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物理學家簡介

1、什麼叫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物體間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一門學科。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是物理學中不可或缺和極其重要的內容。實驗與理論相互推進,並廣泛應用於各部門,成為技術革命的重要動力。研究內容從較簡單的機械運動擴及到較複雜的光、熱、電磁等的變化,從宏觀的現象剖析深入到微觀的本質探討,從低速的較穩定的物體運動進展到高速的粒子運動。在物理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明星燦若星辰,他們的思想與方法,推動了物理學發展。

20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

2.彼得.德拜(Petrus Josephus Wilhelmus Debye),美國物理化學家。1884年出生於荷蘭。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1905年獲電子工程師學位,因他通過偶極矩研究及x射線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於193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66年逝世。

3.威廉.亨利.布喇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英國物理學家。是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4.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他的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5.埃倫費斯特( Paul Ehrenfest, 1880-1933) ,荷蘭物理學家。如果說,玻爾的對應原理是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那麼,埃倫費斯特的浸漸原理則是兩者之間的又一座橋樑。

6.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與愛因斯坦、玻爾、玻恩、海森伯等一起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發展了量子力學。因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

7.康普敦(ArthurHolly Compton 18921962,研究了x射線經金屬或石墨等物質散射後的光譜。1921年在實驗中證明了X射線的粒子性。1923年他發表了X射線被電子散射所引起的頻率變小現象,即康普頓效應,這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發現。它進一步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揭示出光的二象性。

8.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美籍奧地利科學家。其提出了不相容原理,為周期表奠定了理論基礎。其發表了「不相容原理」:原子中不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子處於同一量子態.這一原理使當時許多有關原子結構的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對所有實體物質的基本粒子(通常稱之為費米子,如質子、中子、夸克等)都適用,構成了量子統計力學——費米統計的基點。

9.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7~1976),德國理論物理學家. 他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矩陣力學),提出了「測不準原理」(又稱「不確定性原理」)和S矩陣理論等。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10. 馬克斯·玻恩(max born 1882~1970),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15年起任洪堡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由於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與德國的另一位科學家瓦爾特·波西於1954年同獲諾貝爾獎。

11.尼爾斯.玻爾(bohr niels),1885年10月7日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大學的碩士和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榮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12.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於德國荷爾施泰因,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且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他因發現能量量子化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量子化概念的引導下,微觀物理學迅速發展為20世紀物理學的主流,並為後來的愛因斯坦在這一理論上的推進和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3.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是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她曾兩次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的化學獎。她受教育較晚,於1893年獲物理學位,1894年獲數學學位,1903年獲博士學位。局裡夫人以放射性作為論文題目,她研究了很多物質,發現釷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與鈾相同。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鐳和仆。1910年她成功的分離了純鐳。居里夫人對巴黎的居里實驗室的建立作出很大貢獻。

14.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1904年,洛倫茲證明,當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方程組用伽利略變換從一個參考系變換到另一個參考系時,真空中的光速將不是一個不變的量,從而導致對不同慣性系的觀察者來說,麥克斯韋方程及各種電磁效應可能是不同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洛倫茲提出了另一種變換公式,即洛倫茲變換.後來,愛因斯坦把洛倫茲變換用於力學關係式,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15.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1872年1月23日生於巴黎,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於1905年發表順磁性的經典理論。朗之萬用壓電效應激發的石英板,在水下成功地發射了聲波,並接收到了海底的回聲,研製出第一台水聲設備——測深儀,以後,根據這種原理製造出譯名叫「聲吶」(sonar)的設備。主要貢獻有朗之萬動力學及朗之萬方程。

16.歐內斯特·盧瑟福(英語: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紐西蘭著名物理學家,知名的原子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線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里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同時預言了中子的存在。

