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三位藩王的兒子都是皇親 康熙帝如何處置他們的

康熙皇帝親政後的康熙十二年,他因撤藩而引發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舉兵反叛清廷,史稱「三藩之亂」。

熟悉這段歷史得人皆知,清廷入關後為對付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攝政王多爾袞主要藉助明朝降官的力量而獲勝。後來,駐雲南的吳三桂、駐廣東的尚可喜、駐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逐漸形成很大的勢力。其中吳三桂勢力最大,不僅在經濟上成為中央政府的沉重的負擔,而且構成了對滿清皇權的威脅。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決定。吳三桂聞訊首先反叛,他於這年十一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一時勢如潮湧。但此後,吳三桂卻止步不前,而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不再向北發展,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全力平叛。

他首先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反叛者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力量而孤立吳三桂。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軍進入雲南昆明,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康熙帝組織的這次平叛戰爭的勝利,清除了地方割據勢力,避免了一次國家大分裂,既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和發展。又使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康熙帝平定三番之亂的歷史往事,早已在多類作品中被述說和展現。本篇要說的是這起事件的末節,即這三位藩王叛亂後,他們的相關兒子及直系親人分別被康熙皇帝如何對待和處置的。

歷史記載,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位明將在明末不同時期先後降清助戰,因此受到嘉獎,分別被封為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成為朝廷的「三藩」之主。為了籠絡和控制三藩,清朝皇室採取了聯姻的手段,將順治帝的妹妹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並讓他們居住在京城,而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尚之孝,耿仲明之子耿精忠、耿昭忠等也都分別娶了皇室的女兒,成為額附。

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前,攝政王多爾袞就提議將皇太極的第十四女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1653年,由昭聖皇太后主婚,吳應熊與十三歲的建寧公主成婚。

那時候,多爾袞就對吳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通過聯姻,使吳應熊以額駙的身分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為了讓吳三桂放心,1654年,朝廷授應熊三等子爵,順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68年,晉少傅兼太子太傅。

(影視劇中的吳應熊)

吳三桂舉兵反清前夕,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兒子出京。不料,這吳應熊額駙爺當的很開心,與建寧公主的夫妻感情也不錯,執意不肯去雲南。關鍵是他還把康熙帝將撤藩之策通告給了父親吳三桂,意思是你的藩王也快當到頭了,我還去幹啥。他只讓使者將自己的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去了父親那裡。

1673年十二月,吳三桂起兵叛清的消息傳至北京,吳應熊被捕入獄。叛亂之初,吳三桂一度佔領了大片江山,於是便向康熙帝提出,只要釋放自己的兒子,可以和大清劃江共治。康熙得報後大怒,在大臣明珠建議下,次日便在午門將吳應熊和他的二兒子吳世霖處死。向全國昭示朝廷撤藩的決心,也給平叛部隊鼓舞士氣。

可憐的「吳額駙」在當了多年人質後,最終淪為刀下之鬼。

和碩建寧長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兒,在名分上應是康熙的姑姑。把姑父和表弟殺了,康熙帝也是無奈之舉。據說,吳應熊死後,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1703年(康熙四十三年)建寧公主在寡居三十多年後於63歲去世。

在康熙帝剿滅三藩事件中,平南王尚可喜有四個兒子被朝廷處死。給尚家惹事的元兇並不是尚可喜,而是他的大兒子尚之信。

史料介紹,尚可喜是皇太極時期加封的智順王。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尚可喜隨清軍入關,追李自成至望都。後與吳三桂隨英親王阿濟格延長城而下,佔領了李自成侄兒李錦所據的延安,後出武關進兵至湖廣、江西,追擊李自成余部,且屢有戰功。1649年(順治六年)被改封「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共兩萬餘人進軍廣東。

1655年(順治十二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時作」請求歸老遼東,被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所挽留。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安達公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准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其子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

尚可喜遵旨登記造冊,準備舉族遷回海城。不料,這時吳三桂接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尚可喜堅持效忠清室,以廣東彈丸之地牽制吳三桂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力北上,為朝廷平叛創贏得戰機。

期間,廣東數度危急,朝廷派尚可喜留在北京的兒子額駙尚之隆的人馬支援,結果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調兵由簡親王喇布率領,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廣東十郡,已失其四,廣州城危如累卵,尚可喜甚至在後院堆滿柴火,欲在危急時刻舉火自焚。

尚可喜的大兒子尚之信,生於崇德元年(1636年)。19歲奉父命入侍順治帝之側,深得順治帝賞識,被封為「俺答公」(滿語中朋友的意思)。直到康熙十年(1671年),尚可喜以年老多病,奏請康熙帝批准尚之信回廣東管理王事。回到廣東後,尚可喜發現其多年酗酒惡習未除,常凌虐藩下人員,心中很厭惡他。

尚可喜的心腹謀士金光曾進言,建議廢尚之信立次子尚之孝為王嗣。尚可喜也怕他擁兵權重,招惹災禍。就聽從了金光的建議,決定把王爵傳給尚之孝,並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向朝廷奏報。

