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詩鑒賞(71)李雲?須文蔚?余燕雙?魯蛟?梁宗岱
漢語新詩鑒賞之七十一
李雲/須文蔚/余燕雙/魯蛟/梁宗岱
李雲(1971-),筆名七月的海。著有詩集《李雲短詩選》、《最美的神》、《七月的海》。
野地
偶爾飛過的幾隻烏鴉,讓我想起
這裡曾是一片野地
如今一條起伏的高速公路
削平了那些墳頭……2006年大年初三
當舅舅把我們送出怡心嘉園
送進電廠新村,一路上
我看見車窗外,儘是白楊樹空空的枝椏
而停在半空中的鳥巢
盛滿積雪,侯鳥們飛走後
那些懸而未解的
身世之謎,在風中搖晃不已
(選自:李雲詩集《最美的神》)
[賞析]
《野地》給我們展示出的是一幅這樣的畫面:新建的一幢幢宿舍樓,車窗外一棵棵落盡了葉的白楊樹,天空灰暗,前些天還剛剛落過雪,而白楊樹的枝丫間,一兩個空空的鳥巢,被風吹著,蕭索而蒼涼……
最後的一句:「那些懸而未解的,身世之謎,在風中搖晃不已」。詩意濃郁,空闊而含蓄,讓我品味再三,感慨不已。這句透露出的,是一個詩人,尤其是女性詩人與生俱來的憂鬱感,面對著曾經的那片野地,面對著這些空空的鳥巢,一個終於有了新家的人,卻感到了自己的心,依然是空蕩蕩的……
這兩詩,讓我們看到了李雲愛情詩之外的另一面:真實,日常,有著一個詩人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與那個愛情詩中「空幻」的女性相比,有了可觸可摸的真實感,相比之下,這個李雲似乎與我們更接近一些……
(黃鉞/文)
須文蔚(1966-),台灣詩人,出生於台北市。著有詩集《旅次》等。
法國梧桐
那些懷鄉病發作的法國人早就離開租界
回到大西洋岸的故土了
插枝在中國土地上的法國梧桐卻安然地定居下來
在杭州城的仲夏午後
以黃葉預示著秋日將提前到來
你用贏弱的雙足在故國大地上練習把脈
小心翼翼地用相機記錄山水的氣色
而無情的天地一派冷漠的表情,我望
見你凄切的眼中正盤算著一帖藥方
忍受著無葯可治的疼痛
在法國梧桐樹下
你笑著念道:
「斯世非吾世,
何鄉作故鄉?」
當夜行船寂靜地奔向另一個城市時
你的生命像火炭漲紅著一絲微弱的熱
彷佛隨時都將消失在灰燼的陰影中
你仍計劃著下一趟旅程,以及
想像明年及無數個明年後能夠懸壺濟世
那些懷鄉病發作的台北人打算結束旅程時
你提著兩箱醫書仍要繼續流浪
法國梧桐樹伸出無數手掌般的黃葉朝不同歸向的你我揮別
寤寐中的我們都沒有察覺
這竟然是你最後的旅行
後記: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日赴杭州,認識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的韓元誠先生,一見如故,同游的七日內,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二十六日我先行回台,元誠再赴上海,蘇州,月底始返回台灣,不料在九月十九日因癌症溘然長逝,享年三十歲。九月三十日參加元誠的告別式後,竟夜不能成眠,遂作此詩。
(選自:《創世紀》詩刊106期)
[賞析]
《法國梧桐》也算是一首悼亡詩,須文蔚不直接寫友人喪亡的悲痛,卻從杭州城的法國梧桐淡淡、悠悠寫來,彷佛不著任何感情,其實其中寓有深義。第一段,寫懷鄉病的法國人離開租借回國了,法國梧桐卻住了下來,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之意:法國梧桐安然定居下來,梧桐葉黃,預示著秋日提前到來,也暗示著死亡提前到來。最後一段「法國梧桐伸出無數手掌般的黃葉朝不同歸向的你我揮別」呼應了第一段,無數黃葉揮別你我,是死亡的象微;你我不同的歸向,是生離死別的另一個寓意。法國梧桐,在此詩中,自有其寄託。
此詩首尾兩段,另以「懷鄉病發作」的法國人與台北人結束旅程,作為呼應,而「結束旅程」又寓意著友人人生最後的旅行。看似不經意的地方,其實都另有作用,這就是詩人傑出的地方。再如中間三段,一再提到「贏弱」、「把脈」、「氣色」、「藥方」、「疼痛」、「懸壺濟世」、「醫書」,意象的一貫性,已把友人堅忍著身體的疼痛,卻急於為世人尋找解除倒懸的仁者濟世心懷,表露無遺。 (蕭蕭/文)
余燕雙(1963-),浙江溫州人。作品散見各地報刊。
自燃
把根深葉茂的夜砍下來
塞進胸膛自燃。缺氧的火堆,漸漸冷落,灰燼被風吹走
而炊煙正扭動著失眠的身軀,掙脫虛構的紅線
抱住白雲,一次次調整線路飛翔
能否化為一滴雨
回家
----2010年4月3日
(選自:余燕雙新浪博客)
[賞析]
詩句的藝術性和多意性非常的強,容我慢慢一一道來。"把根深葉茂的夜砍下來",夜?還根深葉茂,說明是深夜。是否有象徵性,不得而知。再看下一句:塞進胸膛自燃。缺氧的火堆,漸漸冷落,灰燼被風吹走。自然是塞進人的胸膛,但由於缺氧,而灰燼又被風吹走。而與此同時,人間的炊煙正扭動著失眠的身軀,掙脫虛構的紅線 /抱住白雲,一次次調整線路飛翔。這就是說,根深葉茂的夜冷靜以後,看見生活中的炊煙,或許,這炊煙也是他深夜中的想像。他想念家鄉---當然,這是他鄉的深夜與他鄉的炊煙產生了通感.詩人寄望於,這千折不回的炊煙,化作一滴淸淚,雖厲經萬難而不辭,隨著白雲,飛回家鄉。詩人思鄉無法睡眠?
