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下)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頂本公眾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晨誦的理論與實踐(下)

作者|朱永新|童喜喜

《教育 讀寫生活》2016第10期

歡迎訂閱《教育 讀寫生活》——

[一點通]借您一雙做好教育的慧眼

四、新教育晨誦的基本特點

和傳統晨誦相比,新教育晨誦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傳統晨誦是以詩為中心,新教育晨誦是以人為中心。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是新教育晨誦課程的突破性創新。

正是這一教育主體的截然不同,從這一原點出發,傳統晨誦和新教育晨誦,走出了兩條漸行漸遠的路。

因為以詩為中心,無論是從傳統晨誦中,還是從傳統的詩歌教育中,隨處都可以見到對詩歌的關注。從準確理解詩歌的字、詞、句,到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存狀態,到詳細還原詩歌的創作背景……因為以詩為中心,我們在很多詩歌讀本中,無論是教材還是詩集,我們都常常能夠看到一個稱之為「賞析」的板塊,這一重點內容的重要使命,就是欣賞和分析的是詩歌。這是以詩歌為主體必然發生的現象。以詩為中心,其實就是以知識為中心。幾千年以來,人類習慣於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不斷汲取知識,不斷學習成長,對這一模式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對「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描述大加讚賞。

因為以人為中心,自然而然地,一切應該關照的是人,關照的是生命本身。因此,新教育晨誦秉承「以人為中心」這一根本理念,以此為出發點,以讀者為主體,以滿足生命的渴求為目標,以滿足生活的需求為目標,從而有了細節上的無數調整。無論是結合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誦詩,還是對詩歌內容進行的「編織」與「叩問」,無一不是以具體方法,細緻入微地關照生命,關照心靈。在這樣的晨誦中,詩歌的誦讀不再是從外向內的灌輸,而是讀者心靈與所讀詩歌發生的共振,是水乳交融的閱讀。在這樣的晨誦中,誦讀的詩歌不僅屬於作者,屬於過去,同時屬於讀者,屬於現在。當讀者發自內心地誦讀一首詩歌時,這首詩歌就成為讀者的再創造,就成為讀者內心向外湧現的甘泉。

為此,我們在研發《新教育晨誦》系列圖書中,特別針對每首晨誦詩進行了「思與行」的寫作。這個板塊一方面解讀詩歌內容,更重在結合詩歌內容,提出問題、叩問讀者,激發讀者以自身生命聯繫詩歌進行思考,將詩歌與讀者進行編織,讓詩歌真正深度滋養心靈。

同時,在每個晨誦課程中,開篇以導語進行主題簡介,便於讀者輕鬆中把握重心,在結尾設有「主題拓展」,將單一的詩歌誦讀與學習、生活結合,推薦閱讀相關圖書、建議組織相關活動,將詩歌與生活緊密形成整體,進一步加強從知識到素養的轉換。

為了保障「以人為中心」能夠得到貫徹,新教育晨誦課程研發中,必須堅持以下四條原則。

一是吻合兒童的身心發展。一般來說,幼兒階段的生活與環境、小學階段的自我與世界、初中階段的青春與友誼、高中階段的理想與人生,是兒童在發展的不同時期關注的重點。新教育晨誦中詩歌內容的選擇,是緊密圍繞兒童在不同時期的心靈需求來進行的。

二是吻合詩歌的學習特點。從兒歌、童謠到童詩,從白話文到古文,從五言到七言,從單一內涵到多重內涵,以及謎語詩、藏頭詩等不同詩歌形式,注重詩歌的從易到難。新教育晨誦的內容選擇,也遵循了詩歌自身的發展規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變化。根據四季的轉換、氣候的改變、各類節日慶典等不同情境,進行主題的安排與詩歌的選擇。新教育晨誦特彆強調詩歌要與當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學校的學習節律。未入學時的嚮往期、新入學的適應期、每年開學的激勵期、畢業階段的告別期等不同的學習時期,有著不同的教育主題,新教育晨誦也儘可能順應這些不同的主題,進行不同角度的引導。

新教育晨誦,就是這樣一個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為目標,紮根傳統、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以童謠、兒歌、童詩、古典詩詞、現代詩歌、中外經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詩歌的學習特點、生活的情境變化、學校的學習節律進行選編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叩問師生心靈、與師生生命編織的綜合課程。

