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LP:NLP術語

 心錨:   在NLP裡面,會觸發某種生理狀態的刺激,就叫作心錨。心錨可以自然發生,也可以特意設定,例如,按鈴以吸引某人的注意;或是更複雜點,當回答問題時,站在某個特定的地方。   引導:   以親和感來改變自己的行為,讓其他人來跟隨。   歸類:   將組織或是某些經驗劃分為更大或是更小的單位,向上歸類牽涉移至更大、更抽象層面的層面,向下歸類牽涉移至更明確、更具體層面的資訊。側向歸類涉及找出在相同層面諮詢上的其他例子。   後設:   從希臘字而來,意味著超過或是較高的。   觀想:   觀看內在影像的過程。   當下:   在時間線上與此時刻完全結合。   經驗:   人們對某件事或某個事物的經歷和體驗所形成的認知。   映現:   契合另一個人的部分行為。如向對方展示一些他所熟悉的行為語言的方法,就像他在鏡子里看到自己一樣。   抽離(Dissociation):   與現實相脫離,就像在記憶中。例如,從外面看呢自己在照片中的身體,所以你沒有真正在那裡的感覺。   呼應:   通過契合所溝通對象的行為,以快速建立親和關係的一種溝通方法--契合或是映現行為。

  刪除:   人類模仿的三個通則之一。在言談或想法上,抹去經驗的某些部分。   扭曲:   人類模仿的三個通則之一。在部分模仿中,所有的關係與其應該代表的關係不同的過程。   環境:   我們行為所發生的外在結構。環境是指我們所認為的「外在」,它不是我們行為的一部分,但有時我們必須對其反應。   述詞:   顯示使用一種表象系統的感官基礎字眼。   度測:   通過解讀非語言信息,真實了解某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框架:   設定認知某種事物的架構或方法,就像成果框架、複述架構等等。   次感元(Metaprograms):   由每個感覺所認知的特別感覺品質。例如,視覺的次感元包括顏色、形狀、動作、亮度、深度等,聽覺的次感元包括音量、高低、速度,觸覺的次感元包括壓力、溫度、紋理、位置。我們思想的最小單位。   系統的:   與系統有關,注意時空的關係和結果,而不是因果的直接關係。   時間線:   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圖象、聲音和觸覺的儲存方式。   從屬等級:   一種內在階級,每個層面漸次包含心理和影響力,按其重要性(從高至低)這些級別包括:1,身份認同;2,信念和價值觀;3,能力;4,行為;5,環境。   內部策略:   是指內部過程和與之相聯繫的外部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不通內部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   未來模擬:   內心認知排練未來一些情境的過程,以便確保所希望的行為將自然和自動發生。   世界模型:   每個人以自我的認知和經驗建立個人獨特的世界觀。個人處事原則的總和。   生理辭彙:   與一個人的生理有關的行為。   外部覺察:   將所有感覺的輸入管道轉為外在。   先行系統:   又稱先導系統。將信息引導入意識中的偏好方式。   後設模式:   一套獲取語言信息,把人們的語言和語言表達的體驗反覆聯繫的工具。

