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訓練
▼
詩歌鑒賞訓練題點對點練19 知人知言,知體知法1.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2)題。石 湖文徵明石湖煙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鳥亂啼。芳草自生茶磨嶺,畫橋橫注越來溪。涼風裊裊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舊江波秋月墜,傷心莫唱《夜烏棲》①。注①《夜烏棲》即《烏夜棲》,是一支古老的樂府歌曲。(1)下列對這首詩的內容和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寫景遠近結合。先寫遠望湖面深處,霧氣與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寫湖邊各色花兒開得正盛,花叢中群鳥競啼。B.頷聯寫景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山坡之上,無人管問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長;越來橋下,河水同樣流得自在活潑。C.頸聯寫春天的世界充滿生機,令詩人迷戀,直到晚風輕輕從湖面飄起,帶來涼意,白日西下,往事湧上心頭。對此詩人感慨萬千。D.這首詩雖是寫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卻是籠罩在一片柔曼的氣氛中,如同一支優美而和緩的曲子,儘管奔騰不息,卻有安靜的感覺。E.詩人筆下的石湖風光,和諧清淡,嫻靜溫柔,只有「湖上花深鳥亂啼」一句稍顯熱鬧,但並未具體描摹其色彩與聲音,沒有打破全詩的和諧。答案 BD解析 B項,「虛實相生」在原詩中找不到依據;這兩句都是寫遠望看到的景色。D項,「儘管奔騰不息,卻有安靜的感覺」理解錯誤,這首詩雖然寫的是春景,但「芳草自生」「畫橋橫注」「往事悠悠」「江波秋月」沒有給人奔騰不息之感。(2)結合全詩內容,分析詩人在詩中寄予了哪些感情。參考答案 ①嗟嘆時光流逝(年華易逝)。「白日西」意味著一天時光的流逝,從眼前之月聯想到去年的月亮,意味著一年時光的流逝;②感嘆人生無著落(一事無成)。尾聯以烏鵲夜棲反襯人生無所著落。解析根據頷聯「往事悠悠白日西」一句可知,詩人有感嘆時光流逝之意。尾聯「依舊江波秋月墜,傷心莫唱《夜烏棲》」中「夜烏棲」一語雙關,一是指樂府的曲子《烏夜棲》,二是指烏鴉夜棲。詩人用烏鴉夜棲反襯人生無所著落之感。通過「秋月墜」和「傷心」「夜烏棲」等可以理解詩人內心的悲涼之情。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別元九後詠所懷白居易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閑中。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①。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②東。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注①悰:歡樂,樂趣。②青門:長安城的東南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青門」。(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詩是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有表現親情、愛情的,也有表現友情的,感傷之外還可以寄託詩人的理想抱負等。B.開篇寫凋零的桐葉、衰敗的槿花,悠然飄落在秋風秋雨之中,暗中點明與友人分別的時間,同時也奠定了全詩傷感悲涼的感情基調。C.「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兩句緊承上幾句的傷秋之情,寫出了詩人和友人分別之後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D.友人問詩人「為何不相送」,而詩人以「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東」回答友人,寥寥數筆,勾勒出離別時的大致場景。E.最後四句寫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 ,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簡意賅,卻富含哲理。答案 CD解析 C項,「情景交融」錯,此兩句沒有寫景。D項,這兩句並非詩人與友人的問答,而 是詩人的想像。(2)詩中表達的思想情感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思想情感有何異同?參考答案 ①同:都表達了對朋友離去的不舍之情、心隨友人情意相通的深情。②異:本詩還抒發了作者面對蕭瑟之景時的傷秋之情、自己在長安再無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詩中還有對彼此都遠離故鄉外出做官的同病相憐的傷感,兩人別離後雖遠隔天涯卻心如近鄰的豁達情懷。解析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本詩的思想情感從「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可以知道,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去的失落之情;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現的是一種豁達之情。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感 舊陸 游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雲氣吐虹。十丈戰塵孤壯志,一簪華髮醉秋風。夢回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注①奇士:指陸遊在巴蜀結識的好友獨孤策,此時已故去十年。(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回憶當年,緊扣詩題,其中上聯的「揖」字生動描摹動作,寫出了詩人年輕時儒雅謙恭的形象。