通過解讀以後,我們就可看出來,這首思鄉的詩,是多麼的感人至深,並不比古人的思鄉差呀!用現代詩寫出新意,不能不讓人佩服。再則,詩人的詩句的藝術化和多意性,那是經過詩人大腦千錘百鍊後,得到的藝術結晶。有時候,須要把簡單的事弄複雜。有時候則須要把複雜的事弄簡單。這兩者都要動用功力。
確實,這首詩深藏不露,寫得可敬而又老道。詩人的造詣,深厚,深厚! (西翔/文)
魯蛟(1930-),本名張騰蛟。台灣詩人,老家山東高密縣。著有詩集《海外詩抄》等。
水語
1
花草 喝我
樹木 喝我
禾稼 喝我
田畦 喝我
山嶽原野 喝我
大樓大路大壩大廠們
在育胎和成長時
也 喝我
至於人什麼的
天天日日都在 喝我
我 是宇宙間最最營養的
奶水
2
能站
能躺
能匍匐
能跳躍
能千里流瀉
可以成滴
可以成線
可以成灣
可以成潭
可以成江湖河海
我 是天地間最具姿容的
動物
(選自1990年1月《秋水詩刊》64期)
[賞析]
魯蛟自處女詩集《海外詩抄》於1960年版,隔了三十五載之後,也就是1995年,才出版第二部詩集《時間之流》,作者對詩的鐘愛請看他的自述:「詩是莊嚴的文學,寫詩者則是莊嚴的人類,提筆運墨或可活俏或可詼諧,但詩的內蘊和詩人的內心,應是一片清純,不見塵沙。」魯蛟晚近的詩,大都從現實出發,將生活素材化為驚心的詩篇,澄明中有新意,含蓄中留餘韻,向前行進的步履十分穩健,或如向明所云:「只有詩,才是流不走的歲月。」
《水語》充分展現作者創造「意境」與「形式」渾然合一的才具。首節連續以七個「喝我」生動肯定的語氣,來導引讀詩人的興味,末句一聲「奶水」,令人擊節;末節作者以「站躺匍匐跳躍流瀉」而達至「成線成灣成潭成海」,更是把水開闊靈動的形象之美寫活了。我讀過詠水的詩作不下百篇,但能像魯蛟這樣疏朗、細密、別具創意的安排,似乎不多。 (張默/文)
梁宗岱(1903-1983),筆名岳泰。廣東新會人。著有詩集《晚禱》,詩論集《詩與真》、《詩與真二集》等。
晚 禱
——呈敏惠
我獨自地站在籬邊。
主呵,在這暮靄底茫昧中。
溫軟的影兒恬靜地來去,
牧羊兒正開始他野薔薇底幽夢。
我獨自地站在這裡,
悔恨而沉思著我狂熱的從前,
痴妄地採擷世界底花朵。
我只含淚地期待著——
祈望有幽微的片紅
給春暮闌珊的東風
不輕易地吹到我底面前:
虔誠地,輕謐底溫光中
完成我感恩底晚禱。
----1924年6月1日
(選自《晚禱》,商務印書館1924年版)
[賞析]
這是組詩《晚禱》的第二首。
梁宗岱在廣州培正中學讀書時,曾熱戀過一個少女,後因父母干涉,他被迫結束了與這位姑娘的戀情。《晚禱》即以一種特殊的祈禱方式,追憶了那段美好的戀愛經歷,並向自己深愛著的姑娘表達了誠摯的祝福。
全詩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從開始到「痴妄地採擷世界底花朵」,主要寫自己的悔恨。「獨」字點出了詩人的孤單,也寫明了詩人寫作這首詩的原因;「籬」字是一種隔離的象徵。由於詩人被獨自隔離了,思念之情與日俱增,這濃烈的感情無法阻擋,於是詩人脫口而出「主呵,在這暮靄底茫昧中」。之所以會出現「主」,是因為詩人在這位少女的影響下加入了基督教。接下來詩人寫道:「溫軟的影兒恬靜地來去,牧羊兒正開始他野薔薇底幽夢」。前一句是對少女形象的描寫,一位多麼溫婉可愛的少女啊;「牧羊兒」在基督教中指教徒,在這裡代指詩人。這是詩人的回憶,他們曾經自由美好地相愛,可現在一切只是一個夢了。少女在詩人心中是一朵綻放的花,詩人瘋狂地採擷,卻不能如願。
第二層緊承上層詩意,夕陽「幽微的片紅」、「春暮闌珊的東風」傳達著詩人對舊情的傷感和對心中的少女的祝福,就連「黃昏星」也是詩人這種心情的見證者。詩人將感情融入周圍的景色中,讓景物也帶上了一股濃濃的傷感。
全詩寫得平和、凝重,彷彿詩人在用不急不慢的語氣,緩緩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有情人難成眷屬的哀傷,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久久難去。 (林月/文)
推薦閱讀:
※駱家輝婉拒秀漢語:我是百分百的美國人
※漢語A(字)
※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排行榜,西班牙語第二?漢語第三?
※復興,請從漢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