從內容的選材上,新教育晨誦課程特別注重三個方面。一是紮根傳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笠翁對韻》《幼學瓊林》、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等傳統蒙學的優秀成果,以現代教育理念精心選編。二是立足中國,以印象山水、長江、黃河、民族等不同課程,深刻展示祖國之美,激發家園之愛。三是擁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為譜系,全面而集中地體現不同國家的風情、世界詩歌的特色,激蕩全人類共通的思想與情感。

新教育晨誦作為一個綜合課程,特別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種儀式,叩問自我,激發生命的內在活力;它是一種藝術,享受韻律,沉醉於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種感悟,日積月累,調節壓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種精神,共讀共情,創造幸福明亮的狀態;它是一種傳承,中外古今,汲取人類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儀式,叩問自我,激發生命的內在活力。儀式與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儀式關乎內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儀式感的欠缺,導致對外缺乏敬畏,對內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誦從儀式感上,一則強調晨誦開始的開啟詩,這是每位老師結合著班級的特點簡單編寫的;一則強調時間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時間也行,新教育種子教師黎志新的在教高三時,就利用每天晚自習時的5分鐘,這樣爭分奪秒的「晨誦」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則強調以詩歌中富有哲理的優美語句,和師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斷進行追問。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藝術,享受韻律,沉醉於美的熏陶濡染。詩歌之美,無須贅言,僅僅是樸素地誦讀,就能夠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誦的最簡單讀法,就是朗讀與叩問,以此在詩與人之間築起橋樑。新教育晨誦的完整讀法,則是詩歌、音樂、美術等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一首詩配上動人的背景音樂、適宜的相關圖片,製作成精美的PPT,新教育晨誦的藝術之美,才達到形式上的頂峰。此時欣賞的,與其說是一首詩,不如說是一段影片;此時誦讀的,與其說是誦讀一首詩,不如說是演繹一段人生。這樣潛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感悟,日積月累,調節壓力中健全心智。作為文學作品的詩歌或經典著作,無論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嘆惋,都有其價值。但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我們特別看重所選擇詩歌以及經典名著篇章中的積極思想,藉助於這一類經典著作,為誦讀者的心靈注入引領的力量。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精神,共讀共情,創造幸福明亮的狀態。我們特彆強調,新教育晨誦不僅是給孩子的、不僅是給學生的,而是送給師生雙方、乃至親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詠嘆調。時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讓更多人對時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誦歌唱每一天,惠及每個人,讓每個人都能從誦讀開始,感受美好,營造出美好的心態,讓生活更為積極。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傳承,中外古今,汲取人類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對已有文化的選編和傳承。詩歌和經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標準的新教育晨誦則更是融合了詩歌、美術、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以立足中國、胸懷世界的整體框架,以綜合課程的形式,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廣博地汲取營養。

歡迎訂閱《教育 讀寫生活》——

{一鍵通]借您一雙做好教育的慧眼

五、新教育晨誦的主要形式

我們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讓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彼此鼓舞,以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開啟新一天的學習。

新教育晨誦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誦詩和情境誦詩。

日常誦詩是指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內,通常選擇在早晨,誦讀一首詩歌。雖然名為「晨誦」,也並非一定局限於「清晨」,其他時間也完全可以進行。這些詩歌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詩歌,不僅奮發向上,積極純真,意蘊悠遠,同時還能夠被兒童當下能夠大致領略到,從而在誦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用心靈碰撞詩歌,捕捉詩中的美妙與奧秘,不斷加深感悟,從而提煉出新的思考,獲得新的力量。一組日常誦詩,並不是經典的簡單堆積所形成的好詩大雜燴,而是經過反覆挑選、按照不同年齡不同主題精心編排的詩歌課程。

情境誦詩則是在特別的日子,或者是特別的場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詩歌。比如教師節、母親節、國慶節等節日時,誦讀一些寫給教師、母親、祖國的詩歌。再如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選擇一些悼念遇難同胞的詩歌。比如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在不同的節氣選擇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歌,等等。在雨天讀關於下雨的詩歌、在節日讀關於節日的詩歌,總是能夠得到更大的共鳴。