B.頷聯在形式上對仗工整,體現了律詩典型的音韻之美;在內容上對比鮮明,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C.頸聯中詩人寫自己在夢中回到昔年縱橫馳騁的邊塞,借夢寄情,表達了對戎馬生涯和塞外奇絕風光的深情懷念。D.尾聯使用反問的手法,表達了內心強烈的感情,同時也讓讀者感知到慷慨豪邁、卓爾不群的故友形象。E.本詩整體風格蒼涼悲壯,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全詩所表達的沉痛情感有關,也與詩人所選取的典型意象相關。答案 AC解析 A項,「儒雅謙恭」有誤;「揖三公」表現詩人早年遠大的志向。C項,頸聯沒有表達對「塞外奇絕風光」的懷念,這是對當年抗金生活的回憶。(2)作品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 要賞析。參考答案 ①壯志難酬。詩人年輕時豪邁洒脫,如今仍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中老去。②遲暮悲傷。頷聯以「一簪華髮醉秋風」描寫白髮蕭疏的垂垂老態,寫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獨寂寞。尾聯直接抒發對故去的友人強烈的思念,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境。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情感。從「當年」的志向和現在「一簪華髮醉秋風」,可見詩人壯志未酬;從「夢回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可見詩人的不得志和年老遲暮之感;從「奇士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可見對友人的懷念和自己孤獨寂寞之情。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書懷示友十首(其一)陳與義[來源:學科網]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賢士費懷思,不受折簡呼。城東陳孟公①,久闊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與君俱。不難十里勤,畏借東家驢②。似聞有老眼③,能作薦鶚④書。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注①陳孟公:東漢名士陳遵,字孟公。②東家驢:杜甫《逼仄行贈華曜》「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③有老眼:杜甫《聞惠子過東溪》「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④薦鶚:指推薦賢人。(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的前兩聯說俗子易來、賢士難招,與陳師道詩「俗子推 不去,可人費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闊今何如」中的「久闊」與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闊談宴」的「契闊」,都表示「久別重逢」之意。C.最後一聯的上句將「我不念功名」之意寫成「功名勿念我」,顛倒主客,寓意深遠,別有一番韻味。D.這首五言古詩脈絡清晰,層次井然,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內涵豐富,情感表達委婉而含蓄。E.用典是本詩的一大藝術特色,此外,本詩前兩聯還運用了對比,尾聯運用了擬人等修辭手法。答案 BD解析 B項,「久闊」是指分別太久。D項,「情感表達委婉而含蓄」錯,從最後一聯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2)本詩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 ①對世風的感嘆。如「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暗示了當時世風日下、請託盛行的情況;沒有才德的俗人紛紛到「我」這裡來求官做,這讓「我」十分疲憊。②對友人的思念。如「城東陳孟公,久闊今何如」,作者對賢才的渴望,對老朋友的挂念之情,躍然紙上。③對功名的鄙棄。詩歌的尾聯「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功名的厭棄之情。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情感。分析要圍繞詩句展開,抓住關鍵意象和情感詞,「病」「不受折簡」「久闊今何如」「作薦鶚書」「功名勿念我」「掃除」等均包含有詩人的情感。5.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2)題。平 涼①李攀龍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余青草王孫路,不屬朱門帝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注①平涼在漢唐盛世時並不屬於邊塞地界,明王朝時嘉峪關以外大片土地盡失,平涼漸漸成了邊塞。②漢苑:原指漢朝馬苑,這裡借寫明代平涼府的大牧馬場。(1)下列對這 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描繪 冷落、寂寥的平涼春色,荒蕪的邊城蒙上了一抹 灰暗、冷峻的色調,寄情於景,景中有情。B.頷聯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無奇,實則在特定圖景中,包含著詩人對人世滄桑的深沉回顧和感嘆。C.頸聯撫今追昔,藉助想像,用精練的語言描繪出秦漢強盛時軍隊在邊關塞外沙漠中馳騁作戰的圖景。D.本詩用詞準確,富有表現力,如「宛馬如雲」,描繪出戰馬迅猛奔跑如彤雲翻滾的情景,極具動態感。E.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從上到下,思緒隨之起伏、推移,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疊之中閃耀出新的境界。