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備忘錄》【第一課/第一節】
頂禮三寶
願充滿虛空之際有情父母,脫離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當證一切種智大覺果位,故聽聞無上密法《前行備忘錄》而發心。
解脫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然而要證悟到解脫,當然必需要按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行持,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所修學的妙法非常多,如我等歷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無量,入乘之門眾多,演說之詞聚亦廣大」,也就是說,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為了針對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根機,而傳講了八萬四千個法門。由於眾生根機不同的緣故,所傳講的法也很多,講解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甚至入門的方式也各有各的特點。那麼,我們在以後修學的過程當中,要記住什麼呢?各式各樣的傳承都修一遍,是不可能的,哪怕我們今生的歲數有多長。比如說,從初次開始修法直到臨終之前,一直不停地修學不同的法門,也修不完。那我們既要修完,還要修圓滿,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我等歷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就是說,針對不同的根機而傳講不同的法門,但在修的過程當中,若要能知道一切法的精華而從事這樣的善法,就可以在短短的時間當中成辦解脫。那什麼是根本呢?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調伏自己的內心。華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乃諸法緣,調心佛善說。」所以,我們每當在從事一切善法時,都要時時告誡自己,調伏自己的內心才為根本之修法。至於調伏內心的方便,從小乘乃至無上竅訣大圓滿,各有各的修學方式。當今我們作為紅教寧提派後代弟子,必須遵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行持為妙。
這次金剛法會己經結束了,前兩天金剛法會沒開之前,我們已經講過《顯密之差異》及《上師瑜伽導修》。當時在傳講這些教言的時候,也多次提示過,按照自宗的修學方式,什麼為見解,在修行的路途之上要具備什麼方便道,行為當中要如何守持誓言,最終才能究竟證悟到什麼樣的果實。前兩天,在傳授《顯密之差異》時也講得非常細緻。那麼,我們以後在修的過程當中,都必須遵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奉行,這是不可缺少的。漢傳佛教中,不管是初次進入佛門者乃至修學多年佛法的弟子們,口中都有一種口頭禪,叫依教奉行。所謂的依教奉行,就必須遵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行持,是非常重要的。
剛剛我們說過,不管我們當今所從事的善法是什麼,但總的來說,都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而成辦。至於內心調伏的標準是什麼?當然是貪嗔痴煩惱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功德日日增上,才是調伏內心功德呈現之標準。我們從事善法的時間也不短了,從初次進入佛門乃至今天,我們已經從事過很多很多善法,不管是口裡念誦心咒還是經文,身做禮拜乃至手印,以及從事的一切善法,都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那麼,今天反觀自己的內心,自己所從事的諸多善法,到底有沒有功德?這個不需要再等待或者問誰,就看看自己的內心即知。比如說,貪嗔痴煩惱是否在減少?從我們初次進入佛門直至今天,貪嗔痴煩惱比之前是否有所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在增長?但所謂的信心和慈悲心不是偏袒性的。當然,我們對初次依止的導師及從事的善法,可能會很有信心,這在我們初次進入佛門的時候就已經具備。我們所謂的信心增上和慈悲心增上,指的是越來越普遍,沒有偏袒之心,若要是仍然在偏袒之中的話,那隻能說明我們的功德並沒有增上,煩惱並沒有減少。當然,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之時,所謂的這些信心和慈悲心的功德是具有的,但是要即身成辦解脫,必須站在普遍的立場之上方能成就。因此,偏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從事一切善法乃至修學一切法當中,都必須要懂得這些道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今天開始,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開始講解《如意寶藏論》,今天已經講完第一品。
