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掐了五百年了:俄土之間那些陳年舊賬|土耳其|俄羅斯|尼古拉一世
從默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算起,俄羅斯與土耳其這對宿敵開戰十餘次,土耳其一直扮演著鎖住俄羅斯由黑海通向地中海之路的守門人角色。今天,當俄羅斯重回克里米亞的關鍵時刻,雙方摩擦再起。
被PS成蘇丹的土總統埃爾多安(左),以及被PS成沙皇的俄總統普京。
作者:王昱
俄羅斯蘇-24戰鬥機被土耳其擊落後,普京發言指責土耳其此舉是在「背後捅刀」。此話放在當下全世界聯合反恐的大背景下固然不錯,但從俄土兩國的數百年交往史看來,卻多少有點滑稽——歷史上,土耳其其實從來沒站在俄羅斯人的背後,恰恰相反,在絕大多數時候,這兩個隔著黑海的國家都面對面地站著,忙於彼此掐架。其結怨之久,戰爭之頻繁,讓中日、英法等其它「冤家」都難以望其項背。
公主的怨念+大帝的雄心
有關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怎麼找清王朝復仇的傳聞,為金庸、梁羽生等一干武俠小說大師提供了想像的空間。其實,在世界的另一頭,的確曾上演過一個現實版的「公主復仇記」。只不過,這位現實中的「長平公主」的復仇計劃更為宏大。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迎來了他們歷史上最榮光的一刻,在其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穆斯林大軍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享有國祚千年、號稱「第二羅馬」的拜占庭帝國就此毀滅。然而,就在慶祝勝利的歡呼聲中,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在城破前逃出,帶著國讎家恨逃亡羅馬尋求庇護。16年後,在教皇做主下,她被下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索菲亞公主與伊凡三世的聯姻十分有趣,一方是雖已滅亡卻有著千年榮光的大國公主,另一方卻是剛剛從蒙古手中艱難獨立的小國國君。如此懸殊的差距讓伊凡三世對索菲亞奉若至寶,索菲亞於是在家天天給老公痛說革命家史。莫斯科公國便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將索菲亞帶來的拜占庭象徵雙頭鷹奉為國徽(這個國徽一直被用到了今天)。等到索菲亞的兒子瓦西里當政時,莫斯科公國乾脆打出了「第三羅馬」的旗號,宣稱自己是所有「基督徒的凱撒(沙皇)」。既然要「興復漢室」,當然要「還於舊都」。所以雖然彼時莫斯科公國的地盤還沒山東省大,和土耳其帝國更隔著十萬八千里,一雙復仇的眼睛已經盯上了遠方。
拋開宗教與伊凡三世耳根子軟的因素不談,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中世紀俄羅斯人賴以與地中海世界通商的黑海商路終點站上。土耳其對君士坦丁堡的佔據等於斷了俄羅斯人財路。這也逼迫著俄羅斯人在另尋「窗口」的同時不得不與土耳其拼個你死我活。此後的俄羅斯通過兩次與土耳其的戰爭,遏制了土耳其向烏克蘭滲透的勢頭,兩個民族正式接上了火。
1682年,彼得大帝掌舵俄羅斯,這位野心巨大的沙皇制定了一套龐大的爭奪世界霸權的計劃:「打敗瑞典,征服波蘭,控制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而後再南下進攻土耳其,控制黑海,侵佔巴爾幹半島,佔領君士坦丁堡,奪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打通黑海到地中海的通道。」
彼得大帝對北方的戰爭可謂順風順水,但當他掉頭向南,與土耳其爭鋒時,卻感到力不從心。當時的土耳其盛世餘威尚在,將黑海作為自己的內湖。彼得大帝侵入土耳其境內後反而陷入重圍,最終還是通過賄賂土耳其的大維齊爾(宰相),才迫使土方網開一面。這段俄羅斯版的「白登之圍」,成為了彼得大帝至死也難以放下的怨念。
野心大VS後台硬
俄土兩國在近代史上的國運剛好完全相反,土耳其在奪取君士坦丁堡之後陷入了因高傲而封閉、因封閉而緩慢衰敗的循環之中。而自認為接過拜占庭帝國遺志的俄羅斯人卻積極擴張,正處於上升期。這種此消彼長,導致土耳其雖然在彼得大帝時代勉強擋住了俄羅斯南下的腳步,但終究難以擋住大勢。