同理,特別值得一提的一種情境誦詩,是生日誦詩。這是在學生過生日時,全班師生為「壽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製的詩。每個孩子都特別喜歡生日誦詩,就是因為這種生日詩,能夠讓孩子的生命直接與詩歌相連。這首生日詩可以直接根據一首詩改編,比如直接在詩歌的某個地方,把當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後讓全班同學一起為他朗誦。也可以是老師或者學生專門為當事人創作的詩歌,同樣由大家一起為他誦讀。如何創作生日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詩一定要吻合當事人的生命特質,適合當事人,並暗含著當事人的將來,富有激勵性。第二,生日贈詩具有「唯一性」,切忌將一首詩反覆送給多個孩子,否則這首詩的魅力就會大打折扣。生日是每個人自己的節日,生日誦詩也成為了最受人歡迎和期待的一種晨誦形式。許多老師還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表現及作業、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詩一起做成漂亮的課件,展示給孩子們。必要時還可以邀請部分父母參加生日贈詩的晨誦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老師送生日詩給孩子,孩子也會送生日詩給老師、父母,就這樣在詩的誦讀中,新教育晨誦也成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靈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

《教育*讀寫生活》——

[一點通]借您一雙做好教育的慧眼

六、新教育晨誦的誦讀要點

為了服務於一線老師,2016年8月,新教育實驗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製、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誦》課程讀本。

與一般的晨誦教材只有小學階段不同,我們根據多年踐行和理論研究,按照從幼兒園到高中13年每學期一冊,根據新教育晨誦研製原則,主題上圍繞幼兒階段的生活與環境、小學階段的自我與世界、初中階段的青春與友誼、高中階段的理想與人生,來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同時,為了養成學生每日晨誦的習慣,我們按照每學期16周、每周7天的內容加以安排,以便於在周末可以進行親子晨誦,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吟誦內容。

新教育晨誦以新教育實驗的卓越課程體系為框架基礎,對誦讀的詩歌進行主題劃分、課程設計,使得讀者在輕鬆浪漫地感受詩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系統連貫的生命教育、智識教育、藝術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內容的安排上,幼兒園和小學低段,我們主要選用了童謠、兒歌和兒童詩。童謠和兒歌不僅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詩相比,童謠與兒歌能夠將一定的知識蘊藏在生動的形象里,滑稽可愛、富有情趣,特別能夠激發低年齡段兒童的興趣,有助於培養兒童的語感與表達能力,對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開啟孩子的智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謠、兒歌往往是民間口耳相傳、集體創作的作品,文學性與藝術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學的二三年級以後,則更多選擇了一些優秀的兒童詩。優秀的兒童詩保持了童謠、兒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和理解力。有人說,「兒童詩是童心與詩美的聯盟。兒童詩是兒童的心與大千世界的對話,是孩子與大自然的對話,是孩子與生活的對話,是孩子與教育者的對話,是孩子與夢想世界的對話」。正是這樣的對話讓兒童詩充滿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個童年也就充滿了詩意。

當然,無論是哪個年齡,我們都精心選擇了一定數量的古詩,讓兒童在誦讀古人心聲之際,能夠不知不覺中親近古文的韻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以「中華四季詩韻」為主題,按照中國的農曆24節氣,完全採用古詩詞為內容展開晨誦。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更加註重擁抱世界,以不同文明體系的詩歌來歌詠人類共同的珍奇,抒發人類共通的情感。

到了中學階段,我們從之前圍繞主題選詩,增加了作者專輯的選詩方式。通過對同一作者的作品進行集中晨誦,希望在課程開展過程中,融入更多作者的成長經歷、詩歌的歷史背景,給青少年階段的讀者更多啟發。

初中階段的「青春和友誼」主題,我們分別細化為求知(好奇、發現、傳承)、珍惜(時光、物、人)、交往(親情、友情)、自立(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責任擔當--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奮鬥(立志、勤奮、耐挫、拼搏)、創造(超越過去、創造未來),結合相關的重要詩人、重要典籍,進行選材。

進入高中階段,我們圍繞「理想與人生」,注重選擇關於愛、人生、價值、信仰、勵志的哲理詩,同樣結合著重要詩人、重要典籍來選材。

但是,研製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葉聖陶先生曾經說,教材只是提供一個「例子」,不能夠照搬照抄,照單全收。我們所研製的《新教育晨誦》也是如此。比如,雖然我們按照四大原則精心選擇了相適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區的孩子甚至同一學校同一年齡不同班級的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情況與發展水平,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老師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教學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誦》中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新教育晨誦課程的特點,研發出獨具個性的課程。