第一品主要講解的是從法界當中如何形成輪迴。我們之前講過《智慧界續》,《智慧界續》的第一品和第二品主要講解原始基位之狀態,第三品講解眾生形成之過程,就是講解一基現二道。今天主要講解是怎麼變成輪迴道。至於這方面的內容,在往昔講解《智慧界續》的時候也多次提示過。當今我們傳講的不管是《顯密之差異》,還是《上師瑜伽導修》,乃至今天所傳講的《前行備忘錄》,裡面所傳講的就是這些道理。當然,它並沒有像直斷和頓超,按照真實教授的傳講方式講得那麼深奧,因為我們都是初學者,講得太深的話,我們以後的見解可能都會變成伺察意,對成辦解脫又會形成一定的障礙,為了避免產生這些過失,這兩天對原始基位可能不會講解的那麼細緻。但是,但若要想細緻理解密宗的弟子,先去閱讀《智慧界續》等,我想還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的文字並不很多,從第一品到第二品以上,講解的是原始基位之狀態;第三品講解眾生形成之過程;第四品講解普賢王如來如何依靠六別法而成就;第五品講解在究竟果位當中的境界;書中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一切法義,平常閱讀一些這樣的法會非常好。
今天,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給弟子們傳講了《如意寶藏論》的第一品,講解從原始基位當中如何形成輪迴的過程。即便怎麼講解,講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知道怎麼去斷絕煩惱?首先要認識到煩惱。前兩天已經講過,小乘講解人我和法我,唯識宗講解八識,中觀講解二障和四障,生圓次第講解世俗氣脈明點,無上竅訣大圓滿講解三種無明——俱生無明、遍計無明和同性無明。不管是以哪一種名詞講解,首先必須要認識到什麼叫做無明。我們這次傳講的方式,主要按照唯識宗和禪宗的講解方式,站在八識的角度去理解,會更容易認識到什麼是識聚。至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五識五根識,第六識意識和第七識末那識,前兩天我們講《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尤其是在印證智慧方面,已經講得的非常細緻。當然,我們在下面的講解過程當中,也會講授一些。
這次選擇講解《前行備忘錄》的原因是,在亞青寺雖然各個導師都在講解各式各樣的法,常住亞青的弟子也知道,我們並沒有像五明佛學院的導師般,以細緻的方式傳講一本論或者是教言的機會。這次我問上師講解什麼法最好?(去年我們已經翻譯過堪布昂瓊著述的不共同之教言,主要是講解直斷方面的,但文字並沒有《前行備忘錄》這麼多。)前兩天,我也想是否需要講一下這個法?《前行備忘錄》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當今很多對前行有所了解的人,把前行和正行都分開去了解。當然,初次進入佛門時,由於我們的智慧不夠,必須把前行和正行分為共同和不共同兩部分去理解,但是隨著我們禪定增上,僅僅站在共同的立場當中去理解共同之法,這裡面就會有一些不圓滿的地方。為了補足這個缺點,我們這次傳講《前行備忘錄》的原因就在此上。
《前行備忘錄》也是我們的歷代傳承祖師堪布昂瓊,為《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作的一個筆記,裡面把前行和正行都攪雜在一起,講解的非常細緻。從共同外前行人身難得開始,直到後面的上師瑜伽導修,都是把共同和不共同兩者契合在一起而宣講,對我們在亞青寺修學密宗的弟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平常我們都說自己是學密宗的弟子,但若要是對密宗的見修行果沒有很細緻的認識,那這也是我們最大的漏洞。
我們這座的弟子,主要是漢傳佛教的弟子,從一個角度來說非常好,從初次開始修學前行乃至我們所修學的直斷和頓超,都修得非常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於有時候不太細緻的緣故,所以很多見解都非常的粗糙。為了讓我們把這些粗糙的見修行果,形成為更細緻的理趣被理解,所以說《前行備忘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法。這兩天剛從漢地上來的一些居士,由於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緣故,所以不能在這邊圓滿聽完這部法,但也不要緊,能聽多少就算多少吧。但常在亞青寺居留的弟子都要銘記心中,無垢光尊者對僧人的要求非常高,當今我們已經進入釋迦牟尼佛的後一代弟子當中,那麼自然成為救度三界六趣眾生的怙主,那作為一個怙言,必須要精通曆代傳承祖師的一切教言,方能具足度化眾生的本錢或者說是力量。所以,《前行備忘錄》決不能輕視地理解為是前行之法,裡面講解的法非常非常細緻。
