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電影票房,誰在獲利?_
目前國產電影有一半以上進不了院線,2010年能入院線上映的電影僅為200部左右,且盈利不足20%,有80%處於虧損狀態。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百億,但盛宴背後,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2010年中國共投拍國產電影526部,其中,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有17部,票房過千萬元的有59部。這也意味著,剩下的450部電影單部票房成績並不理想。
加上進口片,2010年中國國內市場票房過億的電影共26部,大約佔去年101.72億票房總收入的60%,其餘數百部影片所佔票房總收入僅為40%。
速度決定一切
「摩托車呼嘯而過,由遠而近的轟鳴聲帶來猶如貼身飛速經過的衝擊。」張先生看完迪士尼3D科幻動作大片《創戰紀》後不禁感嘆。
2010年12月19月,黃江鎮首家數字電影院黃江大地數字影院正式開業;相隔不到10天,嘉禾集團的東莞天一城影城也在樟木頭試業。僅僅三四年時間,東莞便出現近20家現代化電影院。
「這兩年還是速度決定一切,有效的點布得越多,你的市場話語權、主導權和決定權就會越大。」廣東大地影院建設有限公司市場推廣中心總監薛子聰表示。
2010年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達到101.72億元,較2009年62.06億元增長63.9%;全年電影綜合效益157.21億元,較2009年的106.65億元同比增幅達47.4%。
院線市場也快速發展,全國城市主流院線新增銀幕超過1500塊,平均每天增加約4.2塊,銀幕總量超過6200塊。其中,2010年9月份,萬達院線票房突破十億元,較2009年的8億增加了兩億,穩坐院線票房冠軍寶座。
2010年10月,中國電影家協會產業研究中心對2011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作出預測,認為屆時全國票房將突破300億元。
隨著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影院市場漸趨飽和,各大影業巨頭紛紛將觸角伸向了二三線城市。2009年濟南、西安、東莞、南京等二線城市的觀影人次同比增長60%以上。
但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認為,「金融危機後出現的資產泡沫正在將影城租金不斷推高,使一線城市的投資回報率大打折扣」,部分新建影院始終處於市場開發不足的尷尬狀態,影響了投資成本回收。
二三線之爭
早在2007年,當時萬達集團副總裁李耀漢表示,東莞有1000多萬人口,一個月只需有80萬人次走進電影院就可以贏利。幾乎與萬達同步,截至2010年底,大地在東莞已有9家直營影院,2010年大地數字影院票房達3.7552億元。
但廣大中小城市,無論是在影院建設還是票房收入上,均與大型城市相去甚遠。在新出爐的「2010年票房收入前十名地區」中,北京、上海仍分別以11.9676億元和9.7512億元高居二、三位。
「廣大中小城市,甚至西部個別大城市的電影市場,多數處於萎縮狀態,有350座人口100萬左右的中等城市以及縣級城市基本上沒有影院。」四川太平洋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北川表示。
而薛子聰則認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能力未必足以支撐, 2009年-2010年用於娛樂的消費其實只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12%,其實就只有一千來塊,如果票價一張都要100元,在二三線城市的資源和份額其實不大。」
目前一線城市的票價平均比二三線城市高出兩到三成,「去年中國101億票房,其中70億-80億元都是來自一級市場,也就是集中在那30多個城的360間影院上,所以價格對一級市場的限制會相對比較高。」
而東莞萬達影院的票價是廣州、深圳同等級別影院播放同檔次影片的1/2到1/3。「東莞有八成以上是外來流動人口,因此東莞電影院必須走大眾路線。」李耀漢說。
誰在獲利
在這場百億票房盛宴中,誰是最大的獲益者?