  親和感(Rapport):   建立或保持兩人更多人之間的互信和了解關係的過程,促成另一個人反應的能力。   行為彈性:   改變自己的行為,以便誘出或十取得他人反應的能力。行為彈性可視為對任何刺激的各種反應的開發,而與其相對的習慣性具有局限性,因而抑制了潛力的發展。   丰姿狀態:   當一個人覺得豐富時,所感受的總神經和生理經驗。   後設程式:   一種心理層面的程式,決定我們如何整理、指向和分類經驗。後設程式比特定思考策略更來得抽象,並定義我們對特定議題的一般策略,而不是思考程序的細節。   問題空間:   問題空間是由創造或是貢獻此一問題的實體或非實體要素所定義。解決方式來自資源和選擇系統的「解答空間」。解答空間需要比問題空間來得廣,以產生適當的解決方案。   自我認知:   「我們是誰」的感覺。我們的認同感覺組織我們的信念、能力和行為在單一系統中。   設定心錨:   連接內在反應與外在啟動的過程,如此一來可以很快速、有時是隱性地再進入此反應。設定心錨過程可以是視覺(就象是特定手勢)、聽覺(使用特定字眼及音調)以及觸覺(摸手臂或是將手放在某任肩膀上)。設定心錨的標準有感受的強度和純度、感受的高峰時機、心錨複製的正確性。   聲音品質:   在溝通和影響上第二重要的方式,研究顯示其占溝通影響的38%。   「假如」架構:   假設某事已經發生。以「好象」事情已發生來思考,運用心智突破表面障礙,來激發具有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法。   偏好系統:   一個人意識思考並組織其經驗使用最多的表象系統。   深層結構:   人們用來組織並引導其行為的感官地圖(意識和潛意識)。   解讀線索:   人在複雜行為顯示他正在使用的表象系統。典型的解讀線索包括眼球移動、音調和速度、身體姿勢和呼吸形態。   米爾頓模式:   後設模式的反向模式,運用人為的模糊語言模式來探索另一個的經驗,並進入潛意識的資源。根據米爾頓·愛銳克森所使用的語言而來。   相關性詰問:   詢問一個特定陳述或是行為如何能幫助實現既定目標。   感官敏銳度:   學習將我們從世上所獲得的感官資訊做更細微和有用的區分的過程。   內在表象系統:   我們創造的信息模式並儲存在心智中,它綜合圖象、聲音、觸覺、嗅覺和味覺,是我們儲存和編碼記憶的方法。   認知角色位置(Perceptualpositions):   特別認知或是觀點。在NLP中有三個基本位置能夠接受認知特別經驗:第一種位置有關以第一人稱觀點,通過自己的眼睛來經驗某事;第二種位置指他人的觀點,設身處地來經驗某事;第三種位置指以退回一步,從抽離的觀點來認知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結構完善情況:必須滿足,以便產生有效且符合實際成果的狀況組合。   眼球解讀線索(Eyeaccessingcues):   眼球移動至特定方向的動作,顯示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思維。   信念(Beliefs):   你所持有的感性觀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決策、技巧和行為的基礎。   一致性(Congruence):   使你的每個細胞協調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你。   準則(Criteria):   作為決策依據的評價標準。   過濾器(Filters):   我們思維層次,它決定著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哪裡,以及相應的見解。這些過濾器決定樂我們對事物的反應方式。   邏輯層次(Logicallevels):   個人和組織的層次機構,將影響到我們使自己和他人產生的變化及變化程度。

  現實地圖或現實觀:   每個人從其個人認知和經驗,建立其獨特的表象世界(世界模型)。   聯合(Associations):   以最真實的你,去親眼觀察這個世界,去親耳聆聽這個世界,去感受現在、過去和將來的各種情感。   目標(Outcome):   某個人持續實現的特定目標,以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有利的雙贏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與傳統的目標設定方式不同的是,它要求運用所有的感覺與感情。   協調(Pacing):   尊重他人的價值觀、需求和風格,從而與之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什麼是對自己和對他人都很重要的東西。   重組(Reframing):   以對自己有益的方式來理解事物並調整到恰當情緒狀態的能力。   心理狀態(State):   一個人的精神、身體和情感狀態。   策略(Strategies):   為實現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思維和行為步驟。   TOTE(測試-操作-測試-退出,即test-operate-test-exit):   循環反饋過程,用於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指導。   咻模式:   程式化頭腦進入新方向的生生不息的NLP次感元過程。在改變行為或十不想要的行為,使其進入全新結構性方法上很有效。隱喻(Metaphor):   表象系統:   在心智上傳達信息到五種感官系統的方式,這五種感官系統分別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   表面結構:   用來代表或描繪儲存在腦中的實際主要表象的語言。

  預設:   指在特定的情境里,我們對某樣東西是真是偽的一種假設。   概括:   從數量十分有限的信息中構架可以普遍應用的規則。   刺激反應:   經驗與其之後所謂反應間的關聯。埃文·帕羅夫展示自然學習過程,他將鈴聲與狗所分泌的唾液關聯在一起。   重新構架:   改變一個陳述的相關架構,以賦予其新意。   參考架構:   是一個人生活故事中的經驗總和,也是從所引導用的其他表象中最完全的表象。例如,深層架構便是表面架構的參考架構。   親和關係:   信賴、和諧及合作的關係。   結合狀態:   就像在記憶中,從你眼中看出來,聽到擬所聽到的,並感覺好象你是真的在那裡一樣,這稱為結合狀態。   假設前提:   基本潛在的假設,但是需要另一個表象之合理。在語言系統里,一個句子必須是真實的,以使其他句子合理。   脫離當下:   在自己時間線的當下之外,如冥思、神遊物外。

推薦閱讀:

紫微斗數基本術語
小說中的武林術語
易經術語解釋3
風水術語3
六爻合沖-術語解釋

TAG: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