尚可喜任賢不任長,把王位讓給了尚之孝,引起了尚之信的極大憤懣,招致兄弟之間矛盾尖銳,家庭不和。尚之孝知道其兄之信不滿,竟不敢承襲王爵,要求辭掉。吳三桂發動叛亂,見尚可喜沒有響應,就加緊了對他施加軍事壓力,逼迫其投降。同時,利用尚家父子、兄弟之間的矛盾,派人遊說尚之信反叛,答應事成後,封尚之信為王,可以世守廣東。

(三藩之亂中的清兵作戰圖畫)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動兵變,炮擊清兵大營,派兵控制了父親尚可喜的府第,封鎖內外,接管了平南王的權利,還接受了吳三桂給予的「招討大將軍」封號。病中的尚可喜聞訊氣暈,掙扎著起來要自縊而死,被左右人發現,急救過來,自此,病情日益加重。尚之信叛亂後,兩廣總督金光祖、巡撫佟養鉅、陳洪明也聽他的號令,跟著投降吳三桂。尚之信派人逮捕了金光,將其處死,報了私仇。

不久,尚可喜憂憤而死。尚之信叛清不久,因吳三桂索重金助餉,又派將佔領衝要,因此心生悔意。又見甘肅王輔臣、浙江耿精忠先後復降清,遂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初,遣使赴江西至和碩簡親王喇布軍前乞降。康熙帝赦免了他罪過,令他將功贖罪,准其襲承平南親王,鎮守廣東。

這期間,尚之信對朝廷和吳三桂均持觀望態度,對康熙帝下達的出兵軍令多次託詞抗命不尊。直到吳三桂病死,戰局突變。尚之信才主動奏請進軍廣西。但他為保存實力,仍然幾次抗命不從。

康熙十九年(1680年),吳三桂叛亂敗局已定。這時康熙帝才騰出手來解決尚之信。這年三月初,尚之信的護衛張永祥、張士選難以忍受其殘暴跋扈,秘密赴京,揭發尚之信謀叛罪。康熙帝速派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赴粵調查。八月二十八日,於武宣抓捕尚之信。閏八月,尚之信被賜死。

史載,尚之信有三十六個弟弟,三十二個妹妹。其中,尚之節、尚之璜、尚之瑛和尚之信一同被處死。

靖南王耿精忠祖籍山東,他的爺爺耿仲明原為登州總兵,由於明將毛文龍,袁成煥先後被誣陷受牽連,一氣之下連夜闖三關北上塞外,投降到努爾哈赤麾下,順治初年跟隨多爾袞入關,編入漢軍正黃旗。1649年封靖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死後,其子耿繼茂襲爵,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移鎮福建,封忠順王。

耿繼茂生三子:耿精忠,耿昭忠,耿聚忠,皆有萬夫不擋之勇,而且皆為皇家駙馬(有史料將耿昭忠、耿聚忠說成是耿精忠的兒子,從生卒年份上看似乎不妥)。

耿繼茂去世後,長子耿精忠擁武狀元身份世襲王位,為靖南王,且與肅親王豪格之女成婚,封和碩額附。耿精忠帶兵有方,威震東南。康熙親政後,違背多爾袞早年立下的永不相負誓言,想要撤了藩王王位,耿精忠聞訊,一怒之下響應吳三桂反叛,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易冠服,於福州虜殺朝廷閩浙總督范承謨及幕僚50餘人,與吳三桂合兵殺入江西。耿精忠祖上世代鎮守邊關,滿清守將無人能敵,叛軍一路勢如破竹。

康熙帝見勢頭不好,無奈之下選派耿精忠的弟弟耿昭忠、耿聚忠兩位駙馬帶詔書前去勸和。耿精忠不願兄弟反目,加上戰局已經變化,遂退兵。

1680年,耿精忠赴京覲見康熙帝,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將其囚禁。1681年雲南平定後,次年耿精忠被凌遲處死,子孫親信部下皆被處斬。

本來應該受耿精忠謀反波及的耿昭忠、耿聚忠兄弟二人,因為應對及時,反而沒有受到康熙的責罰。當時耿精忠一謀反,兄弟二人就攜著全家請死,這個動作打消了康熙帝的懷疑,並沒有對他們做什麼處置,反而給他們如前的榮寵。

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封耿昭忠為鎮平將軍,進駐福州,代替耿精忠治理當地。耿精忠的另一弟弟耿聚忠也在康熙十五年被加封為太子少保。


推薦閱讀:

莫少聰手撕舊愛洪欣,他們的兒子居然這樣回應?
父王搶了兒子未婚妻,引發半個世紀逃亡、滅國、復仇慘劇
六歲兒子和前夫旅遊回來,給我一張60萬的存摺,他說媽媽離婚吧
4歲兒子商場失蹤,10年後才回來,可他一件衣服讓她起疑
李元吉暗算唐太宗不成,老婆反而為李世民生下兒子!

TAG:康熙帝 | 兒子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