神的。這既是對中國革命勝利經驗的透徹總結,又是對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提醒。當然,這裡講的精神並不是一般意義上泛泛而談的精神,而是指真正屬於自己的、從自己的文化中生長出來、並且作用於自己的社會實踐、與現實世界各種各樣的精神相互激蕩中能保有「獨立性」的精神。

那麼何謂「精神獨立性」呢?概而言之就是一個社會從精神層面上對如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評價問題、解決問題有自己獨立的不受他者主宰與左右的思維、價值與方法。當一個社會在如何認識世界上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如何評價世界上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立場,在如何應對世界上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路徑,我們就可以講這個社會保有了它的「精神獨立性」。

對於一個社會來講,精神獨立奠定了經濟政治社會獨立的前提,精神獨立也保證了經濟政治社會在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如果一個社會在精神層面上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唯他人馬首是瞻,不能在精神層面上想清楚、講清楚什麼是好、什麼是應該、什麼是有意義,怎麼可能走出一條前無古人的新路,怎麼可能確立起優越於他者的全新制度,又怎麼可能把自己選定的道路信心百倍、義無反顧、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應該說中國社會精神獨立性的問題本來不成問題,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綿綿不絕,中國社會百餘年來不屈不撓的奮鬥與抗爭,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探索與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等,都是中國社會精神獨立的最好證明。沒有高度自覺且充滿自信的精神獨立,這一切都是難以想像乃至不可能的。

但是這一不成問題的問題,在今日中國社會,還真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與現代國際社會的格局有關,也與中國社會的發展方位有關。

現在的國際社會格局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方式和社會價值觀主導下形成的。儘管所有國家、所有群體都是在這一格局中生產產品、積累財富、分享紅利,但這一格局與狀態主要是有利於發達國家利益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他們的既有利益,當然會想方設法維持這一格局,並強化支撐這一格局的發展方式與價值觀,甚至把它提升到「普世」和「永恆」的高度。在既定格局的影響和強勢意識形態的滲透下,中國社會的一些人就不知不覺從思想上繳了槍:在全世界都適用的東西我們中國怎能例外?人類社會到資本主義都已經到頭了我們還折騰什麼?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交往的更加緊密和中國面向世界的更加開放,中國社會需要也正在從西方社會「拿來」很多東西,從技術到管理再到制度。小到高速公路的標誌牌、大型超市的促銷商標籤,大到配置資源的市場經濟體制、企業運行的混合所有制產權模式、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體制等。而且這種「拿來」很多時候還必須「全面」拿來,一星半點的拿來、斷章取義的拿來不僅不會有正效益,還會產生連西方社會都不會有的苦果與弊端。於是中國社會的一些人就認為:既然都要「全面」了,還要什麼自己的精神獨立性,把人家的精神也拿來不是更加的「全面」?

中國社會的精神獨立性就在這樣的情境中一點一點被削弱、被淡化了,相應的中國自己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實踐也就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挑戰。因此,在今天的中國社會提出「精神獨立性」問題,已經不是杞人憂天,而需要亡羊補牢了。

中國社會的精神獨立性要有滋養它的土壤,它的源泉,這就是中華文化

意識到精神獨立性固然重要,呵護涵養精神獨立性更加重要。精神獨立性不是想當然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僅靠豪言壯語就能喊出來的。中國社會的精神獨立性要有滋養它的土壤,孕育它的源泉,這就是中華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講,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指的就是中華文化對中國社會精神獨立性方面的貢獻。現僅從中選擇三個方面略作闡述:

——中華文化孕育了中國社會獨特的思維方式: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

思維是精神獨立性中最深層次的屬性,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形成不同的世界觀。與西方文化中不斷剝離、不斷區別、不斷分割的那種原子式的注重分析的思維不同,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更突出的是一種不斷整合、不斷擴散、不斷融合的整體性思維,從整體上來觀察世界、理解世界。比如,在人與世界的關係上,受中華文化滋養的中國人不像西方文化那樣把自然界與人對立起來,人對自然界只是單向度的無限掠奪,而是把自然界與人看做是一個整體。又比如,在對待自我與他者的關係上,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是一種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天下觀,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的存在,你、我、他共生共處才成為「天下」,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華文化塑造了中國社會根本的價值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諧價值觀。

