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宋朝
08-01
分類: 穿越食空·非烹飪湖南邵陽有一道做法獨特的地方菜,名曰「血漿鴨」。選用一公斤左右的本地仔鴨,一刀斷頸,倒拎著放血,底下放一粗瓷大碗,碗底少許陳年老醋,再加一撮鹽。鴨血瀝到碗里,加水,打勻,在醋和鹽的作用下,將一直保持液體狀態,不至於凝固。放過血,把鴨子放進水鍋燙一燙,撈出來,拔凈鴨毛,掏空內臟,剁成小塊,用大火熱油快速翻炒。將鴨塊炒成金黃色,改小火,下桂皮、八角、麻椒、少許豆瓣和大量辣椒,繼續翻炒。鴨塊基本炒熟的時候,把剛才用醋水調勻的那碗鴨血倒進鍋里,再炒幾下,蓋上鍋蓋,收凈湯汁,一鍋美味的血漿鴨就做成了。實在講,這道菜真的很好吃,但也真的很難看。說它好吃,是因為鴨肉咸中帶甜,甜中透辣,口感酥嫩,爛而不柴,只有醇厚濃郁的鮮香,沒有一絲一毫的鴨腥味兒。說它難看,是因為鴨血完全附著在鴨塊上,本來紅白可愛的肉塊忽然變得烏漆麻黑,就跟燒焦了似的。如今湘菜館子遍地開花,剁椒魚頭風行天下,但是血漿鴨這道菜在其他地方並不走紅,我估計應該是跟賣相不佳有一定關係的。說到血漿鴨,那就不能不提邵陽的另一款特色小吃:豬血丸子。做豬血丸子要用三種原料:第一,豬血;第二,豆腐;第三,五花肉。豬血要用新鮮的活血,豆腐要用軟嫩的豆腐,五花肉要剁成細丁。把豆腐打碎,拌上肉丁和豬血,放入食鹽,灑上水酒,用手團成饅頭大的糰子,在太陽底下暴晒,晒乾表面的水分,然後上籠蒸熟或者入烤箱烤熟。剛團好的豬血丸子是鮮紅的,蠻好看。太陽一曬,就成暗紅的了。等蒸熟了再看,我的天,烏漆麻黑,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在豬血丸子出籠的那一瞬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葯》:老栓把沾血的饅頭放進灶洞里烤熟,那個紅饅頭變成了一碟「烏黑的圓東西」……這種聯想很不恰當,容易影響讀者的胃口,但我忍不住要這樣聯想,因為剛蒸好的豬血丸子確實很像華老栓給兒子治病的血饅頭,無論個頭還是色澤,都很像。豬血丸子是可以存放的,什麼時候想吃,取出一兩個,切成薄片,配上蔬菜,回鍋炒一炒,裝盤上桌。這時候再看,每一片豬血丸子都是薄薄的黑皮裹著鮮亮的肉片,賣相甚佳。所以說,我吃豬血丸子都是吃改過刀的、回過鍋的,不敢直接捧著那焦黑的一團往嘴裡送。血漿鴨也好,豬血丸子也罷,它們之所以美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血;而它們之所以烏黑難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血。血有豐富的營養,為其他食材賦予了獨特的口感和風味,但往往也能讓其他食材失去原有的色彩和光澤。不過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還是味道,而不是品相,好吃就行,管它好看不好看幹嘛呢?好比讀者朋友看這個專欄,文章好就行,別嫌作者長得丑。我覺得我們古代中國的食客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查元代食譜《易牙遺意》,其中就有血漿鴨,只是具體做法跟現在略有不同:「鴨剁頸下,盤受下血水,……鴨炒軟後撈起,搭脊血並瀝下血,生塗鴨胸脯上,和細熝料再蒸。」剁開鴨頸,放血入盤,先翻炒,然後把鴨血塗抹到鴨塊上,再用大料拌勻,上籠蒸熟。你瞧,前半截工序跟邵陽血漿鴨相同,後半截工序跟豬血丸子相同,一道古菜囊括今日兩道地方名吃。至於其出鍋後的品相,大家肯定可以想像得到,那一定也是暗淡無光,彷彿今日之血漿鴨。元朝人粗陋不文,他們的燒菜方式小半學自阿拉伯人,大半繼承宋朝遺風。可惜的是,由於宋末戰亂的關係,食譜絕大多數都失傳了,很多宋朝美食僅剩菜名,我們無法了解其詳細做法,不過光聽聽菜名兒就能知道,宋朝人是很喜歡將動物的血漿入饌的。如南宋袁頤父子《楓窗小牘》載:「舊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盤案亦復擅名,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薛家羊飯、梅家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乳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南食之類,皆聲稱於時。若南遷湖上,魚羹宋五嫂、羊肉李七兒、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之類,皆當行不數者。」北宋滅亡,北食南遷,舊京開封的諸多名廚名吃紛紛傳至江南,包括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薛家羊飯、梅家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乳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魚羹宋五嫂、羊肉李七兒、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等等。諸位朋友請留意,此處提到「血肚羹」,說明製作時一定要用到血和小肚。究竟用什麼動物的血呢?是豬血、羊血還是雞血、鴨血?我們無從查考。現在開封夜市上到處可以品嘗到「羊雙腸」,是將羊血灌入羊腸,煮熟切段,再與羊肚、羊腰一起燉成的羊雜湯。宋人將湯稱為「羹」,今天這道用羊血、羊腸和羊肚製作的羊雜湯或許就是當年的「血肚羹」吧?當然,川菜中最常見的「毛血旺」要用到鴨血和毛肚,說不定跟宋朝血肚羹更為接近。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包子酒店,謂賣鵝鴨包子、四色兜子、腸血粉羹、魚子、魚白之類。」意思是說臨安有一種包子酒店,主要售賣鵝鴨包子、四色兜子(即今日之燒麥)、腸血粉羹、魚子和魚白(即魚肚)。僅看名字,「腸血粉羹」這道菜似乎就是羊雙腸的前身。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介紹大將張俊為宋高宗精心準備的御宴,其中有一道「血粉羹」,它或許很像現在南京和鎮江兩地最常見的「鴨血粉絲湯」,或許又像今日西安地區老少爺們引以為豪的傳統小吃「粉湯羊血」,當然也可能跟兩者都不像。但不管怎麼說,這還是一道用動物血漿入饌的食物,而且它肯定美味異常,不然不可能被張俊拿來招待皇帝。《武林舊事》卷6《市食》列舉臨安街頭小吃,其中還包括「羊血」。這應該是凝固的血塊,也就是血豆腐。咱們現代人加工血豆腐,一般用豬血和雞血,而不用羊血。因為豬血勁道,雞血滑嫩,而羊血較為粗糙,且有濃烈的腥膻味兒,加工不好是無法入口的。在我的豫東老家,人們常用「羊血」這個詞兒來形容某人做事不地道,而宋朝商販敢於售賣用羊血做的血豆腐,說明他們做血豆腐的技藝肯定非常高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宋朝結局是因為上演啥「結盟」?
※探索宋朝極弱卻不內亂的原因
※轉宋朝陳希夷先生的《相理衡真》——教你如何識人(秘不外傳的哦)
※故宮打臉宋徽宗:你的5個字誤導了我們900年!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