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決摒棄八種不良心態 【會員閱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反映了當下中國的社會呼聲、群眾訴求和民眾期盼,勾勒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思想引領行動,心態決定狀態。值此改革大潮風生水起之際,必須堅決摒棄以下八種不良心態:一要積極作為,摒棄「觀望型」心態。改革沒有看客,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當事人,沒有人能在改革中置身事外、瀟洒超脫,做一個事不關己的「觀光者」、一個悠哉悠哉的「逍遙派」。面對改革,也不能總是等等上邊,看看旁邊,等別人改了我再改,看別人咋改我咋改,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坐失良機,貽誤發展。特別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方面,怕自己手中的權力被解除,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更是執迷於等一等、看一看,躲躲閃閃,按兵不動,導致改革措施在一些地方虛置、弱化或走形。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以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積極創造條件,全力推動改革。主動改勝過被動改。必須立說立行,堅決克服「改革拖延症」。二要真抓實幹,摒棄「應付型」心態。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改革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不能「認認真真搞形式,扎紮實實走過場」,敷衍塞責,應付交差,熱衷於擺花架子、走過場。只有見諸行動,才能落地生根。「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要做奮鬥實幹的「行動派」,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碰難題,善於發現問題、找准癥結、研究解決,真正把心思放到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出實招上,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三要直面問題,摒棄「畏難型」心態。我國改革進入了「關鍵期」,說明改革之「急」;進入「攻堅期」,說明改革之「難」;進入「深水期」,說明改革之「險」。可以說,今天的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矛盾高發頻發,問題更是不少。而要以改革的精神解決問題,就必須強化「問題意識」,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勇於解決問題。一些人遇到難題就上推下卸,遇到尖銳矛盾就設法逃避,這些都是缺乏擔當、不積極作為的行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宋代學者程頤說:「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面對問題不願為、不敢為,不講責任,缺少擔當,前怕老虎後怕狼,瞻前顧後,逃避萎縮,甚至杞人憂天,在猶豫徘徊中錯失機遇、斷送前程,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四要出於公心,摒棄「選擇型」心態。公平是推進改革最重要的標尺。各個階層的廣大群眾能不能共享改革成果,是最大的公平,也是檢驗改革成敗的關鍵。但改革不是一根棒棒糖,不是誰嘗了都會說甜的。為了建構一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就要求我們必須以「公心」推動「公平」,以「公心」實現「公益」。目前的改革,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全民共享期」,而是進入了矛盾錯綜複雜的「利益調整期」,不可避免地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甚至使一些人的利益受損。而且,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改在難處人也難,改到痛處人更痛。這就需要正確看待個人得失,凡事要出於公心,而不是計較一己之私利;更不能以一種選擇性的投機心態看待改革,對自己有利就贊成,對自己不利就百般阻撓。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誰都沒有理由只分取「紅利」,而不承擔相應的代價或陣痛。五要客觀理性,摒棄「矛盾型」心態。與當下中國成績與問題並存、危機與契機同在相關聯,不少人面對改革出現了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為推進改革擊節讚歎、歡欣鼓舞,另一方面又表現得猶豫焦慮、憂心忡忡,以致在行為選擇上常常無所適從、進退失常,甚至導致了整個社會層面的焦躁、煩躁與浮躁。「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正是這種心態的突出反映。人心齊,泰山移。推進改革,需要我們走出這種矛盾心態,以理性的精神、發展的眼光和務實的態度正確看待改革,把握改革大勢,維護改革大局,支持改革大業,才能消除「雜音」或「噪音」,匯成改革的最大「和聲」,凝聚人心,眾志成城,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大的正能量。六要穩妥推進,摒棄「急躁型」心態。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解決問題同樣需要時間。何況,目前的改革,已經不是以往的「單兵突進「,而是「全面推進」,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之又慎。改革也不可能是疾風驟雨式的一夜「巨變」,而是一個漸進式的、穩紮穩打的「漸變」過程,要積小勝為大勝,循序漸進,堅決穩妥,正所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不能急於求成,盲目冒進,寄希望畢其功於一役。緊迫不是急躁,勇氣不是冒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改革不能搞「大躍進」。改革需要勇氣、智慧,同樣也需要韌性、毅力。所以,我們既要有「問題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腳踏實地,穩步推進。任何情緒化的看法,急躁化的態度,只能成為干擾改革的噪音。七要自我革新,摒棄「阻礙型」心態。面對改革潮起,一些人怕改革改到自己頭上,擔心改走了自己的好日子,輕則消極作為、不推不動,重則肆意曲解、有意阻礙,成為推動改革的阻力。必須認識到,改革是一次「變革」,更是一場「革命」。當下乃至未來更全面的改革,無疑將是一場更大的深刻革命。「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時變事,而頑固恪守舊俗,這本身就是致亂之源。」改革大潮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每個人的「自我革命」也勢在必行。必須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掃除影響改革的思想之弊,祛除阻礙改革的行為之垢,突破自己已有的思維建構、視野空間和利益困擾,革掉狹隘本位主義,搬掉抗拒改革的阻力,在思想上順應改革,在行為上推進改革,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適應改革和發展的時代需要,而不能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更不能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阻礙者。八要探索創新,摒棄「保守型」心態。改革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以探索創新的精神,放開膽子,邁開步子,闖出路子。「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古語說得好:「尊新必威,守舊必亡。」沒有創新,事業就會一潭死水;沒有創新,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惟有深化改革、勇於創新,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既有敢闖的銳氣,又有會闖的睿智,才能激發改革活力,匯成發展動力。要敢於突破慣例,敢於超越自我,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政策措施,以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決不能守成守舊、四平八穩、固步自封、瞻前顧後。有什麼樣的改革心態,就會有這麼樣的改革前景。只有堅決摒棄與改革大勢格格不入的種種不良心態,以積極的心態投身改革、跟進改革、護航改革,以更大的勇氣、智慧、決心和行動深化改革、推進改革,才能使改革活力充分涌動、改革紅利真正釋放!
推薦閱讀:

周末健康:感冒事小 用藥事大——臨床藥師建議警惕不良反應
為什麼說,狗狗的不良行為大多數是你造成的?
腫瘤患者大多營養不良
不是只有瘦才叫營養不良,超重、肥胖、慢性病都是

TAG:閱讀 | 原創 | 改革 | 心態 | 會員 | 良心 | 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