價值是精神獨立性中最根本的屬性,價值不同所形成的行為、所構建的世界也會有不同。無論是在本體論上把世界本原歸於獨一無二的「一」,還是在宗教觀上確立一個至高無上的「上帝」,西方文化價值觀中「唯一性」的情結始終揮之不去。但是在中華文化中,即使作為最高的「道」,也不是某種確定的東西,而是一種狀態,一種陰陽諧和的狀態,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以音樂為例,宮商角徵羽五音皆備,一曲美妙的「韶樂」繞樑三日;如果只要一個音調,那聽到的就是啄木鳥啄樹了。具體到大千世界來說,不是說把萬事萬物都變成一個樣子、一種性質,而是讓萬事萬物都按自己的樣子、自己的本性自由生長、平等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和諧狀態,並會產生新的東西。這就是中華文化中一句很經典的話「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所講的意思,這句話也講出了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

——中國文化積澱出中國社會基本的發展方法:生生不息的日新方法論。

一個社會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所採取的基本方法是精神獨立性走向實踐時最直觀的體現。在中華文化中,沒有什麼永恆、到頭的社會狀態,「日新之為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社會狀態就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中逐步展現;世界的變化也不是單線式的發展,而是「反者道之動」,要善於從歷史中汲取自強不息的動力與智慧,不能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異化了自己,不能走得遠了就忘了為什麼要出發;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走極端,而是「從容中道」,「允執厥中」,在協調平衡中堅毅前行。

中華文化中的這些思維、價值與方法塑造了中國社會的精神獨立性,也給與了中國社會以高度的自信。當今天的世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時,「天人合一」為人類修復自己的家園送上一劑良藥;當今天的世界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與衝突而可能擦槍走火的時候,「和而不同」恐怕是實現各得其所的唯一選擇;當人類社會越來越沉湎於社會發展方式「唯一解」的時候,讓「生生不息」告訴我們還有別樣的可能性、別樣的精彩是很有意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的深意所在。

選擇了社會主義並堅持下來的並不多,中國可謂個中翹楚。能做到這一點,與中華文化精神對社會主義的契合是分不開的

當一個社會在精神上保有獨立性的時候,在社會發展方面的獨立性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了。遠而言之,不會屈服於他者的壓迫奴役,一定要爭獨立求解放,這就是170年來中華民族的奮鬥抗爭;近而言之,不會甘於照抄照搬他人的做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這就是60餘年來中國社會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實踐。

關於中國社會為什麼要走自己的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現在講得比較多的是國情和歷史使然,這誠然是事實也很重要,但還不夠,真正要講全面就還要講「獨特的文化傳統」。

百餘年來世界上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國家並不少,但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並堅持下來的並不多,中國可謂個中翹楚。能做到這一點,與中華文化精神對社會主義的契合乃至與馬克思主義的良性融匯是分不開的。

在中華文化的思維中,從修身到齊家再到治國平天下,像同心圓一圈圈向外擴展,「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個體不是在與國家社會的張力中凸顯自我,而是在融入家國天下中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文化精神,就很自然地成為價值觀上的集體主義、所有制層面上的公有制、分配方式上的共同富裕等社會主義屬性所親和適宜的文化土壤。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近百年來中國社會接受社會主義的歷史路徑中看得很清楚: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心理被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剝削事實所放大之後,自然會對私有制有天然的不感冒,而對公有制產生些許希冀,對共同富裕更有種本能的親近感。再比如,中國社會對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這一模式的認可同樣有著一種文化心理的延續。既然我們相信「滿街都是聖人」,相信聖人與君子可以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什麼不可以對堅持先進信仰集聚優秀成員的中國共產黨以相應的期待?更進一步看,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中國威脅論」是無稽之談?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一次講話講到了根底上:「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所以,從一個側面來說,不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選擇了中國社會,而是中華文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

西方社會的一些人老跟我們矯情,說什麼你中國總說不走西方的道路,不照搬西方的觀念,其實你們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你們的發展道路社會主義不都是從西方拿來的嘛!這種說法看似很有事實依據不好反駁,其實不然。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僅僅是名稱上在社會主義前加了「中國特色」四個字,也不僅僅是實踐層面把「中國特色」與「社會主義」簡單焊接在一塊的「拉郎配」;同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不僅僅是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成「中國話」然後照本宣科,不僅僅是鄭人買履式的拿馬克思主義本本來套中國的問題,而是根植於中華文化沃土的、在中華文化滲潤滋養中「化」出來的全新理論與全新實踐。