剛剛以上是說我們這次傳講《前行備忘錄》重要性的道理。像前兩天我們傳講《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般,我們平常在傳講一切善法的時候,共同外前行時時不能忘記。不管現前所從事的法是前行,正行,直斷還是頓超,共同前行決不能輕視。一旦輕視共同前行之後,即便你現前對佛法有多麼深廣的認識,在修行過程當中暫時有多麼精進,但是絕不會長久的相續下去。為了讓我們的精進相續,最重要的是把前行的基礎紮實。常在亞青寺居留的弟子,或者是長時間在亞青寺聽我講法的人,都會覺得有一些不解,為什麼上師無論講解直斷、頓超,還是前行時,都要把共同前行講得這麼重視,難道共同前行真有這麼重要嗎?非常重要。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的過程當中,用我們的眼光去觀待,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的過程是非常的艱苦的,甚至我們現前只能想到,可能誰都做不到。都會覺得釋迦牟尼佛當時有多麼苦。細緻觀待,釋迦牟尼佛當時若是那麼痛苦的話,絕不會堅持到六年。那麼是一種什麼力量,讓他把這種苦行會轉變成喜悅呢?當然是共同外前行。再比如,米拉日巴——藏傳佛教的一位高僧大德,可能你們都聽說過。從初次修行開始一直到晚年,一直都在幽靜山林中精進修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四季都吃野草而度日,細緻觀待,這種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都會覺得非常非常艱苦,但是米拉日巴為什麼卻能堅持那麼長的時間呢?都是由於有共同前行做基礎,而成辦了整個過程。若要是沒有共同前行的話,即便當時修學什麼樣的法,他都不會做到精進。米拉日巴在一生修學的過程當中,也同樣如同剛剛所說一般,都是共同前行的力量,而令米拉日巴做到,即便是那麼艱苦,他心裡也覺得非常喜悅。
漢傳佛教歷代高僧大德,也依止幽靜山林,過著相素的生活精進修法,是什麼樣的一股力量,讓他們做到這點呢?還是共同外前行。當今我們作為歷代高僧大德的後一代弟子,也就是繼承人,那麼我們現前需要遵照什麼樣的足跡,方能成辦像歷代傳承祖師一樣的密意呢?當然還是要把共同前行作為基礎,來成辦更高的境界。共同前行是非常重要的,絕不能輕視。
當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平常也看過不少書,如《普賢上師言教》、《普提道次第廣論》、《初學悅耳寶藏庫存》乃至各式各樣前行方面的一些書籍,從共同前行方面,也認識到一些關於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與業之因果方面的一些教理,覺得已經滿足了,但要細緻理解的是,書面上的解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我們現前需要的不是看書面上有沒有這樣的解釋,而是要把裡面的這些理趣納入到心相續當中,把自己的心轉變成書的時候才算圓滿。有時候反觀自己的內心,比如說我們對共同前行有很深的認識,那麼你現前在從事善法的過程當中,是否有懈怠和拖延時間等現象?若還有懈怠現象的話,說明你對共同前行的理解並不圓滿,尤其對壽命無常,總有一天,我等這座的一切人,乃至世上所有的一切眾生都得死亡,這是特定的事,誰也改變不了,因為它是客觀規律。即便我們不去認識它,不去理會它,不去相信它,它一樣在我們面前生效,這一點沒說的。
即便知道這些道理,平常從事善法的過程當中,有多麼精進呢?和往昔初次進入佛門沒有多大的區別,那隻能說我們對共同前行的理解,還是不圓滿。所以,應該要細緻觀待共同前行為妙。剛剛己經說過,書面上的解釋只能說明你小時候讀過書,認識到幾個字,並不能代表你已經圓滿獲得這樣的境界。所以,需要長時間去觀想,從我們初次開始修法乃至到今天,都要不停地觀想共同外前行。可能有時候會覺得,共同外前行,難道如是修學就能成辦解脫嗎?尤其是有些修學禪宗的弟子總認為,刻意改造之顯現乃漂泊輪迴之根本,我們時時都在刻意改造之中而成辦解脫,那麼何時能成辦解脫呢?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一點我們在往昔已經說過,華智仁波切曰:「輪迴雖為所棄法,然初不依輪迴法,不能趨入涅槃道,初識輪迴性尤要。」就是說,妄念是需要斷絕的,這一點一切乘法都相同,但是作為次第根機者,初次不依妄念而成辦解脫的話,是永遠不能證悟解脫的。所以,初次依妄念成辦解脫,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當中就能知道,對次第根機來說,妄念不一定就是過失。我們前兩天不是說過嗎,當今很多修學禪定乃至行持善法的人總認為,只要有妄念,它就是一個過失,但這些都是對法不真正理解的原因所致。為什麼這麼說呢?剛剛已經說過的華智仁波切的這部教言,以及歷代高僧大德也做過很多比喻。比如說,妄念如同一個鐵,鐵本身沒有好鐵與鐵之區別,這個鐵形成好鐵還是壞鐵,完全取決於鐵匠的手。比如說,鐵匠把這個鐵打成一個殺人的工具,那這個鐵就變成了永久的壞鐵;若要是打成一個幫助他人的工具,這個鐵就變成了永久的好鐵。如同這個比喻,妄念也是同樣的道理,妄念本身沒有好的妄念和壞的妄念,完全取決於你個人。若要是隨著妄念而漂泊,妄念是漂泊輪迴之根本,這一點都不假;但若要是能把妄念轉為道用的話,妄念是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啊!
