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糧食直補走「彎路」
莫讓糧食直補走「彎路」
副科級幹部虛列戶頭騙取22.2萬元、西瓜地變身「種糧田」套取補貼670餘萬、10個鎮超面積申領補貼1300多萬元……近期,湖北對種糧補貼政策執行問題進行了專項核查,累計追責農業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基層的黨員幹部等1000餘人,涉及金額8000餘萬元。(2015年11月24日新華網)
糧食直補是為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國家財政按一定的補貼標準和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對農戶直接給予的補貼。對種糧農民實行直補是貫徹落實"三農"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最便捷有效的渠道,更是把好處直接給到農民手中的惠民之舉。其補貼原則是誰種地補給誰,然而部分地方領導幹部「無中生有」、「變小為大」、打「小算盤」導致了大量直補資金不能發放到種糧人手中。
糧食直補緣何會被套取、冒領、截留、挪用、走彎路?「審核工作停留在『看錶格、對數字』」,「以多名行政管理人員、職工及家屬的名義申報種糧補貼」……筆者認為,是部分領導幹部用權不嚴、做事不實,導致糧食直補變成了「虛假補」、「權利補」、「公補私用」以至於本應直接給到農民手中的惠民資金走進了私人腰包。
要讓糧食直補不走彎路必須嚴把審核關。審核直補對象身份避免移花接木「權利補」;審核土地用處避免非種糧土地玩「變身術」;審核種植面積避免「虛假補」。將申領審核做嚴做實,避免核實和匯總環節流於形式,讓虛報冒領者有機可乘。
其次,應完善政務公開機制。將糧食直補的對象、額度、種類、發放時間在縣(區)、鎮、村各級進行「晾曬」,做到多種多補、少種少補、不種不補。
第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相關部門要切實擔起監管責任,暢通舉報渠道,同時對糧食直補土地的耕種、面積等情況進行定期摸底排查和不定期隨機抽查,對補貼資金的發放情況實行陽光操作,做到真補、實補。
誠然,要讓糧食直補不走彎路,須做大量的基層工作,但「社為土,稷為谷」,江山社稷的根基是土地和糧食。切莫讓糧食直補再走彎路,因為這既傷了種糧人的心,又傷了江山社稷的根。
推薦閱讀:
※熱愛糧食
※1988年臨澧糧食局定銷大米指標
※糧食短缺困擾阿拉伯國家
※明天的糧食,誰來種??
※講講玉米收購中的那些價格信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