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從建國爭吵到現在的美國
文 | 閭丘露薇
去看火了一年多的百老匯歌舞劇《漢密爾頓》(Hamilton),裡面有這樣一個場景:曾經並肩戰鬥,同被稱為建國之父的漢密爾頓和傑弗遜,為了如何治國,到底是漢密爾頓創辦的聯邦黨所主張的聯邦政府政府權力大,還是傑弗遜創建的民主共和黨主張的州政府權力更大,公開辯論。編劇給了兩個人各六十秒鐘rap自己的理念。編劇說,這是他最喜歡的場景,因為這就是美國,兩黨政治的雛形,放在現在,同樣適用。最終誰也沒有說服誰,成為政治理念不同的政敵,黨派偏見(partisanship)從美國建國之初就已經開始形成,但是這並不妨礙在之後的大選中,漢密爾頓公開支持傑弗遜,因為他認為,和另外一名候選人相比,傑弗遜是一個堅持美國建國原則的人。
▲ 《漢密爾頓》海報
美國的建國原則是什麼? 普林斯頓歷史系教授Sean Wilentz在他的新書「The Politicians and the Egalitarians」裡面指出,要了解美國如何走到現在,需要了解兩點:首先,美國的建國基礎是平等主義(egalitarian)。回看美國的歷史,為了捍衛這樣的基礎,打過內戰,羅斯福新政(New Deal)的成功,再到六十年代的the Great Society,致力於減少貧困和種族歧視,都是為了延續這個理念。第二點,正是是美國的黨派偏見或者說黨派之爭,帶領美國回歸到平等主義的原則,當然,需要有堅持建國理念和有能力的政治人物。美國也走過彎路,偏離建國基礎,但最終走了回來。他在書中列舉了一堆政治人物,托馬斯·潘恩、傑弗遜、林肯、杜波依斯,還有羅斯福等。說到黨派偏見,回看歷史,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現在的共和民主兩黨,和建黨之初的理念有了天壤之別。強調人人平等,廢除奴隸制,一場內戰是北方的共和黨和南方民主黨奴隸主之間的對決。而到了六十年代,民主黨總統林登·約翰遜簽署了平權法案,而當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反對法案,於是,把黑人選民推向了民主黨,吸引了一大批失落的反對平權的白人民主黨,也為現在共和黨走向「白人優先」打下基礎,因為他們成為共和黨看中的票源。共和黨的理念,應該是小政府,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和貿易自由,強調個人自由和平等,還有強硬的外交政策,但是和川普的演講進行比較,就會發現,他口中的共和黨,是「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孤立主義(isolationism)和排外主義(nativism)」。至於政府的角色,川普的那句「I alone can fix this problem (我一個人可以解決問題)」讓不少人看到威權政府的影子。共和黨黨代會結束,已經有一批黨員準備建立新黨,因為在他們看來,共和黨已經死掉了,現在的支持者們,並不是因為支持共和黨的理念和原則,而是支持川普的「白人至上」政策。寫到這裡,不得不提一提我的困惑:看到中文圈內的川普黨,難道不擔心,一旦川普當選,自己會被排斥在他口中的「美國優先」之外嗎?川普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可以倒數回七十年代,還因此惹過官司,雖然都是針對黑人和拉丁裔,難道真的以為華人和拉丁裔還有黑人不同,所以不會未來成為排外主義的目標和受影響者?在「白人至上」者看來,有區別嗎?如果有一天,川普政府發現,華人佔據了太多高收入的位置,讓白人失去了機會,為了「美國優先」,他會不會向華人下手呢?事實上,亞裔地位的提高,需要感謝黑人的民權運動,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有不少猶太人支持,這是因為他們經歷過遭受歧視,二戰前美國曾經出現過反猶情緒;現在針對警察濫權的運動,雖然表面上看是因為黑人的遭遇引發,但是爭取到的結果,卻是惠及每一個不同膚色的公民。說到政敵之間相互抹黑攻擊,尤其是在大選期間,又要提一提漢密爾頓。他的政敵,其實也就是不同黨派者,為了把他從財長的位置上拉下來,搜集他的黑材料,結果發現他和一個有夫之婦有染,而且還給對方的丈夫封口費。當面對質之後,漢密爾頓承認有這樣的事情,但是否認用了公款。但他的聲譽遭到徹底損害,也成為第一個美國歷史上因為醜聞而下台的政客。當然,他對政敵也從不手軟,創辦了New York Post 批評政敵,結果他反對和批評的阿龍·伯爾為了維護名譽提出決鬥,他死在了對方的槍口下。
▲ 漢密爾頓(1755或1757-1804)
現在當然不再有決鬥,就連「法庭上見」也並不多見,因為政敵之間明白這是選舉的策略,只要不違法。當然,這樣的爭鬥是要付出代價的,微觀的層面,政治人物重則因為這樣做不但沒有傷害到對方,反而自己引火燒身,賠上政治生涯,比如民主黨全國大會主席,因為泄漏的電郵宣布下台;輕則也輸了支持度、無法佔據道德高地。從宏觀的角度,美國社會的憤世嫉俗和美國選舉政治相關,很多學術研究顯示,媒體像報道跑馬一樣報道選舉,讓人們變得越來越不相信政治,不相信政客,結果就是投票率下降。當然,也有研究認為,娛樂化的報道,讓更多年輕人開始關心選舉。到底今年結果會怎樣,最後還是要看有多少人走出來投票。至於黨派和媒體的關係,對於有基本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的人來說,完全可以分清美國這些媒體本身的政治傾向,而搞清楚這點,再選擇看那些新聞和評論,就不是那樣的盲目。雖然美國如果按照媒體數量來說,自由派佔了多數,但是如果從受眾來說,收視率最高的還是站在共和黨一邊的Fox。選民會被媒體操控?至少不少選舉研究顯示,媒體的作用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大。至於美國還能不能堅守人人平等?看看舞台上rap的建國之父們,沒有一個白人演員,編劇說,這就是現在的美國。漢密爾頓當年就是一個移民,而正是包括移民在內的這些人,才有了美國這個國家。奧巴馬說,他和共和黨前副總統切尼在別的問題上意見不同,但是對於這部劇的喜好,卻是一致的。
▲ 《漢密爾頓》劇照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李元昊建國(1038年)
※建國曆程·1-6
※美國建國史話 (51) :門羅總統的第二任期
※建國初期我軍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
※飛盤奇門遁甲預測石建國預測不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