答案 CE解析 C項,描繪的是明朝軍隊作戰的情景。陝西為古秦地,詩中「秦兵」指明朝的軍隊。E項,視線由遠及近。(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 「欲投萬里封侯筆」,引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表達出作者願意效法班超,在保衛祖國的征戰中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愧我談經鬢有華」,詩人感到慚愧的是,大半生只空談治國濟民的經術,如今已兩鬢斑白,表達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壯志難酬的遺憾。解析詩歌的尾聯「欲投萬里封侯筆」引用班超的典故,表達了建功立業的願望;「愧我談經鬢有華」,表達了自己人生遲暮之感。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岑 參①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莫言聖主長不用,其那②蒼生應未休。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注①大曆四年(769),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後滯留蜀中。由於戎瀘間受亂軍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於成都客舍,此時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②其那:怎奈。(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三度為郎」「一從出守」兩句自敘平生,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這裡說「三」是言其為多數,且與下文「五」字不重複。B.頷聯承首聯訴平生感慨,「長不用」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卻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對仕途的關心。C.頸聯「客舍秋風今又起」,點出題目「客舍悲秋」,寫出了詩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涼的情感於蕭瑟的秋景之中。D.尾聯「江上蟬鳴空滿耳」,以景結情,動靜結合,「空滿耳」與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E.本詩為詩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諸公傾訴情懷之作,敘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調慷慨悲涼,讀來不禁令人唏噓長嘆。答案 BD解析 B項 ,「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卻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對仕途的關心」說法錯誤,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詩人的關注點在於「蒼生」,「蒼生未休」,詩人不安。D項,「動靜結合」說法錯誤。(2)本詩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參考答案 ①抒發了詩人有濟世之志,卻壯志難酬的悲憤。「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飽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②體現了詩人得不到「聖主」的重用,卻仍關心「蒼生」的憂國憂民的情懷。「長不用」指長期未被重用,但詩人的關注點在於「蒼生」,百姓未能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詩人不安。③流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年老體衰的悲嘆。「便白頭」「歲月如流水」「秋風今又起」三句悲嘆時光流逝,也是悲嘆自己年老體衰。④表現了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心事向誰論」「蟬鳴空滿耳」表現了詩人有滿腹心事,卻無處傾訴的凄涼。解析 從詩歌的題目看,「客舍」有遊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對秋天的傷感之情;從詩歌的內容看,詩人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時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悵。能抓住其中三點,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即可。
題點對點練20 把握形象,賞析情感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撲 蝴 蝶趙師俠清和時候,薰風來小院。琅玕①脫籜②,方塘荷翠颭。柳絲輕度流鶯,畫棟低飛乳燕。園林綠陰初遍。景何限?輕紗細葛,綸巾和羽扇。披襟散發,心清塵不染。一杯洗滌無餘,萬事消磨去遠。浮名薄利休 羨。注①琅玕:翠竹的美稱。②籜: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寫為主,薰風來院,脫籜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緻又不乏生機。B.下片主要以抒情為主,「綸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英雄氣概的讚美和嚮往。C.「柳絲輕度流鶯,畫棟低飛乳燕」,句式倒裝而形成的錯位結構具有妙趣橫生的表達效果。D. 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啟下,詩人通過美景何限的惋惜,進而引發世事滄桑的感慨。E.