一般來講,在電影從製作到實現票房收入的四個環節(製片、發行、院線、影院),影院約佔票房收入的一半左右,其次是製片,約佔30%,而發行和院線則分別佔10%和5%不等。
「製片方僅占電影票房很小一部分,能夠收回成本已經算不錯了。」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製作方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蔓儀錶示。
而在2010年的電影市場上,「大片更賺,小片更賠」的現象越發嚴重。相較之下,華誼兄弟則憑藉《唐山大地震》,使其前三季度業績成功翻身,凈利潤8505.68萬元,同比增長137.88%。
在製片人喊冤的同時,各大影院也為通脹所帶來的成本上漲所困擾。「電費高了、人工成本高了、房租高了……」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有限公司資深電影發行人劉靖認為放映設備上越來越高科技化,成本也在不斷上漲。
的確,設備商也在這場盛宴中看到了機會。杜比實驗室大中華區高級市場經理周蕙表示,目前國內具備杜比7.1環繞聲的影廳大約有150個,公司已經開始與製片方推介7.1技術。
而據薛子聰透露,黃江大地數字影院的單座位成本控制在1萬元以內,「我們希望價錢是大眾化的,但從製作和發行方來說,因為投資成本提高了,所以他們會希望得到更大的收益來彌補投入。但始終中國觀影人數的增長還是比較理想的,影院的成本增加還沒有大於觀影數的增長。」
看上去很美
國產電影幾部賀歲大片,相當給力。《趙氏孤兒》的出品人覃宏介紹到,星美影業是《趙氏孤兒》最大股東,預計盈利50%。《讓子彈飛》截至1月16日,已經實現了6.5億元人民幣;《非誠勿擾2》最終躋身5億俱樂部應無問題。
2010年526部國產電影中,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為17部,有59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千萬元。而且,加上進口片,26部票房過億的影片票房佔了票房總數的60%。
101.2億的數字背後,進口片貢獻不菲,26部票房過億影片中,有9部是進口片,其中,《阿凡達》貢獻了13.2億,《盜夢空間》4.57億。
高票房仍然建立在票房成績極不均衡的基礎之上,多數電影是處於虧損狀態。
多位分析師表示,目前國產電影有一半以上進不了院線,2010年投拍的526部電影中,進入院線上映的僅為200部左右,且盈利不足20%,有80%處於虧損狀態。
1月9日,北京大學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表示,目前電影行業不僅明星壟斷現象明顯,渠道壟斷更是猖獗,渠道為王的年代,影片內容顯得蒼白無力。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閻玉剛認為,目前在國內影片中,類似於《讓子彈飛》、《非誠勿擾》這種題材和類型最叫賣,電影製作越來越傾向於高概念色彩的大製作,包括請一些大牌明星加盟,都會給電影票房以強有力的保證。
同時,影片高票房背後是高營銷成本。
星美影業覃宏表示,《趙氏孤兒》共計投入6000多萬,其中,2000多萬用於宣傳。而《讓子彈飛》更是下了血本,總計投入1.5億,其中,宣發費用佔了5000萬。相較於前兩者,《非誠勿擾2》有第一部的基礎,此次營銷成本相對要少,但也佔到了總投資的20%。
電影大片,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場資本狂歡,有人盆滿缽溢,有人鎩羽而歸。
目前國內參與創作和投資的製片機構超過600餘家。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指出,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市場正經歷一場「熱感冒」,通貨膨脹讓過剩的資本流入了文化市場。電影界缺的不是錢,而是人才,目前國內好的導演、演員,包括劇本都極為缺乏。
國內電影未形成完整的大電影產業鏈,利潤來源過度依賴票房收入,風險極高。
目前國外發達地區電影行業的利潤構成中,票房收入約佔20%,利潤來源主要靠廣告植入以及後期的產業鏈運作,而中國目前票房收入則佔到總利潤來源的80%。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推薦閱讀:
※新報稱《我不是潘金蓮》反映現實 接地氣迎票房豐收
※《奇異博士》票房破3.6億: 美漫IP如何開發?
※票房破6億!《俠盜一號》上演年末狂歡
※梁鵬飛:《神奇女俠》不過是好萊塢版抗德神劇,為啥票房這麼好?
※《戰狼2》在全球票房排名能排到多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