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中的殭屍總穿清朝的官服?
殭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是很受歡迎的題材。1985年,由劉觀偉導演,林正英、錢小豪、許冠英、樓南光主演的《殭屍先生》橫空出世,狂收票房2000萬,成為當年香港票房排行第七名,由此引發了一股「殭屍片」的熱潮。在接下來短短的五年里,港台兩地就拍攝超過了100部電影。
在電影中,殭屍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併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用符貼在殭屍的前額可以讓殭屍睡著。
可是有個問題一定困惑了不少人,為什麼影視劇的殭屍穿的衣服是清朝的官服?
關於這個問題,這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分析。
香港電影人設計的「清朝」殭屍,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一定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時期,中英簽署香港回歸中國的條約,97回歸問題無形中形成了一種集體宿命意識,而社會上便浮現了疑神疑鬼及迷信心態」。未來的不確定性,讓當時的香港人非常焦慮。
▲《殭屍先生》劇照,殭屍是依賴氣息分辨獵物的,所以憋氣是躲避殭屍的好方法
「清朝官服」,無疑是帝制時代的象徵。這種莽莽的危險,指向哪裡,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李碧華的電影《鬼幹部》中,這種危險則體現地更為明顯。「鬼幹部」里的邪惡,是侵略日寇所殘留的,而在《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里的「殭屍」,也跟日寇侵略相關。
從製作層面來看:殭屍題材喜劇驚悚片多為低成本小製作,對於特效的要求也並不高;跟風之作可類比好萊塢剝削片,拍攝條件艱苦、製作周期短,沿用前作留下的清朝官服不失為控制成本的好方法。
從時間角度,死亡時間小於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時間超過500年就成了魔頭了,所以只有死亡時間在100~500間的才可能成為殭屍。
影視劇中趕屍人形象
如此算來只有出生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為殭屍,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而且傳說清朝人下葬的時候都穿著官服,體面。
照這麼估計,若干年以後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殭屍應該是穿著中山裝、西裝或NIKE,帶三塊手錶,使用牙防組推薦的牙膏的形象了。
▲林正英經典道士造型
民族感情角度:在清初,滿人入關時,大肆殺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鄉,於是出現了運屍人的工作,將屍體運回老家安葬。後來傳說出現了四川、湘西的趕屍人,屍體會自己跳著走。
此外,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殭屍的形象,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殭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殭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穿的都是古代漢服,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
《鬼咬鬼》中抽大煙的殭屍
從文學史角度而言,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殭屍事件的記載更多,對於殭屍的研究更多。
清代筆記載殭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殭屍大全」,《聊齋志異》有篇叫「屍變」的文章就是講殭屍的。
袁枚專門在《子不語》里給殭屍分成八個晉級過程: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
香港的殭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殭屍穿的都是清朝的衣服。
《殭屍先生》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推薦閱讀:
※再過20年,我還是想跟這班殭屍約會
※香港電影里的殭屍,為什麼穿清代官服?丨雜貨科考隊
※中國殭屍VS歐美喪屍
※沒有一隻殭屍可以活著離開蘇維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