當然,我們做這樣的分析並不是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有馬克思主義,就有社會主義,而是說當通過政治革命把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把社會主義的種子播種下去之後,中華文化的沃土可以、也確實讓它們茁壯成長了,並且成長為站在巨人肩上的全新創造,成為了中華文化中的新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儘管世界社會主義只有500年的歷史,但習近平總書記卻講「中國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深意所在。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溯5000年,讓它不僅成為一條政治發展道路,還是一條文明發展道路,實賴於中華文化的「化育」之功。

沒有中華文化的隨時維新,老祖宗的精神獨立性挽救不了不肖子孫的坐吃山空。要在創新性發展中實現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

當下中國有兩個概念同時在使用,一個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是中華文化。很多人在使用這兩個概念的時候往往不做區分,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中國傳統文化是過去完成時,儘管我們可以不斷對之做出新的理解與闡釋,但其內涵畢竟是既定的;而中華文化則是涵蓋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個動態概念,不僅包括過去5000年文化的燦爛,也意指今日中國文化的繁榮,更要求未來中國文化的輝煌與復興。

沒有中華文化的隨時維新,老祖宗的精神獨立性挽救不了不肖子孫的坐吃山空。就算把老祖宗的好東西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全部接受下來,昨日的舊船票也登不上今日的客船,畢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復古。所以對於今日中國社會,不僅要講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傳承下來,更要大講特講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讓中華文化作為一個整體趕上時代、引領未來,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實現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不要停留於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具體文化內容的簡單重複,而要重視文化精神的闡幽發微。具體的文化內容再「抽象繼承」也會留有過去時代和原來社會形態的印記,過分解讀容易有牽強附會之感,對現實社會作用有限。應該回望甲骨文但是不能鑽進故紙堆。這些年來中國社會各種各樣的「國學熱」不斷,但難成大氣候、難有大作為,原因也在於此。而文化精神則以其超越性,讓時代包容性、適應性倍增了好幾個數量級,更易於與新的時代、新的使命無障礙對接。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是我們突出的優勢,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還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理所在。

實現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還要善於把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現代西方的文明成果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地「拿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精神獨立性不是固步自封,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廣泛的文化交流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變成我們的養料,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讓我們更獨立、更強壯。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下,我們把印度文明中的佛教「化」為了中國佛教,我們把西方文明中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化」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這種「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品格,還有什麼樣的文明成果不能在中華文化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呢?歇斯底里地拒斥外來文明成果本身就是精神獨立性缺失,虛弱不自信的表現。

當然,這個「化」是有講究的。守不住主心骨,沒有好辦法,很有可能在「化人」的過程中被「人化」。比如,這些年來我們開始重視中華文化的「走出去」。怎麼樣走出去?用我們自己的話語體系怕人家聽不明白也不感興趣,於是便想用人家的話語、人家的概念來講中國故事。聽起來似乎是很聰明的辦法,其實隱患很大。別人的話語、概念背後是別人的文化思維方式。就好比前些年一部電影《功夫熊貓》,「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甚至電影里的所有文化元素都是中國的,可「功夫熊貓」卻不是中國的,反映出來的文化精神與價值觀是地地道道好萊塢的。我們不是說一定要固守中國傳統的話語體系,只是提醒從事外宣的同志們,尋找一種既能反映中華文化真精神又能為西方世界所明白的話語方式並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

那麼,如何做到「化人為我」而不是「我為人化」?一位歷史學家曾經打了個很形象的比方:人是要吃豬肉的,但是通過把豬肉消化為人的肌肉來強身健體,而不是讓人變成豬。這既是實現中華文化「現在進行時」的底線思維,又是實現中華文化「現在進行時」的至高境界。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推薦閱讀:

劉曉博 | 今天,樓市再傳新利空!央行或已出手
腎陽虛艾灸了解一下,今天說說隔物灸。
【漲姿勢】今天中午出生就屬羊?羊年該從何時算起
一位父親對孩子的忠告:你今天努力一點,比將來低頭求人強一百倍
30年,4000首歌曲,首首經典,今天,這個男人值得我們的祝福!

TAG:基因 | 獨立 | 精神 | 杞人憂天 | 獨立性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