「一杯洗滌無餘」,形象地寫出了詞人的心緒在飲酒中釋懷,表現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答案 BD解析 B項,不是用典,詩人意在表達自己的不俗裝束與不凡氣度。D項,「美景何限」結合全詞是詞人對美景由衷的讚美和感嘆,並無惋惜和對世事滄桑的感慨。(2)結合全詞,分析詞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參考答案刻畫了一位雅緻洒脫、心境明澈、超脫而不慕名利的詞人形象。詞人對所寫之景的喜愛,如薰風小院,綠竹翠荷,側面烘托出詞人的情趣雅緻。詞人輕紗細葛、羽扇綸巾、披襟散發的裝束中自有一份洒脫非凡氣度。「心清塵不染」「洗滌無餘」「萬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羨」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內心明澈、不慕名利的超脫心境。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詞中人物的形象,要抓住詞中的描寫和抒情分析。如從上片中描寫的景象,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致,下片中「心清塵不染」「洗滌無餘」「萬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羨」等直接體現了詞中人物的性格。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安 貧韓 偓①手風慵展八行書,眼暗休尋九局圖。窗里日光飛野馬,案頭筠管長蒲盧②。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注①韓偓:唐末五代詩人,唐昭宗曾欲拜他為宰相,但受權臣朱溫忌恨,終被逐出朝廷。後來朱溫篡唐,建立梁朝,韓偓開始了漫長的漂泊生涯。②蒲盧:又名螺嬴,一種細腰蜂,每產卵於小孔穴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歌首聯中的「風」指四肢風痹。「八行書」指信札。「暗」形容老眼昏花,視力不明。「九局圖」指棋譜。「手風」和「眼暗」,都寫自己病衰的身體。B.頷聯就室內景物略加點染,進一步烘托出「安貧」的題旨。「野馬」一句暗示時光如白駒過隙,難以把握。「筠管」,竹管,這裡指毛筆筒。 C.《新唐書·韓偓傳》記載,一次朱溫上殿奏事,侍臣們紛紛避席起立,唯有韓偓端坐不動,引起朱溫的惱怒。這就是詩中自謂的「安蛇足」「捋虎鬚」,也就是詩人致貧的來由。D.尾聯緊承頸聯對往事的回憶,運用了「濫竽充數」這一典故,表達自己對黑暗世事徹底失望、願意隱退,滿腔的憤懣最終化作一聲嘆息,情切而辭婉。E.《安貧》是唐代詩人韓偓晚年感嘆身世的作品。詩作將現實與回憶連成一片,這裡的「貧」,一語雙關,不光指經濟上的困窘,同時也指政治上的失意。答案 BD解析 B項,「野馬」指浮游於空氣中的塵埃,語出《莊子·逍遙遊》。意思是:閑居無聊,望著室內的塵埃在窗前日光下浮動。D項,對尾聯「表達自己對黑暗世事徹底失望,願意隱退」理解不準確。詩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並非徹底失望,願意隱退。(2)詩作題為「安貧」,詩人真的安貧嗎?這首詩反映他怎樣的心理狀態?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不是真的安貧。頸聯中詩人敢于堅守禮法,觸怒權貴。他感到自己雖愚拙,但報國不避艱危,透露出他在頹唐外表下隱藏著的一片捨身許國的忠誠。尾聯,詩人有感於世事黑暗,沒有明辨賢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無言,表達內心的失落與無奈。題作「安貧」,實質是不甘安貧,希望有所作為;但由於無可作為,又不能不歸結為自甘安貧。表現詩人複雜矛盾的心理狀態。解析 解答此題,須準確理清詩歌的核心思想。從「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一句中可以看出詩人敢於公正執法,觸碰權貴,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實際上以敢於「捋虎鬚」而自負,表明一種忠貞不屈的人生態度。題作「安貧」,實質是不甘安貧,希望有所作為;但由於無處可施展才華,又不能不歸結為自甘安貧。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范成大尋壑經丘到此堂,官閑聊作送春忙。短籬水面殘紅滿,團扇風前眾綠香。盡捲簾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納山光。洞門無鎖城門近,轉午雞啼日正長。(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詩人說自己翻越山丘穿過幽谷來到照山堂,目的是趁著官場無事趕緊觀賞早春季節的景色,其中「閑」字反襯「忙」字。B.頷聯描寫照山堂前的池塘景緻,池塘被低矮的籬笆牆圍繞,水面漂滿隕落的桃花,詩人輕搖團扇,各種綠葉的清香撲鼻而來。C.頸聯描寫主人高掛窗帘、主客賞景飲酒的歡樂場面,「延」與「納」意指延請蒼翠竹色、迎接美麗山光,是擬人手法的運用。D.尾聯說照山堂所在的園林牆門敞開,距離官署所在的城門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戀園景山光不想急著回城,「雞啼」以動襯靜。E.全詩四聯八句皆對仗工整,用詞造語也濃墨重彩,如「殘紅」與「眾綠」就具有很強視覺衝擊力,整詩意境雋永,蘊含無盡詩意。答案 AE解析 A項,錯在「早春季節」,從詩題「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E項,錯在「四聯八句皆對仗工整,用詞造語也濃墨重彩」,詩歌首尾兩聯不對仗,用詞造語是清新自然。(2)此詩作者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文簡要分析。參考答案 ①戀春之情。詩人感慨於落紅、眾綠、竹色、山光,表達了熱愛自然的感情。②閑適之情。「官閑」之餘,尋壑經丘,踏春訪友,主客歡飲,體現了詩人閑適的生活情趣。③眷戀之情。客人反說離城很近,不急於回程,表現了對濃濃友誼的眷戀之情。解析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進行分析。例如:「官閑」,閑適之情;「殘紅」,戀春之情;「城門近」「日正長」,對濃濃友誼的眷戀之情。