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從外相上師相應法乃至密相上師瑜伽當中,外相上師相應法和內相上師相應法,不就是以刻意改造而成辦解脫的嗎?前面都得靠戲論而成辦見解,沒辦法,因為對於次第根機來說,只能用這個方便法。在傳講三種調伏妄念當中,剖析調伏妄念和直視調伏妄念,都得改造。在講解五道十地的過程當中,資糧道和加行道都必須在改造當中成辦解脫,沒辦法。即便是漢傳佛教禪宗,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也必須刻意改造。即便到了觀照般若的時候,沒有那麼刻意,也需要少許改造,因為它也並沒有見性。若要是前面這些都認為有過失的話,那誰又能接受禪宗呢?
當然,如同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大師般,在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開悟了,在當今末法時代,又有多少個能像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般的根機呢?難道不具備這樣的根機,就不能成辦禪宗的這種教法嗎?那就只能這樣樹立了。凈土法門就更不能談了,所講解的是兩種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前面事一心不亂當中講解的持名念佛,和有像念佛和有想念佛不就是刻意改造的嗎?所以要記住,時時要根據個人的根機來從事一切善法,這一點不可缺少。無垢光尊者曰:「自心與法不能融契,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就是說,法和根機必須得相應。你的根機是次第根機,所修學的法為上等之法,對你起不了切實之作用。
如達摩祖師初次到漢地的時候,當時梁武帝召集全國的僧眾來聽印度喇嘛的教言,但這時候達摩祖師以禪宗最深的教言,也就是自宗派的真實見解,用心印傳承的方式——講經不用口,也不作表示。當時在講座上禪修了一段時間,起來就走。由於當時達摩祖師所傳的法應該是最深的法,以心對心的方式印證見解,但是當時由於弟子根機不夠的原因,即便達摩祖師具有多麼高的功德,乃至所傳講的法有多麼深奧,弟子的根機與法不相應的緣故,對弟子沒有起絲毫之作用。
當然,我們現前從老遠的地方到高原地方,在尋找各式各樣的導師,並且也在尋找各式各樣的教法,時時都在期盼著能否在一位導師面前,像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大師般一瞬間就能開悟,能不能講這樣的法。要記住的是,即便這位導師具有這樣的功德,法有這麼深奧,但是你的根機若不夠的話,即便是為你傳講,乃至印證一千遍、一萬遍,你的內心還是與庸俗同道,沒有絲毫之進展。這都是法與根機不相應的緣故所致,因此時時都要銘記這些道理。
若要是知道了這些道理,我們就能懂得在從事善法的過程當中,圓滿次第道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修學什麼樣的法。比如說,你修學本尊,那麼我們就要知道本尊分為兩種——所詮形象之本尊和能詮勝義之本尊,我們先從所詮形象之本尊開始入手,來成辦能詮勝義之本尊。在修學上師瑜伽導修的過程當中,先從外相上師相應法入手,逐漸成辦內相,來達到密相上師瑜伽。從小乘五道來說,從小資糧道開始入手,來成辦無學道——佛的境界。所以,圓滿次第道對於次第根機來說不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無上竅訣大圓滿兩種教授當中的方便教授,為什麼一直都作為重點傳講呢?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末法時代,眾生煩惱沉重的緣故,即便為你印證多麼深奧的法,也起不了切實之作用。
我們並不是沒有得到過表示傳承和心印傳承,就比如說你們在漢地,很多高僧大德在為我們傳講成熟灌頂的時候,若這個灌頂是大圓滿灌頂的話,最後面有個句義灌頂,在句義灌頂的時候,是以表示傳承方式而印證見解,那又有多少人開悟呢?沒聽說過有開悟者。平常導師在一句一字當中,都在印證著見解,那也沒有得到過多麼高的一些見地。這些都充分地說明了,法與根機不相應的話,即便你從事什麼樣的善法,都起不了切實之作用。
(怙主普巴扎西上師講於2009年夏亞青寺)
推薦閱讀:
※給兒子的備忘錄
※美國買房備忘錄
※《中藥備忘錄》熱葯之補氣葯:党參2
※中東備忘錄(中)
TAG:備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