在彼得大帝死後,土耳其人的噩夢「接踵而至」。先是沙俄女皇安娜·伊凡諾芙娜在1735年發動第四次俄土戰爭,俄軍屢次擊敗土軍,最終攻克亞速夫港,實現在亞速海的立足。等到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即位後,更是開宗明義,將首要目標定為南下拆分土耳其,奪取黑海出海口。這位原籍德意志的女皇可謂說到做到,先後發動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以凌厲的攻勢逼著土耳其讓出了黑海北岸的土地。按照彼得大帝的遺策,在黑海站穩腳跟的俄羅斯,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拿下君士坦丁堡,將勢力染指地中海了。
然而,俄羅斯的好運卻到此為止了,它對土耳其的下一步目標引起了整個歐洲的警覺。此時已經改名伊斯坦布爾的君士坦丁堡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和戰略樞紐,沙俄一旦控制了這一樞紐,不僅可打開由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道,從南部包抄歐洲的心臟地區;更會威脅英法等國通向亞非的航線,並為俄羅斯向亞非的擴張提供便利。正如恩格斯曾警告的那樣,「俄國如果控制了土耳其,它的力量幾乎會增加一倍,它就會比其它歐洲國家加在一起還要強大」。
對沙俄懷有深切懼意的英法等國,當然不肯坐視這一切的發生。所以在整個19世紀爆發的四次俄土戰爭中,英法等西方國家都堅定地站在了土耳其一邊,屢屢在關鍵時刻出手,為行將就木的土耳其帝國續命,延緩了沙俄蠶食土耳其的腳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數1853年爆發的俄土第九次戰爭,英法不惜親自上陣幫助土耳其贏得了這關鍵的一役。此役的戰敗據說導致沙皇尼古拉一世在絕望中自殺。也許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俄羅斯打不贏這個孱弱的世仇——難道僅僅因為對方「後台硬」?
功虧一簣的夙願&延續至今的冤讎
命運是公平的,一直無從下口的俄羅斯,在20世紀曾經迎來過兩次得償夙願的好機會,但陰差陽錯,俄羅斯人最終都錯過了。
第一次機會來自一戰期間,病急亂投醫的土耳其帝國站到了德國和奧匈帝國一邊,而對此惱羞成怒的英法為了拉攏沙俄,破天荒地改變了堅持百年的固有政策。1915年,英法俄三國達成《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問題秘密協定》,條約以明文的形式瓜分了土耳其,英法宣布將放棄阻止俄國走出黑海海峽的傳統政策,戰後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劃歸俄羅斯,而英法則將瓜分土耳其在阿拉伯地區的剩餘部分。「光復君士坦丁堡」,索菲亞公主五百年前的怨念,彼得大帝三百年前的夢想,眼看就要實現了。
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沙俄在實現夙願的最後一刻倒下了,取而代之的蘇維埃政府為了收縮戰線,宣布放棄強佔君士坦丁堡的秘密條約。而在另一邊,土耳其在遭遇帝國解體後迎來了民族英雄凱末爾,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最終保住了他們舊帝國的首都。
在兩次世界大戰間期,兩個都經歷了浴火重生的新生國家有過一段難能可貴的關係緩和期。然而,隨著二戰爆發,蘇土關係再度跌入低谷。1945年二戰即將勝利時,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責成蘇共政治局迅速制定一個「戰後改造土耳其方案」,試圖借蘇軍在東歐推進的聲勢,一舉推翻土耳其資產階級政權,建立解放共和國,同時將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納入蘇聯版圖。然而,這個極富野心的計劃最終迫於美國的核威懾被叫停。戰後,美國在土耳其推行馬歇爾計劃扶植其經濟,並邀其加入北約。地中海的大門再次向北極熊關閉了。
從默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算起,俄羅斯與土耳其這對宿敵開戰十餘次,土耳其一直扮演著鎖住俄羅斯由黑海通向地中海之路的守門人角色。今天,當俄羅斯重回克里米亞的關鍵時刻,雙方摩擦再起。兩國的冤讎,也許真的是冥冥中有某種宿命在左右。
推薦閱讀:
※《世界知識》雜誌 ▎非敵非友:俄羅斯與沙特的「非常夥伴」關係——吳大輝?阿扎馬特[吉爾吉斯斯坦]
※為什麼俄羅斯沒有「第一夫人」?
※「俄羅斯風暴」加劇,川普團隊又陷其中
※美歐加大制裁俄羅斯力度(國際視點)
※F-18幹掉米格-21,美軍中東行動惹惱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