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要查明原因早根除

? 消化性潰瘍要查明原因早根除 消化性潰瘍要查明原因早根除

?□呂傳彬

去年,台灣著名歌手周傳雄一度受胃潰瘍折磨,暴瘦減重20斤,面頰凹陷憔悴,引起群眾對胃潰瘍的關注。消化性潰瘍主要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空腹服食非甾體類抗炎葯,亦可能造成潰瘍。消化性潰瘍中,尤其胃潰瘍具有癌變危機,亟需關注。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上被稱為消化性潰瘍。普遍上,它們可以通過癥狀來區分。胃潰瘍造成的常見癥狀為胃燒灼痛,主要疼痛在腹部中上部分。疼痛通常是灼燒感和連續性的。胃燒灼痛是因為食物進入胃或十二指腸時觸碰到潰瘍導致劇烈的疼痛。胃潰瘍一般在用膳後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則在進食後2至3小時才引起疼痛。

胃和腸有許多層黏膜保護。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是基於某些因素,消化道少了那一層保護黏膜,胃或腸內層就變得易受刮傷及損傷,並逐漸變薄,造成胃燒灼痛。若紅腫發炎沒痊癒,傷口會逐漸加深,侵蝕肌層,就好比被燙燒一樣,灼傷會越來越深,然後導致穿孔,這即是潰瘍。潰瘍可能發生在胃或小腸。

消化性潰瘍潰瘍面出血是我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大約有80%此類出血會自然停止,然而也需要求醫治療,否則它會反覆。另外20%出血無法停止,則需要其他治療方式。消化性潰瘍是消化道常見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藥物因素外,與精神因素也有關,由於大腦皮質受外界刺激,引發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導致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黏膜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黏膜形成潰瘍。

潰瘍常為單發,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病發時稱為複合性潰瘍。一般情況下,複合性潰瘍非常鮮見,除非是癌變或非甾體類抗炎葯所致。

兩因素造成消化性潰瘍:

一般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用於頭痛或骨痛等止痛作用,空腹服食太多非甾體類抗炎葯會導致胃內層變薄,造成胃潰瘍。若常有胃痛問題者,儘可能避免服食這種藥物,可告知醫生,轉用其他消炎或止痛藥物。多數驗血都無助於診斷消化性潰瘍。為了明確地診斷消化性潰瘍,通常需要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在無痛過程下注射鎮靜劑,繼而將一個伸縮性的光纖攝像頭從口裡置入胃部,醫生通過視覺檢查胃和十二指腸,並且在疑似胃潰瘍或癌症的病灶進行活檢。潰瘍的病根若獲得妥善治療,有良好的醫療預後或治癒率。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患如能妥善治療根除,大多會痊癒。有些患者則可能需要長期服藥來抑制胃酸分泌,以防止潰瘍進一步惡化及控制癥狀。

消化性潰瘍主要併發症是出血和穿孔。如果患潰瘍出血速度太快,除輸血外,則需要立即動手術治療止血。胃或十二指腸道穿孔患者需要進行手術修復。另外,經久不愈的潰瘍有癌變的可能。

病因與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葯:停止使用,並選擇其他抗炎葯。其他因素:其他方式針對性治療。

胃痛者需注意事項:

1.規律進餐,少量多次,避免粗糙、過冷、過熱或刺激性飲食,如辛辣食物、濃茶、咖啡等。

2.戒煙限酒。

3.緩解精神緊張。

4.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潰瘍加速癒合。有些藥物能夠使胃酸分泌減少;同時應禁用能損傷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非甾體類抗炎葯。

若有令人擔憂的潰瘍癥狀,如體重明顯減輕,失去胃口、黑便(血便)、容易疲倦、吞咽困難和反覆嘔吐,則需立即求醫檢驗。嘔吐是因痛而嘔吐,服食後即刻嘔吐,多數發生這種嘔吐情況,其潰瘍不只是潰瘍,而有可能是癌變。而有些癌症看起來像是潰瘍。有些潰瘍其實是癌症,但其癥狀特徵和潰瘍相似,如無法進食、潰瘍出血等。胃潰瘍比十二指腸潰瘍,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來得高,即罹患胃潰瘍有可能會是癌症的跡象,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是較少發生癌變。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大多數消化性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在胃裡自然存在的細菌。適當的治療消除這種細菌,一般會讓潰瘍癒合。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腸胃造成兩種效果,第一,它會導致胃或腸內層的保護黏膜變薄;第二,它導致胃酸增多,當胃酸多、黏膜變薄,因為胃酸的侵蝕性會導致黏膜更易損傷。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服用抗菌藥物消滅螺旋菌。

2.抗炎藥引發潰瘍:消化性潰瘍的另一個常見因素,是由非甾體類抗炎葯所致。非甾體抗炎葯主要常用於治療疼痛或關節炎的藥物。其他導致潰瘍的因素包括了承受身心壓力的狀況如灼傷、腦損傷、手術和嚴重內科疾病。其他不常見的因素也包括了腫瘤分泌激素(激發更多胃酸分泌)引起潰瘍(卓-艾綜合征,亦稱為胃泌素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高鈣病)、肝硬化和輻射等因素。

推薦閱讀:

胃潰瘍吃什麼好的快
喝粥養胃?得了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可不能喝粥,要這麼養胃
十二指腸潰瘍應該如何治療

TAG:原因 | 消化 | 潰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