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芳 草 渡 賀 鑄留征轡,送離杯。羞淚下,撚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秦箏雁①促,此夜為誰排?君去也,遠蓬萊。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懷?和煩 惱,尋個便,送將來。注①雁:即雁柱,為箏上支弦之物;古箏的弦柱斜列有如飛雁斜行,故稱。(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同是送別詞,這首詞與柳永《雨霖鈴》先寫別前思緒紛亂,再寫別時依依不捨,最後寫別後相思難訴不同,主要抓住臨別時的場面來寫,筆墨集中,匠心獨運。B.「撚青梅」的「 撚」字是用手指搓轉的意思,與前文的「羞」字相應和,非常形象地寫出了女子欲說還羞、低首撚梅的情景。C.詞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懷?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幾句,借女子的口吻,寫丈夫遠去之後,把諸多煩惱都留給自己,用一種幽怨的語氣,寫出女子對丈夫的依戀。D.這首詞語言淺近自然,樸實無華,不事雕琢,讀來似與人對面而語,讓人耳目一新。E.這首詞寫妻子與丈夫離別時的情景,在表達方式上熔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寫出了夫妻離別時難分難捨之情。答案 CE解析 C項,「用一種幽怨的語氣」有誤,「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是女子對丈夫的關懷,女主人公讓丈夫把煩惱給自己送來,體現出令人感動的為對方著想的精神,故而沒有「幽怨」。E項,對表達方式的分析有誤,這首詩重在敘事,沒有寫景。(2)這首宋詞表現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形象?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 ①這首詞塑造了一個分別時與丈夫難分難捨、內心傷痛、深愛丈夫、願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過動作(或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來表現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撚」「淚下」「問」等一連串的動作描寫表現了女子離別時內心的傷痛和對丈夫的依戀,從「低聲問道幾時回」一句以後,全是對女子的語言描寫。她告訴丈夫,你在他鄉相思煩惱,不妨把你的煩惱送來給我,讓我一人承受。表現了這個痴情女子深愛丈夫,願意為丈夫付出的一面。解析此題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注意詩下的注釋,「雁」的解釋;然後抓住對形象的描寫手法,來分析人物的特徵。動作、神態描寫的具體詞句主要有「留征轡,送離杯」「羞淚下,撚青梅」「低聲問道」,由此可準確判斷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為女子,「留」「送」「淚下」「撚」「問」等一連串的動作描寫表現了女子離別時內心的傷痛和對丈夫的依戀,從「低聲問道幾時回」一句以後,全是對女子的語言描寫。通過這些,不難把握人物形象。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九日巴丘楊公台上宴集張 繼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國秋涼客思哀。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結合詩題和詩歌內容可知,詩人與友人在楊公台上宴飲集會,共度重陽節。詩中涉及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等重陽習俗。B.頷聯描寫了高台所見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陣陣,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飛來。詩人運用白描的手法,語言樸實、不事雕琢,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幅廣闊的秋景圖。C.「搗練」是古代女性常見的勞作,即搗制煮過的熟絹,為縫製寒衣做準備。正日暮時分,孤城響徹搗練的聲音,以聲襯靜,越發渲染了秋日黃昏的寂寥冷清。D.「菊花三笑」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笑」生動地寫出了菊花綻放得燦爛熱烈的景象。詩人運用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將盛放的菊與客之「哀」形成對比,更顯其哀。E.詩歌觀察細緻,描寫傳神,用語清新,將秋日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熔於一爐,以尋常語寫眼前景,卻能做到心物感應,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答案 BD解析 B項,非「白描」 「不事雕琢」,上句描寫群山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突出表現了其寒的特點,下句寫高飛的雁群,運用了比喻的修辭,表現雁陣的整齊;D項,菊笑與客哀沒有反襯關係,菊笑暫時驅散了旅途的憂愁。(2)詩人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參考答案詩人的情感由悲轉喜。首聯「凄凄」「秋涼」寓情於景,表達了登台的凄涼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達了思鄉之愁。頷聯寫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圍,「早鴻」寄託著思鄉之情。頸聯虛實結合,詩人聽到了婦女趕製寒衣的搗衣聲,想像遠方的遊子寫信回家索寄寒衣,歸期杳杳,由個人之愁推及到天下遊子思婦共同的憂愁。