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倒騰短期理財得不償失
銀行發行的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近年大行其道,不僅數量激增,預期收益率也節節攀升。金融街網站發布的理財產品周報顯示,本月17日至23日,3個月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佔總發行量的61.2%。眾多超短期和短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個別甚至達到5%。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都存在發行期和回款期,理財資金這些時間實際處於閑置狀態,收益很低甚至沒有收益。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倒騰得越多,則資金的閑置時間越長。最後算下來,實際收益很可能不如踏實地守住一隻期限稍長的產品。
發行期只有活期利息
例如,一款7天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發行期為本月28日至31日,起息日為4月1日,到期日為4月8日。在發行期的4天時間裡,理財資金處於閑置狀態,銀行通常只付給活期利息,目前年利率為0.4%。縱觀市場上的產品,發行期存在不小的差異,投資期限如果為7天,則發行期一般在4天左右;投資期限如果為14天,則發行期一般在5天左右;投資期限如果在1至3個月,則發行在7至14天之間。
那麼,為了避免資金閑置,投資者是否可以趕在發行期的最後一天才把錢挪過來購買該產品?能否嘗試緊趕「前後腳」,通過資金安排,在上一款產品到期後,趕在下一款產品發行期的最後一天去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目前高收益的超短期和短期產品供不應求,往往在發行首日銀行一開門就被「秒殺」,投資者只有趕在第一時間搶購才有可能買到。這意味著,投資者必須承受發行期的低收益。
回款滯後期最長有5天
對於贖回過基金的投資者而言,對T+N的回款限制一定不陌生。基金投資者在發出贖回指令後,資金在數個工作日內才能到賬。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這種的情況。產品期滿後,理財資金本息的返回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仍然以上述產品為例,其合同規定,銀行在到期日後3個工作日內支付本金和收益,而到期日至支付日之間不計付利息或收益。也就是說,到期日並不是回款日,中間存在一定的滯後期。資金在回款期處於完全的閑置狀態,連活期存款的收益都沒有。需要注意的是,回款期按工作日計算,如果中間不幸遇上周末,回款期最多可能會拉長到5天。
通常,銀行理財產品的回款期為2至7天,主要視產品的設計和中間的操作環節而定。就銀行的實際操作而言,回款期的限制一般不是有意刁難投資者,因為銀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對產品進行清算,尤其是涉及到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中間環節會更長。例如,掛鉤型產品和信託型產品回款期一般比較長。
收益率被閑置時間攤薄了
如果投資者熱中於購買超短期或短期理財產品,資金不斷在這些產品之間倒騰,但購買的甲產品到期後,很可能要等幾天才能購買乙產品,資金在產品之間出現閑置。
有媒體報道稱,某投資者半年時間先後買了8款超短期理財產品,每款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超過4%,個別甚至超過6%,但半年下來的最終收益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直接購買一款半年期產品。原因在於,在半年時間裡,其資金的閑置時間長達一個月。
儘管超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由於期限很短,資金閑置時間對最終收益的攤薄效應很明顯。期限較長的產品雖然也存在資金閑置時間,但由於理財期限較長,攤薄效應並不明顯。
結論是:頻繁倒騰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可能得不償失。儘管為了規避未來加息的風險,投資者有必要將資金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但也不宜流動得太頻繁。
鏈接
算細賬嚇一跳:實際收益率只剩一半
就這款短期理財產品而言,在發行期的4天時間裡,理財資金只有活期存款收益,而在回款期的1至5天時間裡完全無收益。該產品的合同規定,每年按360天折算,按客戶實際理財天數計算收益。為了計算方便,我們假定客戶投入36萬元,則理財的7天時間共收益350元,發行期的4天獲得收益約15.78元,全部收益為365.78元。假設回款期只有1天,則理財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為12天,實際綜合年化收益率約為3.05%;如果回款期為3天,則理財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為14天,實際綜合年化收益率約為2.61%;如果回款期不幸為5天,則理財資金的實際佔用長達16天,實際綜合年化收益率約為2.29%,與該產品名義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相比,這個實際收益率只剩下約一半。
推薦閱讀:
※【理財筆記】養老投資,你要了解的這裡都有!
※女人理財之道,看完讓你收益滿滿
※如何做好家庭資產配置,有效地理財
※婚後,我和老公AA吃飯
※年輕人靠「理財致富」真的是個坑?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