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專家解讀長三角規劃 世界第6大城市群將崛起
-
「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將加速崛起」
肖林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
肖林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實施,將加快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上海將為長三角的一體化發揮更大的作用。」肖林認為,規劃對整個長三角一體化聯動發展、發揮上海核心作用、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肖林表示,上海的戰略定位就是「四個中心」,這個定位要求結構調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金融、航運、信息、創意、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加快製造業的升級,突出發展以創新和研發為主的高端製造業。上海的轉型和發展一定要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長三角一體化到了一個高度,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肖林指出,上海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在「十二五」規劃里對接長三角區域規劃。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將進一步加快長三角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社會保障、能源建設等方面的一體化。
「再度明確長三角範圍,首提現代服務業中心」
陳建軍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曾參與區域規劃編製並擔任「產業發展定位與布局」項目負責人
「從總體上看,區域規劃是長三角指導意見的細化和延伸,但也有差異。」陳建軍表示,比如在長三角戰略定位上,「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的定位是指導意見中沒有的,在中央文件中是首次提出。」與2006年初稿的區域規劃相比,定位更是明顯不同。此外,在長三角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上,正式獲批的區域規劃新增了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等內容,「既體現了長三角的與時俱進,也表明了中央對長三角在轉型升級棋局中的期許。」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消息,區域規劃所明確的長三角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這與2008年9月出台的指導意見一脈相承。但對區域規劃本身而言,意義特殊。區域規劃歷經多次徵求意見和重大修改但遲遲未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長三角區域範圍看法不一。」陳建軍透露,2006年的區域規劃初稿將長三角範圍界定為滬蘇浙16個市,面積11萬平方公里。隨後,關於長三角是否擴容、如何擴容,爭議頻頻。一直到指導意見出台,長三角區域範圍方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並未提及「泛長三角」。而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曾強調「積極推進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這是「泛長三角」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對此,陳建軍猜測,發改委目前公布的只是區域規劃的「簡縮版」,「也許在其最終公布的規劃全文中會有所涉及和體現。」
2009年,國務院先後批複了11個區域經濟規劃,包括《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等,數量幾乎是過去四年的總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在上述區域版圖布局完成後,現在輪到長三角了。」陳建軍說,「中央期許長三角能在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中起到領軍作用,並促進和帶動全國的轉型升級,重塑中國區域經濟格局。」
「目前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
張顥瀚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陸玉龍
南京市住建委城市建設與發展研究室主任、高級經濟師,經濟學家
「區域規劃賦予了長三角在國家戰略中的示範功能,將在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同時也將長三角率先推到世界級的高度,具有全球性的戰略眼光。」張顥瀚表示,「區域規劃在此時出台,將成為滬蘇浙各地制定"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依據。」
張顥瀚認為,「長三角區域規劃要落實,需要國家給予實實在在的推動措施,目前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的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需要國家行政力量的推動、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標的調整。」他指出,過去各地主要以GDP為指標,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建立新的考核指標。
陸玉龍認為,「長三角地區要勇於承擔起自主創新的重任,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世界級城市群的稱號。我們甚至需要拿出犧牲短期發展速度的決心和勇氣,來大力追求自主創新能力。」
此外,陸玉龍認為:「儘管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是八個重點方向之一,但目前各地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已足夠重視,更應警惕建設過剩。」(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
相關閱讀:
長三角有望成戰略新興產業引擎
國務院已於日前正式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簡稱《規劃》)。業內人士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表示,《規劃》將對區域內省市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給予更明確的指導,相關職能部門將根據規劃制定具體的支持措施,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望在長三角地區啟動。
長三角發展新興產業最有基礎
發改委表示,《規劃》的實施有利於長三角地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帶動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知情人士表示,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規劃》將引導長三角地區集中力量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
工信部領導曾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能脫離傳統工業孤立存在。長三角作為我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區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當然最有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維新表示,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發達國家積極在新興產業領域布局,中國參與這一領域的競爭,當然要從最有基礎的長三角地區著力。
《規劃》明確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這意味著《規劃》並未引入泛長三角的概念。此前市場曾有傳言,安徽和江西也將被納入規劃。
劉維新表示,暫不擴大長三角的範圍將使《規劃》更有針對性。而從長遠來看,安徽和江西等周邊省市也將受益於長三角的輻射作用。
相關上市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
記者了解到,在《規劃》的孕育階段,一些省市就開始對戰略新興產業進行布局。據悉,上海市政府已設立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並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首批5隻高新技術產業化創業投資基金,專門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蘇省也明確,今後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生物技術、環保、軟體感測器共六大戰略新興產業。
《規劃》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在專項規劃編製、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此前,證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創業板推薦工作的指引》已經明確,保薦機構應重點推薦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上市融資。業內人士認為,根據《規劃》,主管部門今後還會推出進一步的扶持政策。
市場人士表示,這將為區域內相關上市公司帶來機遇。目前,長三角信息服務和設備、醫藥等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兩大領域的公司數分別達到25家和27家。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李雁爭)
推薦閱讀:
※江蘇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規劃案例
※長三角集體跟進「國五條」
※長三角最「委屈」的一個地級市
※重磅!「通武廊」將重點推進包括產業提升在內的12項工程促進京津冀區域深度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