尾聯收束到自身,表達了寓居他鄉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暫時驅散了鬱結的憂愁,詩人暫時開顏,情感由悲轉喜。解析作答本題先點明詩人情感的變化。從詩歌中「哀」和「笑」可以看出詩人情感的變化,再結合詩歌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即可。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郡齋①雨中與諸文士燕集(節選)韋應物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②是非遣,性達形跡忘。注①郡齋:指蘇州刺史韋應物官署中的齋舍。②理會:通達事理。(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二句描寫郡齋兵衛森嚴,宴廳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貴和威嚴,但這並非驕矜自誇,而是下文「自慚」的緣由。B.「海上」以下四句續寫宴會環境以及宴前心緒,雖然風馳雨驟令人厭煩,但是滿堂的嘉賓卻令詩人備覺神清氣爽。C.七、八兩句寫出詩人將未睹「斯民」之康與自慚「居處」之崇兩相對比,表達了真切的反省之意。D.最後兩句詩人表示要學會通達事理、樂天知命,這樣才能從是非紛紜中超脫,達到忘我的境界。E.選章敘事、抒情、議論相間,既體現詩人悲天憫人的襟懷,也通過聚會場景的詳細描述寫出閑適的情趣。答案 BE解析 B項,「令人厭煩」錯誤。宴集恰逢下雨,不僅池閣清涼,雨景如畫,而且公務驟減,一身輕鬆。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對嘉賓滿堂,詩人不禁喜形於色。E項,「悲天憫人」不當。(2)前人曾稱讚「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兩句「最為警策」,白居易詩《觀刈麥》也有類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請指出二者情感內蘊的異同之處。參考答案相同之處:都體現了對百姓疾苦的關注,都表達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處:①韋詩正面描寫與嘉賓的宴飲之樂,反襯未見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於對自身責任的警醒。②白詩直接刻畫百姓困苦的生活,抒發對底層民眾的哀憫,含蓄表達對統治階層的指責,情感內蘊更為深刻。解析從「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看,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是觸發他「自慚」的最為直接的原因。從「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看,是把自己所得俸祿與農民的辛勤勞動聯繫起來,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責任聯繫起來,為自己的無功受祿而深感慚愧。相同之處:都體現了對百姓疾苦的關注,都表達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處:韋詩反襯未見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白詩直接刻畫百姓困苦的生活。
題點對點練21 品味語言,鑒賞手法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雪夜感舊①陸 游[來源:學科網]江月亭②前樺燭③香,龍門閣④上馱聲長。亂山古驛經三折⑤,小市孤城宿兩當⑥。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注①本詩作於1197年,陸遊73歲, 閑居山陰。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廣元。③樺燭:用樺樹皮作的燭。④龍門閣:在今廣元市北。⑤三折:即三折鋪,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至梁山(今屬四川)道中。⑥兩當:今甘肅兩當縣。(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描繪了詩人雪夜於亭前閣上所見之景,樺燭的香氣和悠揚的馱聲交織回蕩,營造出悠遠綿長的意境。B.頷聯中「經」「宿」兩個動詞,凝練地再現了詩人緊張奔波的歲月,刻畫了他為籌劃抗金而不辭辛勞的形象。C.前四句一句一個場景,以時空的變換串聯起一幅幅畫面,映現了詩人的生活情形,為下文抒情蓄勢。D.尾聯寫到綠沉槍和金鎖子甲,意在比喻詩人的從軍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塵埃,詩人藉此表達對朝廷不圖北伐的不滿。E.後四句與上文相對照,突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與情感,特別是末句,寫詩人燈下獨坐,老淚縱橫,既點詩題,又呼應首句。答案 AD解析 A項,首聯描寫的不是雪夜所見之景,而是陸遊回憶當年由蜀入陝路途上的所見所感。D項,「比喻」一說有誤,「綠沉金鎖俱塵委」借兵器被塵埃埋沒無用武之地,寄寓了作者的無奈之情,借物抒情;「對朝廷不圖北伐的不滿」一說較為片面。(2)有人認為「頸聯中『那信』二字尤佳」,請結合全詩對「那信」一詞進行賞析。參考答案 「那信」表示 怎能相信有一天竟會 在田園終老,然而事與願違,當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實。更能凸顯出詩人年輕時的意氣與北伐必勝的信心,也反襯出今日的失望之情。既表達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現出詩人的悲憤與對理想的執著。解析首先答出「那信」的含義: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會在田園終老,然而事與願違,當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實。然後分析效果:既表達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現出詩人的悲憤與對理想的執著。