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鍾情」法國 並非僅僅是移民問題
7月14日,法國尼斯發生的恐怖襲擊案件,給這個國度再度帶來了舉國悲傷的氣氛。也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麼又是歐洲?為什麼總是法國?
自去年1月巴黎《查理周刊》編輯部遇襲以來,法國多地不斷發生恐襲,直到11·13巴黎特大恐怖襲擊將這一系列事件推向頂點,迫使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而就在歐洲杯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之日,南部旅遊城市尼斯卻不幸地再次遭到了襲擊。當然,這些恐怖襲擊本身在性質上就有所區別。《查理周刊》與11·13巴黎的恐襲帶有更為明顯的伊斯蘭國(ISIS)操縱色彩,襲擊者具有明確的宗教或政治訴求,並與伊斯蘭國組織有直接的聯繫。
對於近日的尼斯事件,儘管伊斯蘭國已宣稱負責,但法國警方仍未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正式效忠為聖戰戰士。而通過對其前妻、父親、鄰居等人的採訪,嫌犯更多地被描述為一個並不虔誠甚至從不禱告、上清真寺卻有嚴重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但由於該嫌疑人具有突尼西亞裔的身份,此次恐襲仍不可避免地被貼上伊斯蘭宗教和移民的標籤。
毋庸置疑,移民確實是西歐各國容易被恐怖襲擊者得手的一個原因。以法國為例,其南部地中海沿岸北非移民歷史悠久,伊斯蘭屬性強烈。比如法國的著名球星齊達內即為阿爾及利亞裔,該國與突尼西亞同樣曾屬法國殖民地,法語至今為當地通用語,這也是為什麼法國成為了歐洲中北非、中東移民社區最為龐大的國家。來自伊斯蘭家庭的青年自然更容易接受極端組織的「洗腦」,那麼這些通過合法手段進入的移民甚至二代移民,都存在著在境內為極端組織效力的潛在性。而這些人的合法身份可能幫助他們逃過警察的搜索,比如這次的恐怖襲擊者就不在官方的觀察名單上。
但需要甄別的是,法國的移民與最近的歐盟難民湧入並不是同一個問題。近幾年每年法國入籍人口都在10萬人左右,但大都是已在法國居住5~10年的人,而非中東難民。法國接受的敘利亞難民數還不到德國的一半。這些已在法國定居多年的移民,大多即為上述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國的穆斯林。與英國不同,法國的移民政策被稱為「共和模式」,即以制度化方式弱化移民的族群意識,在吸納移民時甚至不會登記其原國籍與宗教,也就是在政策結構上一視同仁。但實際上這一理想化的模式很難真正的推行,移民們仍舊傾向於形成聚集區,從20世紀60年代大批北非移民進入以來,已經形成了大量所謂「城市敏感地區(zone urbaine sensible)」的治安事件高發區。時至今日,這些仍未被完全消化的移民最終成為了法國難以招架恐襲的重要因素。
其次,相比於美國,歐洲整體的反恐投入都較弱。美國自9·11後反恐投入與它的軍費開支一樣不斷攀升,已達到每年470多億美元,而法國每年才投入六、七億美元。同時,歐洲國家的很多政策也不利於反恐的開展。就在7月5日,法國的一項議會調查已發現在上一年中,信息搜集和分析的失敗導致政府無法有效防範襲擊。正如法國政府發言人所說,國家不可能在每一個城市每十米設立一個警察。如果不能儘可能全面地掌握情報,即使持續國家緊急狀態也無濟於事。
再者,奧朗德政府本身的政策方向,也是其屢屢成為襲擊對象的一大誘因。奧朗德上台後,不僅對德國佔主導地位有所不滿,隱隱動搖了默克爾與薩科齊建立的法德歐盟軸心,其對內對外的社會黨意識形態也相當濃厚。比如他非常熱衷於推進非洲和中東的民主進程,並且對外態度強硬。和以往歷屆法國社會黨左翼政府不同,奧朗德上任後十分熱衷於參與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不僅延續了右翼薩科齊政府在環地中海地區的一系列干預政策與措施,還積极參与了對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空襲。
發生尼斯恐襲後,奧朗德還宣布將繼續並「進一步加強」法軍在敘利亞、伊拉克境內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如今這項軍事行動兵力投入已達萬人,耗資巨大卻收效甚微,而國內卻處於風雨飄蕩之中。對內,奧朗德政府表現出對原教旨行為的不寬容、不妥協,在推行諸如「反罩袍法案」等「去原教旨化」方面十分堅決;然而同時奧朗德又放寬移民政策,並試圖修復法非關係,吸收更多來自中北非的移民。但奧朗德政府卻沒有成功推出與之配套的有效刺激經濟上行的措施,在歐元區深陷泥沼多時的情況下,法國同樣面臨著高福利下的財政窘境。然而奧朗德放棄了前任薩科齊削減開支的做法,繼續維持左翼政府一貫的「發糖」策略,卻也沒有成功找到開源的方法。這些種種政策與問題,無疑讓法國吸引了境外恐怖份子的注意,也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
儘管現在法國延長緊急狀態時間,加大反恐力度,但現行方法的有效程度備受質疑。畢竟這一次的尼斯恐怖襲擊,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極端組織鼓勵的「獨狼」行動,更多地是一個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精神病患者恰好是穆斯林的巧合。那麼在國內擁有大量伊斯蘭移民的情況下,任何接受伊斯蘭國洗腦與援助的人都有可能給無辜群眾帶來更大的傷害。
法國現在難以解決的恐襲問題,是後殖民時代的遺留病痛,是應對現代高科技高隱蔽恐怖襲擊的機制缺失,也是法國政府對內無力於經濟疲軟對外政策不當的苦果。面對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法國政府或許是時候反思其政策導向是否已經進入一個誤區,通過對外干涉是否真的有助於重建法國地位。面對下一年的總統選舉,法國人民或許也是時候反思一味要求高福利保障,是否已讓法國陷入無力發展亦無力反恐的尷尬境地。
推薦閱讀:
※從「奇葩」問題看留美學生「進化史」
※關於期限的幾個問題
※從巡視工作看當前我國反腐倡廉建設中的傾向性問題
※南海問題怎麼辦?
※蘋果吃的不好也會增加身體毒素,導致甲狀腺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