17.霍金(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 - ), 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18.蓋爾曼 (Murray Gell-mann) (1929年 - ) ,美國物理學家,提出了質子和中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費曼(ichard Feynman)(1918年 - 1988年),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他是第一個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20. 朗道(ev Davidovich Landau)(1908年 - 1968年) ,蘇聯著名的物理學家。最著名的貢獻有「朗道十誡」:量子力學中的密度矩陣和統計物理學 (1927);自由電子抗磁性的理論(1930);二級相變的研究(1936~1937);鐵磁性的磁疇理論和反鐵磁性的理論解釋(1935);超導體的混合態理論(1934);原子核的幾率理論(1937);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論(1940~1941);基本粒子的電荷約束理論(1954);費米液體的量子理論(1956);弱相互作用的CP不變性(1957)。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1. 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 - 1957年),美籍匈牙利人,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和核武器等諸多領域內有傑出建樹的最偉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1926)、《計算機與人腦》(1958)、《經典力學的運算元方法》、《博弈論與經濟行為》(1944)、《連續幾何》(1960)等。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意義的通用計算機的發明者。

22. 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 - 1967年),美國猶太人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23. 狄拉克(Paul Adrie Maurice Dirac) (1902年 - 1984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因狄拉克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獎。他的《量子力學原理》,一直是該領域的權威性經典名著,甚至有人稱之為「量子力學的聖經」。

24. 費米(Enrica Fermi)(1901年 - 1954年),美國義大利物理學家。他在理論和實驗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樹,這在現代物理學家中是屈指可數的。100號化學元素鐨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費米一生的最後幾年,主要從事高能物理的研究。在他領導下,1942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為原子能的利用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1949年,揭示宇宙線中原粒子的加速機制,研究了Л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線起源理論。1952年,發現了第一個強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態。1949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個複合模型。

25. 德布羅意 (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年 - 1987年),法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波動力學的創始人,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6.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1974),英國實驗物理學家,1891年10月20日生於英國柴郡,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院。1919年,入英國劍橋大學從事a粒子人工轟擊各種元素的試驗。1923年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助理。1935~1948任利物浦大學教授。1939~1943年參加「英國及美國曼哈頓工程地原子彈研究」,獲得多種榮譽。193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7.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年),法國物理學家。1852年生於法國。因發現天然放射性,與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年)和瑪麗·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年)夫婦因在放射學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傑出貢獻,共同獲得了190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8.哈恩(Hahn,Otto)(1879~1968),德國科學家,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他的研究重點是把放射化學方法應用於各種化學問題 。哈恩最大的貢獻是1938年和助手F.斯特拉斯曼一起發現核裂變現象,開啟了利用核能的新時代。他在用慢中子轟擊鈾核時,首次發現了原子核的裂變現象,並放出新的中子

29.楊振寧,男,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 1945年考取清華大學後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十九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

30.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 )(1831年 - 1879年), 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史上,稱牛頓把天上和地上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是實現第一次大綜合,麥克斯韋把電、光統一起來,是實現第二次大綜合,因此應與牛頓齊名。1873年出版的《論電和磁》,也被尊為繼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學經典。

31.威廉·愛德華·韋伯(Wilhelm Eduard Weber,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德國物理學家,19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國際單位制中磁通量的單位「韋伯」(縮寫:Wb)是以威廉·韋伯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現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師從韋伯學習物理學。韋伯為建立電學單位的絕對測量做出了很多貢獻,他提出了電流強度和電磁力的絕對單位,高斯在韋伯的協助下提出了磁學量的絕對單位。韋伯還提出了物質的電磁結構理論。

32. 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年 - 1894年),德國物理學家,於1888年首先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對電磁學有很大的貢獻,故頻率的國際單位制單位赫茲以他的名字命名。

33. 湯姆遜 (Thomson,Joseph John) (1856年 - 1940年),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電子的發現者.以其對電子和同位素的實驗著稱。他是第三任卡文迪許實險室主任。

34. 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 R?ntgen)(1845年 - 1923年),倫琴一生在物理學許多領域中進行過實驗研究工作, 如對電介質在充電的電容器中運動時的磁效應、氣體的比熱容、晶體的導熱性、熱釋電和壓電現象、光的偏振面在氣體中的旋轉、光與電的關係、物質的彈性、毛細 現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對X射線的發現,為他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35. 玻耳茲曼(Boltzmann)(1844年~190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玻耳茲曼推廣了J.C.麥克斯韋的分子運動理論而得到分子勢能的麥克斯韋-玻耳茲曼分布定律。在1872年從更廣和更深的非平衡態的分子動力學出發,得到H定理,這是經典分子動力論的基礎。