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 題。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趙 嘏宅邊秋水浸苔磯①,日日持竿去不歸。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飛。重嘶匹馬吟紅葉,卻聽疏鍾憶翠微②。今夜秦城③滿樓月,故人相見一沾衣。注①苔磯:水邊突出的長滿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長安。(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宅邊秋水浸苔磯」描寫了住宅旁邊秋水浸濕苔磯的情景,既點明了時令特點,又渲染了一種凄清悲涼的氣氛。B.「日日持竿去不歸」是虛寫,回憶了當年在故鄉的生活狀態,「持竿」表現詩人生活的閑適,「去不歸」表現詩人對持竿垂釣的喜愛。C.「重嘶匹馬吟紅葉」使用擬人的手法,意思是馬的嘶鳴也許是在吟唱紅葉的美好吧,詩人以此表現對家鄉風物的讚美之情。D.「卻聽疏鍾憶翠微」是對故鄉風物的回憶,意思是詩人回憶起在故鄉山中聽到的鐘聲,還有那滿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E.尾聯回到現實,寫詩人與友人相見,禁不住流下淚來,淚水沾濕了衣裳,這表現了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的深情。答案 AD解析 A項,「渲染了一種凄清悲涼的氣氛」錯,詩人回憶中的故山生活是輕鬆閑適的。D項,解讀錯誤,「卻聽疏鍾憶翠微」是說聽到鐘聲憶起了故鄉的山色。(2)本詩頷聯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參考答案從意象上看,頷聯兩句各選三種富有特色的景物組接成畫,描畫故山風情,從側面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無盡思念;從意境上看,用楊桃、大風、潮水、蒹葭、冷霜、飛雁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悠遠的意境;語言上,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寫景,樸素自然,更突出了對故鄉景物的記憶之深。解析 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現手法。要緊扣頷聯所寫的內容、使用的手法、表達的意境和給讀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晚次湖口有懷(節選)劉長卿帝鄉勞想望,萬里心來去。白髮生扁舟,滄波滿歸路。秋風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葉辭洞庭,紛紛落無數。(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詩人夜晚在湖口這個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寫下這首詩。B.首句是即景抒情,詩人從帝鄉向遠方眺望,想像自己將踏上長達萬里的路程。C.「白髮」在古人眼裡象徵年老,「滄波」則是眼前的湖水,三、四兩句的寫法是實寫。D.詩句中的「扁舟 」跟「今夜誰家扁舟子」「明朝散發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E.大雁在秋天不分晝夜向南遷徙,發出陣陣叫聲,讓詩人難以入眠,增添了許多愁情。答案 BC解析 B項,「詩人從帝鄉向遠方眺望」錯誤。應為「站在湖口向帝鄉眺望」。C項,「寫法是實寫」錯誤,應是虛實結合。(2)詩歌的尾聯耐人尋味,請賞析其藝術效果。參考答案 ①使用了以景結情的藝術手法;②寫出了詩人在深夜中看到落葉而產生的失意之情;③表達了詩人身在異鄉而難歸的孤寂。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藝術效果。尾聯「木葉辭洞庭,紛紛落無數」,使用了以景結情的藝術手法;結合文本內容可以看出,寫出了詩人在深夜中看到落葉而產生的失意之情,以及詩人身在異鄉而難歸的孤寂之感。4.閱讀下面的這首詞,完成(1)~(2)題。玉樓春 白蓮王夫之①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銀塘光不定。綠雲冉冉粉初勻,玉露泠泠香自省。荻花風起秋波冷,獨擁檀②心窺曉鏡。他時欲與問歸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輕時參加抗清復明鬥爭,失敗後隱居山林,潛心著述。②檀:紅色。(1)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一、二句描寫蓮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彎月當空,低照池塘,波光閃動,把讀者帶入一個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美麗境界。B.三、四句描寫白蓮的清雅風姿:蓮葉茂盛,恰如冉冉綠雲 ;蓮花初綻,好似剛剛勻凈脂粉的美人,散發出陣陣馨香。C.五、六句描寫白蓮的孤獨情態:荻花紛飛,秋水生寒,白蓮獨自抱著紅蕊映照湖面,彷彿在對著鏡子窺視自己的晨妝。D.七、八句轉寫對白蓮命運的關心:將來白蓮的芳魂會歸向何處?末句營造出一種開闊悠遠的境界,暗示其結局美好。E.這首詞由虛到實,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章法謹嚴,寫景細緻入微,感情含蓄蘊藉,體現出十分高超的藝術技巧。答案 DE解析 D項,「開闊悠遠的境界,暗示其結局美好」不恰當。應為一種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蓮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難覓芳魂。E項,「由虛到實」不恰當,應為由實到虛。(2)這首詞運用了何種抒情方式?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詞人以蓮自況,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蓮身上,抒發了自己在明亡之後孤忠自守、潔身自好,保持民族氣節,不與異族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懷。