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均預期壽命83.18歲 這數字怎麼算的?

【新民網訊】據勞動報,日前,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數據:2016年上海人均預期壽命再創新高,達83.18歲。什麼是人均預期壽命?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有什麼意義?許多讀者表示了疑問和興趣。為此,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醫師虞慧婷,為讀者簡單闡述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

人均預期壽命是綜合指標

數據顯示,上海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75.46歲提升到2016年的83.18歲,這個數字不僅在中國內地居先,且緊追全球最高人均預期壽命國家———日本的83.7歲和瑞士的83.4歲。在上海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已將保持較高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列入了指標。

國際上,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主要衡量嬰兒和婦女健康狀況,而人均期望壽命則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不受性別、年齡構成的影響,不僅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最為重要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性指標。

虞慧婷告訴記者,雖然有人認為「死亡率」更簡單易懂,但不足以全面評價一個地區人群的健康狀況。

「上海是個老齡化很嚴重的城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31.6%,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一些死亡率較低人口較少的城市相比,上海的醫療衛生和經濟發展無疑都是全國領先的。」相反,「人均預期壽命」在不同國家、人群、地區、年齡中是可以直接相互比較的。

以「死亡率」為基礎計算

理論上而言,若要計算今年出生的一批人的預期壽命,就要對他們每年進行追蹤調查,分別記下他們在今年、明年、後年……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至這批人中的最後一個人死亡,然後計算他們的平均壽命,這就是人均預期壽命。

「然而,在現實中這種統計方式難以實現,若要計算出這個結果,可能要跟蹤上100年,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均預算壽命是指現時預期壽命。」虞慧婷說,現時預期壽命是利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來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然後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還是上面所說的今年出生的這批人,到明年是1歲,但我們今年就要算出人均預期壽命,因此就用今年1歲嬰兒的死亡率來統計這批人1歲時的死亡數量,後年他們活到2歲,就按照今年2歲的死亡率,以此類推統計其死亡人數。」虞慧婷強調,人均預期壽命是以當下死亡率為基礎計算的,因此它反映的其實是當前的死亡水平。「未來的醫療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所以人均預期壽命還可能會進一步提高。」

明年或發「健康期望壽命」

上海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400萬人,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在提高。「老年人越來越長壽,但健康狀況會走下坡路,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不健康的人群越來越多。」虞慧婷告訴記者,反映當前死亡水平的人均預期壽命並不能完全反映人們的壽命質量。

2010年聯合國開發署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榜上,中國位列世界89位,其中健康壽命為66年,比發達國家普遍少了10年。虞慧婷認為,上海更應該關注「健康的長壽」這一理念。

虞慧婷告訴記者,所謂健康壽命是指一個人扣除傷殘和疾病後,在健康狀態下的平均生存年數。在計算時,根據WHO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給各種疾病和傷殘分類並賦予一定的權重,將這些不健康的狀況折算成健康狀況。「例如一個人能活到83歲,但45歲時得了糖尿病,根據糖尿病嚴重的等級予以折扣,在預期壽命中的1年可能在健康壽命中只能算0.8年。」「計算人均健康壽命比預期壽命要麻煩得多,因為需要當地所有病患和傷殘等數據資料。」但值得慶幸的是,上海已經關注到「健康壽命」的重要性,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測算戶籍人口的健康預期壽命,預計明年將會發布結果。

原標題:人均預期壽命83.18歲是怎麼算的

推薦閱讀:

手上一線越長暗示長壽命(3)
女人的平均壽命為什麼比男人長
情緒好壞影響壽命?快樂與悲傷死亡率差35%
壽命長不長能知道?看腳有沒有這些特點吧
早餐吃不好,壽命長不了!最理想的早餐應該這樣

TAG:上海 | 上海人 | 壽命 | 數字 | 18歲 | 怎麼 | 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