36.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Josiah Willard Gibbs)(1839年 - 1903年),美國物理化學家、數學物理學家。他奠定了化學熱力學的基礎,提出了吉布斯自由能與吉布斯相律。他創立了向量分析並將其引入數學物理之中。

37. 魯道夫·朱利葉斯·埃曼努埃爾·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1822年 - 1888年), 德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重新陳述了薩迪·卡諾的定律(又被稱為卡諾循環),把熱理論推至一個更真實更健全的高度。他最重要的論文於1850年發表,該論文是關於熱的力學理論的,其中首次明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他還於1855年引進了熵的概念。

38. 斯托克斯(George Gabriel stokes)(1819~1903),英國力學家、數學家。斯托克斯的主要貢獻是對粘性流體運動規律的研究。在《論運動中流體的內摩擦理論和彈性體平衡和運動的理論》中給出粘性流體運動的基本方程組,其中含有兩個常數,這組方程後稱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是流體力學中最基本的方程組。在《流體內摩擦對擺運動的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提出球體在粘性流體中作較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的計算公式,指明阻力與流速和粘滯係數成比例,這是關於阻力的斯托斯公式。斯托克斯發現流體表面波的非線性特徵,其波速依賴于波幅,並首次用攝動方法處理了非線性波問題.主要成就: 推導出斯托克斯公式,對粘性流體運動規律的研究,對彈性力學的研究.

39. 傅科(Leon Focault) (1819年 - 1868年), 法國物理學家,發明家,陀螺儀的發明者。一生對物理學有多方面的重要貢獻,尤其在力學、光傅科的一生對物理學有多方面的重要貢獻學、電學方面更為突出。他的研究工作偏重於儀器的製備、新實驗方法的設計,以及對物理量的精確測量。他的最出色的工作是光速的測定、「傅科擺」實驗以及提出渦電流理論。1850年為了研究地球自轉,首先發現高速轉動中的轉子(rotor),由於慣性作用它的旋轉軸永遠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臘字 gyro(旋轉)和skopein(看)兩字合為gyro scopei 一字來命名這種儀器,這種儀器就是陀螺儀。

40.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國物理學家,出生於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由於他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

41. 卡諾(Sadi Carno )(1796年 - 1832年),法國青年工程師、熱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兼有理論科學才能與實驗科學才能,第一個把熱和動力聯繫起來,熱力學理論基礎建立者。出色地、創造性地用「理想實驗」的思維方法,提出了最簡單,但有重要理論意義的熱機循環——卡諾循環,並假定該循環在准靜態條件下是可逆的,與工質無關,創造了一部理想的熱機(卡諾熱機)。

42.亨利(Henry Joseph)(1797年 - 1878年),美國以電感單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學家。在電學上有傑出的貢獻。他發明了繼電器(電報的雛形),比法拉第更早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還發現了電子自動打火的原理。

43. 菲涅耳(Augustin-Jean Fresnel )(1788-1827),法國土木工程師,物理學家,波動光學的奠基人之一。菲涅耳的科學成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衍射。他以惠更斯原理和干涉原理為基礎,用新的定量形式建立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完善了光的衍射理論。另一成就是偏振。他與D.F.J.阿拉果一起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確定了光是橫波(1821);他發現了光的圓偏振和橢圓偏振現象(1823),用波動說解釋了偏振面的旋轉;他推出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定量規律,即菲涅耳公式;解釋了馬呂斯的反射光偏振現象和雙折射現象,奠定了晶體光學的基礎。被譽為「物理光學的締造者」。

44. 歐姆(Georg Simon Ohm)(1789年-1854年),德國物理學家,提出了經典電磁理論中著名的歐姆定律。為紀念其重要貢獻,人們將其名字作為電阻單位。