(意思答對即可)解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詞。從詞後的注釋和詞的最後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早年抗清復明,後來隱居山林;詞的最後一句「他時欲與問歸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正是借白蓮表露自己高潔情懷的。據此分析即可。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初歸石湖[南宋]范成大①曉霧朝暾②紺③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注①范成大(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淳熙年間,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不合,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②朝暾:剛出的太陽。③紺 :稍微帶紅的黑色。(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描寫了曉光晨霧與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艷美的景象,同時點明了時間,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頷聯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詞寫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C.頷聯第二句寫一隻白鷺在長滿菱葉的池塘里夜宿 ,顯得有些孤單落寞,暗合詩人此 時的處境與心境。D.頸聯第一句寫詩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為路是舊時認識的,所以不必擔心走錯,照應了詩題中的「初歸」二 字。E.頸聯第二句寫自己碰見老人,仔細辨認,吃驚地發現原來他們都是自己從前的鄰居,表明詩人已與石湖闊別多年。答案 CD解析 C項,「孤單落寞」錯,「暗合詩人此時的處境與心境」一說於詩無據。D項,頸聯第一句只照應了詩題中的「歸」字。(2)詩的尾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參考答案詩歌的尾聯寫當年親手所種於斜橋水畔的柳樹,已是蟬聲喧鳴,翠枝拂空了。「無數鳴蜩翠掃空」一句運用視聽結合,有聲有色,寫出了柳樹的高大蔥蘢;兩句運用對比,表現了今夕變化之大,驚喜之情溢於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沒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結情,表現出詩人對石湖美景的喜愛,讓人回味無窮。解析 詩歌的尾聯「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可見是以景結情,將「當時」與「現在」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手法正確,意思符合即可。6.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1)~(2)題。蒼洱臨眺李 京①水繞青山山繞城,萬家煙樹一川明。鳥從雲母屏②中過,魚在鮫人③鏡里行。翡翠罘罳④籠海氣,旃檀⑤樓閣殷秋聲。虎頭⑥妙墨龍眠⑦手,百幀生綃⑧畫不成。注①李京,字景山,河間(今河北獻縣)人。元大德五年至雲南,曾任烏撒、烏蒙宣慰使。蒼洱:大理蒼山、洱海。②雲母屏:雲母鑲嵌的畫屏。③鮫人:魚尾人身,美人魚。④罘罳(fú sī):屏風。⑤旃(zhān)檀:檀香木。⑥虎頭: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⑦龍眠: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號龍眠。⑧生綃:素色絲織物,古人以之作畫。(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A.此詩寫出了大理的獨特景觀:水環繞著青山,山環繞著古城;大理人煙繁盛,山川明麗。B.此詩描寫蒼山洱海,「雲母屏」「鮫人鏡」「翡翠罘罳」,比喻貼切,形象生動,想像豐富。C.詩人看到大理的風光,情滿于山,意溢於海,遂以客觀寫實筆法描繪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D.頸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作者置身蒼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聲悠遠。E.此詩的詩眼是「臨」字,作者居高臨下,全景式地描繪了大理的山水形勝。答案 CE解析 C項,「客觀寫實」不準確;沒有描繪「風土人情」。E項,詩眼是「臨」字錯,應為「眺」字。(2)這首詩在寫法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請聯繫全詩簡要分析。參考答案虛實結合。前三聯均為寫實,最後一聯為虛寫——哪怕顧愷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們的生花妙筆,用盡百幅生綃,也畫不出大理的美景。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實寫中又有虛寫:鳥飛、魚游乃實寫,雲母屏、鮫人鏡又是虛寫。解析本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虛實結合。前三聯均為寫實,是遠眺的景色;最後一聯為虛寫——哪怕顧愷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們的生花妙筆,用盡百幅生綃,也畫不出大理的美景。
▲
推薦閱讀:
※請問在打乒乓球過程中有沒有好的預判和步法的訓練方法?
※[轉載]呼吸訓練法—九節佛風呼吸法
※腹,腰,胯,尾閭,襠,膝,足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