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門鎖鑰

李濟通北門鎖鑰,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這一成語的產生,可以說曾關係到鄭國的生死存亡。公元前630年,晉文公重耳因鄭國先前對其無理,聯合秦國攻打鄭國。晉軍駐紮函陵(今新鄭市北郊),秦軍駐紮汜南(即今新鄭東北之馬陵崗),形勢十分危急。後秦穆公在鄭國小吏燭之武的勸說下,與鄭結盟,退兵而去。晉文公見秦撤兵,自感勢力單薄,只好退去。豈料本來相安無事的秦、鄭關係,卻因一個情報再生波瀾。原來,兩國結盟後,秦雖然退兵,卻留下大夫杞子、逢孫及少數兵士,入駐鄭都,目的是監督鄭國,以防不測。公元前628年,秦國駐鄭領軍人物杞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派人送信給秦穆公說:「我已取得鄭國的信任,拿到了鄭都北門的鑰匙,若偷偷出兵,很快就會佔領鄭國。」因有盟約,出兵與否,秦穆公猶豫不決,於是去問大夫蹇叔。蹇回答說:「以疲憊之師去遠方征伐,我聞所未聞。軍隊疲勞戰鬥力不強,加之鄭國早有防備,恐怕很難取勝。這樣行軍千里、辛苦而無所得,軍士會產生逆反心理,是非常危險的。」但穆公不聽他的勸告,立派秦相百里奚之子孟明及西乞、白乙等率兵伐鄭。蹇叔哭著對孟明說:「孩子,我看到你出征,卻看不到你回來了。」穆公派人告訴蹇叔:「你懂得什麼?如果你不久死了,怕你墓前的樹也會合抱了。」而蹇的兒子也在出征隊伍中,蹇叔又對兒子說:「晉軍必在崤山設防,而崤有二陵,南陵為夏後皋之墓,北陵為文王曾避風雨的地方,你在二陵之間,必死無疑,我在那裡為你收屍吧!」結果,秦軍進至滑國(在今我省滑縣)時,被將去周地做買賣的鄭國商人弦高發現,他隨機應變,先將四張牛皮作見面禮,又送十二頭牛犒勞秦軍,再將情報速送鄭國。孟明知道消息敗露,鄭國已有準備,在滅了滑國之後,只好退兵而去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弦高救鄭」的故事。再說鄭穆公接到弦高報告,知道秦國準備配合杞子,偷襲鄭國,立即派人查看杞子的住處,發現他們已打好行裝,磨好武器,餵飽了戰馬,隨時準備出擊。於是派武皇子將杞子等人禮送出境。杞子逃往齊國,逢孫、相孫逃至宋國,一場裡應外合、偷襲鄭國的陰謀,就此土崩瓦解。北門鎖鑰,原意為掌握北門的鑰匙,現一般用來形容北方堅不可摧的軍事戰略要地。
推薦閱讀:

盛世危言——日益火爆的智能門鎖產業的危機意識
智能門鎖哪個產品好,優點智能鎖來告訴你
你家的門鎖安全嗎? 一招教你測門鎖安全係數
智能門鎖江湖混戰:什麼才是「解鎖」市場的正確姿勢?

TAG:門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