45.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主要成就:提出電磁感應學說;發現電場與磁場的聯繫;提出磁場力線的假說;發現了電解定律,推廣專業用語;發現苯等物質。

46.奧斯特(Hans Christian ersted) (1777年 - 1851年), 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他首先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產生作用力於磁針,使磁針改變方向。在化學領域,鋁元素是他最先發現的。

47.夫琅禾費(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1826),德國物理學家。夫琅禾費集工藝家和理論家的才幹於一身,把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對光學和光譜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48. 安培 (Andre Marie Ampere) (1775年 - 1836年) ,法國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他寫的《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是電磁學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對數學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49. 阿伏加德羅(Amedeo Avogadro) (1776年 - 1856年), 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第一個認識到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

50.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 - 1855年)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51. 傅立葉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1768年 - 1830年),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推導出著名的熱傳導方程,並在求解該方程時發現解函數可以由三角函數構成的級數形式表示,從而提出任一函數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數的無窮級數。傅立葉級數(即三角級數)、傅立葉分析等理論均由此創始。

十八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52.丹尼爾.伯努利 (Daniel Bernoulli) (1700年 - 1782年), 瑞士物理學家、數學家、醫學家。1700年2月8日生於荷蘭格羅寧根。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傑出的一位。他是數學家J.伯努利的次子。寫出流體動力學 「伯努利方程」,提出了「流速增加、壓強降低」的伯努利原理;提出把氣壓看成氣體分子對容器壁表面撞擊而生的效應,建立了分子運動理論和熱學的基本概念。在數學方面,有關微積分、微分方程和概率論等,也做了大量而重要的工作。

53.歐拉 (Leonhard Euler) (1707年 - 1783年) ,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被一些數學史學者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數學家之一(另一位是高斯)。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也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54.亨利.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 (1731年 - 1810年) ,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其重大貢獻是建立電勢概念、測量萬有引力扭秤實驗等。

55.庫倫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 ,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著名的庫侖定律。庫侖定律使電磁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磁學史上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56.拉格朗日 (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年 - 1813年)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把數學分析的基礎脫離幾何與力學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數學的獨立性更為清楚,而不僅是其他學科的工具。

十七世紀及以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

57.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h)ens)(1629年04月14日1695年07月08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1629年4月4日生於海牙,1695年7月8日卒于海牙。他是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一位重要的物理學先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力學的發展和光學的研究都有傑出的貢獻,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學的一位重要開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動量守恆原理,並改進了計時器。

58.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經典物理學奠基人。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通過對開普勒三定律的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59.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年 - 1642年 ),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當時,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說,「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他這方面的功勞大概無人能及。」

60. 勒奈·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 年 3 月 31 日生於法國都蘭城。 笛卡爾是偉大的哲學家、 物理學家、 數學家、 生理學家。 解析幾何的創始人,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

61.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宗教哲學家。帕斯卡早期進行自然和應用科學的研究,對機械計算器的製造和流體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擴展托里折利的工作,澄清了壓強和真空的概念。帕斯卡還有力地為科學方法辯護。數學上,帕斯卡促成了兩個重要的新研究領域。他16歲寫出一篇題為射影幾何的論文,1654年開始與皮埃爾·德·費馬通信,討論概率論,大大影響了現代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62.胡克 (Robert Hooke)(1635年 - 1703年), 英國博物學家,發明家。在物理學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彈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萬有引力的平方反比關係。在機械製造方面,他設計製造了真空泵,顯微鏡和望遠鏡,並將自己用顯微鏡觀察所得寫成《顯微術》一書,細胞一詞即由他命名。

63.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最終使他贏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時他對光學、數學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現代實驗光學的奠基人。

64.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65.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推薦閱讀:

提高學困生對物理學科學習興趣的研究 結題報告
走近量子糾纏-2-男孩物理學
一個物理學家學習Windows編程的感受
熱力出爐:肩峰撞擊症的物理治療-基於力學原理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TAG:物理學 | 物理學家 | 物理 | 傑出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