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八苦 | 悅讀

願每次閱讀都是一次探險,充滿驚喜和刺激。

佛教斷定人生是「苦」,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就是苦,苦就是人的命運,就是人的價值。所謂苦,主要不是專指感情上的痛苦或肉體上的痛苦,而是泛指一種精神上的逼迫性,即逼迫惱憂的意思。

佛教認為,一切都是變遷不息、變化無常的,廣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場。由於人不能自我主宰,為無常患累所逼,不能自主,因此也就沒有安樂性,只有痛苦性。佛教對於苦作了各種各樣的分類,但最通常講的是八苦,具體指:

1. 生 苦

人未出生,十月住胎,儼如關在黑暗的地獄裡,母親喝熱湯,就要備受煮燒。出生時,冷風觸身,猶如刀刮。住胎出胎都受逼迫。

2. 老 苦

人至老耄,發白齒落,肌肉鬆弛,五官失靈,神智昏暗,生命日促,漸趨死亡。

3. 病 苦

一是身病,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四大」不調,眾病交攻,十分痛苦;一是心病,內心憂愁悲切,十分苦惱。

4. 死 苦

一因生命無常,命終壽盡而死;一因意外事故或遭遇災難而死。

5. 怨憎會苦

人們對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都有所不愛,對於怨仇憎惡的人或事,本求遠離,但是冤家路窄,仇人相遇,互相敵對的人偏偏要聚集在一起,憎惡的事偏偏要紛至沓來。

6. 愛別離苦

人們對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都有所愛,但是偏要分離,難以相愛。如父子、兄弟、夫婦、朋友,情愛融洽,歡樂相處,然而終不免父子東西,兄弟南北,夫婦分居,骨肉分離,甚至禍起非常,造成生死離別的莫大痛苦。

7. 求不得苦

人們的要求、慾望、喜愛,往往得不到滿足,求之而不能得,甚至所求愈奢,愈不能得到,痛苦也愈大。

8. 五取蘊苦

也稱「五蘊盛苦」、「五盛蘊苦」。這是一切痛苦的匯合點,即所有痛苦都歸結到五蘊的苦。五蘊與「取」(指一種固執的慾望,執著貪愛)聯結在一起就產生種種貪慾,稱為「五取蘊」。這裡,「取」即執著是關鍵。有了五取蘊就會產生苦,生、老、病,死、憎會、愛離、所求不得七苦天天向著五蘊襲來,人的身心盛貯眾苦,又稱為「五蘊盛苦」。

八苦分為兩大類,前四苦是自然生理現象,也就是說,人生的過程就是連續產生不同痛苦的過程。第五至第七苦,即和憎恨的事物聯結在一起的厭煩、和所喜愛的事物離別的悲傷、不能滿足所求的痛苦,是著重就社會現象、社會生活、人與人的關係講的。

佛教把前面七種苦最後歸結為五取蘊苦,是為了說明:五蘊就是苦,執著、貪慾就是苦,人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就是苦。

佛教還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把人生的苦加以擴大化、絕對化,宣傳人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皆苦。人生所面對的世界也是苦,「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人間世界是火宅,是無邊苦海。芸芸眾生囚陷於熊熊火宅之中,備受煎熬;沉淪在茫茫苦海之中,盡受苦難。

人生是苦的命題,是佛教對人生價值的總判斷,是佛教人生觀的理論基石。

佛教還詳盡地闡發了人生痛苦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是兩條:無明和貪慾。無明即無知,對佛理的無知。這種無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人生由五蘊和合而成,是「無常」的,終歸要死滅的,而人往往企求人生有常,這是一種很大的無明;

又一方面,人生由五蘊和合而成,是沒有實體的,沒有實體也叫「無我」,而人往往堅持有我——永恆不變的實體是實有的,這又是一種很大的無明。

貪慾,指生理慾望、物質需求。人都追求感官的刺激、享受,對外界可以亨受的一切,周遍馳求,執著不放。慾望本身就帶來不幸,慾望不可能都得到滿足,慾望必然給人帶來種種痛苦。佛教著重從認識和慾望兩個方面探求了人生痛苦的原因。

◆◆ ◆

「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是肯吃苦。因為艱苦孕育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總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

——楊絳 緬懷!

● ● ●

本文摘自《方立天講談錄》

作者:方立天


推薦閱讀:

清茶几許,百味人生
測職業傾向、請職場大咖聊人生總有一項能幫到你        錢江晚報
最有用的人生格言經典語句喚醒自己
害怕變老怎麼辦?
人生用情感和淚水來滋養

TAG:人生 | 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