同時,詩歌的韻律、節奏、意境,是要通過「讀」來體味的。如何誦讀?新教育晨誦也有著自己的特殊之處。

第一,新教育晨誦的誦讀流程,一般是按照「開啟詩——複習詩——新詩」的程序進行。開啟詩是營造儀式感的重要環節,通常會配上相應的課程主題音樂;複習該課程前面已經學過的一首或幾首舊詩(如果是第一節課,或者時間緊張時,這個環節也可以省略或者縮短),然後誦讀當天的新詩。

開啟詩可以選擇經典詩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編寫而成。比如有的班級選用《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的詩歌,改編為:

「(老師讀)早安,親愛的同學們!

(學生讀)早安,親愛的老師!

(老師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學生讀)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

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

把人帶往遠方。

(師生齊讀)讓我們啟程,前往詩的王國吧!」

開啟詩還可以根據教室名稱的不同特性,自己編寫。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級》系列兒童文學作品中,詳細記錄了一個「螢火蟲班」的故事,這個班裡的晨誦開啟詩就是根據螢火蟲的特性擬的:

(老師讀)早安,親愛的孩子們!

(學生讀)早安,親愛的花兒老師!

(老師讀)輕輕地,走進新的一天。

(學生讀)擦亮每個日子,點亮心裡的燈,

(師生齊讀)漸漸地,讓我們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誦的誦讀姿勢,特別建議採用自然而又昂揚、輕鬆而又舒展的姿勢。也就是說,我們既不希望每一個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標準的固定的姿勢束縛每個人,也不希望大家東倒西歪,形成一種懶散、放肆的樣態。通常而言,會採取自然的坐姿與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時,可以配合一些相應的動作,抒發、表達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誦的誦讀方法,不僅希望讀正確、讀流暢,更希望讀者能夠大致理解詩歌的意思,用生命詮釋詩歌,並且用聲音表達出自己詮釋的意境。在晨誦時,老師千萬要注意不要把晨誦上成表演課,而要特彆強調學生對詩歌的個性化解讀,所以學生自由單獨的吟誦要多於集體的齊誦,要儘可能讓每個孩子亮出自己的聲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詩之後,不宜讓孩子們齊聲朗讀,而應該採用自由誦讀或者默讀的方式,讓大家熟悉詩歌,進行理解。接著,可以由教師範讀,也可以放優秀的錄音范讀,還可以由班內誦讀好的孩子進行范讀,儘可能一開始就讀正確,讀出美感。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重教師垂範誦讀,輕分析詩歌含義。誠然,對複雜的詩歌、尤其是古詩詞,簡單講解,讓孩子們懂得詩歌的意思,有助於在理解之後更好地誦讀,是有必要的。但詩歌在晨誦中作為藝術欣賞,沒有標準答案,因此不能把對詩歌的簡單解讀變成課文分析,否則就喪失了詩意。教師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以聲音的形式誦讀出來,形成一種藝術的濡染。

因為詩歌的內容都比較短,在理解的過程中,單一的反覆誦讀往往容易產生疲倦感,這時就可以變換各種形式來讀,比如角色互讀、打節奏讀、個體讀、小組讀、唱讀、問答讀等。尤其是角色互讀,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或符號標註,由男生與女生分別讀不同角色,重點部分全班齊讀等形式,有助於學生們愉快地熟讀。

另外,儘管一些詩歌在熟讀之後可以自然背誦,但「讀」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背誦。新教育晨誦注重的是「誦」,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讓學生反覆背誦。

第四,新教育晨誦的讀後拓展。一是指導仿寫。為了增進對詩歌的理解、感受,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鼓勵學生仿寫、改寫和創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學生學習詩歌的成就感。最簡單的仿寫、改編是改詞換句,即把詩歌中的某個詞語換成我們需要的詞語。如許多新教育的班級在晨誦「向著明亮那方/哪怕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的小草啊」這樣的詩句時,就經常把「灌木叢中的小草」等換成自己班級的名稱、學生的名字等。還可以採取「加小節」的方式,即在原有詩歌的後面,按照原來詩歌的韻律和形式,續上自己寫的內容。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種採用並列式結構的詩歌。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每一首詩都需要仿寫、改寫,而且不宜過於頻繁。因為,過多的改寫經典詩歌會使學生將詩歌「遊戲化」,沖淡了晨誦的儀式感,同時,模仿只是在寫作起步階段採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導致思維的僵化。

