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頸性失眠案

羅亞男,李 瑛

(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四川成都610075)

患者,女,45歲。就診日期:2015年4月3日。主訴:入睡困難3年,加重2個月。病史:3年前因工作壓力大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入睡。先後於四川各西醫院就診,確診為「神經衰弱」。3年來一直服用艾司唑侖。2個月前,又逢家人離世,出現徹夜不能入睡,伴有心悸、頭項痛,每天服用艾司唑侖 2 mg亦只能睡2~3 h。經他人介紹來我院針灸科門診就診。刻下症: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頭項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食差,大便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診斷:不寐,證屬心脾兩虛。治則:補益心脾,調和陰陽。針刺取穴:神門、內關、百會、安眠、勞宮、心俞、脾俞、三陰交。心俞、脾俞、三陰交行捻轉補法,其餘穴位行平補平瀉法。治療隔日1次,經治療4次後患者睡眠未見明顯好轉,且頭項痛加重。行頸部觸診時,肌肉緊張僵硬,於左側第3~5頸椎橫突觸及數個卵圓形結節,有明顯壓痛存在。頸椎活動度檢查:左屈約30°,右屈約25°。行頸部X線片提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頸椎關節增生。故治療在前方基礎上加用毫針針刺頸部陽性反應點,經治療1次後,當天晚上睡眠時間達5 h,頭項痛明顯減輕。頸部觸診發現頸部肌肉僵硬改善,左側頸部結節變小,觸診時疼痛感也較前減輕。效不更方,於第5次治療時,晚上睡眠時間增至7 h,艾司唑侖服用減半,觸診頸部肌肉柔軟,頸部結節已完全消失,未尋到明顯壓痛點,頸椎生理活動度恢復正常。又為鞏固治療,調方去除頸部陽性反應點繼續針刺6次後,入睡正常,晚上睡眠時間達6~7 h,艾司唑侖停用。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未複發。

按語:神經衰弱是腦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引起的一種神經症,常表現為失眠、易疲勞、頭暈、健忘,輕度焦慮、抑鬱等癥狀。此病可屬中醫「不寐」範疇,多由氣血失和,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心神失養所致。本案患者憂思鬱結,心脾兩虛,長期不眠,中醫診斷為「不寐」無疑。然而針刺以補益心脾、調和陰陽為治法未見明顯療效。回首本案之癥狀,患者亦有頭項痛,結合查體及頸部X線片,考慮是由於頸椎病引起。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引起的失眠多由於頸肌痙攣或頸椎小關節錯位,或增生的骨贅直接壓迫或刺激椎動脈、頸交感神經節,導致椎動脈痙攣,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反射性地使大腦中樞的興奮性增高或影響到自主神經所致。其病因乃是一種物理刺激或壓迫,憑藉中醫整體辨證施治難以達到明顯療效。故此案治療在原方基礎上加用頸部局部阿是穴,既能補益心脾、調和陰陽,又能疏通頸部局部經絡氣血,緩解肌肉緊張而獲效。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患者病程遷延日久,為邪氣已去、氣血不足之虛證。當觸診頸部結節已完全消失,未尋到明顯疼痛點時調方再針,意在健脾胃、益心血,補其不足,調其虛實,使心有所守、神有所安。本案提示,由於頸椎病引起的失眠具有癥狀的雙重性,故當患者因失眠求治時常常被診斷為精神類疾病,卻忽略了頸椎病這一基礎病因,限制了臨床療效的發揮。故在失眠的診治當中,除應考慮中醫整體辨證施治以外,還應當拓寬診斷思路,對頸部進行檢查和診斷,更準確地找到根本病因,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進而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誤診、漏診,避免延誤治療。(選自《中國針灸》雜誌2017年第10期)

推薦閱讀:

兩味葯,打通睡眠「金三角」!中國人治失眠,手段確實高妙
《1秒解決失眠》——怎樣才算失眠康復了?
晚上常失眠? 這幾招讓你一覺到天亮
這味中藥不貴,補氣通血泡水喝能治失眠,一葯兩用賽人蔘
?春季失眠睡不好?記住這個方法,讓你沾床就能睡著!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