二是引導繪畫。這是一種借用新教育的「聽讀繪說」項目的流程進行晨誦拓展的方法。近十年來,新教育實驗開展的兒童「讀寫繪」項目受到了廣泛歡迎,我們也在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經驗教訓。經過重新梳理後,推陳出新,我們推出了「讀寫繪」的升級版,即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更為吻合兒童年齡特點、學習特徵的新教育「聽讀繪說」項目,主要針對幼兒園至小學低年級段的兒童進行的閱讀指導。將該項目用在新教育晨誦中,具體為:

聽,是集中注意力,專註傾聽各種范讀,理解詩歌內容;讀,是聽過之後獨立誦讀,提升自己的閱讀力;繪,是把詩歌中所描述的內容,用圖像或者複述、或者接龍、或者同主題創作,以塗鴉的方式畫出來,增強想像力;說,是以繪製的作品為提綱,用口頭語言重新解讀畫面,進一步詮釋詩歌,提高表達力。

所以,我們在設計《新教育晨誦》的系列讀本時,就在「主題拓展」中設計了「寫一寫,畫一畫」環節,把晨誦課本變成可以寫寫畫畫的作業本,這些痕迹都是閱讀的痕迹,是心靈的詩痕,希望成人能夠幫助孩子收藏起來,作為他們詩歌之旅的記錄,也作為他們人生成長的見證。

所以,對學生而言,新教育晨誦的詩句不需要愁眉苦臉地背誦。但是,需要學生身心放鬆,融入到詩歌之中,把詩里歡樂、思念、傷感、奮進等等一切情感,用聲音讀出來。讀完之後,特別希望針對每首詩思考一些相關的問題,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裡默默回答,進行思考和行動。

對老師而言,新教育晨誦的詩句不僅是為了滋養學生的心靈,也同樣希望潤澤老師的生活。老師讀詩的樣子,就是孩子們心中詩的樣子。新教育晨誦並不是語文課,而是在一天勞作的開始,師生共同進入詩的王國,感受詩之美。它不僅進行著知識的積累,更能直接為心靈輸入養分,調整著各種壓力,創造出積極明亮的精神狀態。所以,老師挑選詩歌時,注意與生活相聯繫,老師誦讀這些詩歌時,可以忘記自己是老師,盡情享受詩句的美妙。

對父母而言,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心靈的問題,都和教育有關。家庭教育最神奇之處在於隨時隨地都可以成為轉折點,只要下定決心,當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機。新教育晨誦課程,是為孩子的成長搭建堅實的階梯,如果作為父母能夠參與到晨誦之中,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夠在節假日與孩子共同誦讀,那麼這些階梯還將組成溝通父母與孩子心靈的彩虹橋,教育會更得心應手,家庭會更美滿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詩意。

在美好的詩歌里,珍藏著人類最偉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試想,一個新教育的孩子,從幼兒園的最後一年開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後一段時間,每學期16周,每周7首優美雋永的詩歌,2912次沉醉到經典的呼喚聲中,用偉大的聲音開啟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隨生命的每一次拔節,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試想,如果中國的學校和家庭,在每一個晨間都回蕩著誦讀詩歌的聲音,那又該是怎樣動人的一幕?那又該是怎樣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這是新教育晨誦課程的目標。

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

就這樣,我們在詩歌語言的潤澤下,在詩性精神的引領下,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用理論梳理著,更用行動實踐著,生無所息,孜孜不倦。

(文章轉自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讀寫生活》雜誌。作者單位: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童喜喜,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

推薦閱讀:

朱永新教育詩系列之十五:《走出教育的沼澤地》
創辦新教育學堂7年之經驗分享,特供小本投資辦學者參考
技術何以革新教育
新教育與靈性小孩
谁能说说机器人教育是怎么回事?

TAG:教育 | 理論 | 實踐 | 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