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德之華嚴宗匠應慈法師
應慈法師(西元1873~1965年)釋應慈,俗姓余,名鋒,號振卿,出家後法名顯親,字應慈,自號華嚴座主,晚年號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縣,上代僑寓江蘇,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出生於江蘇省東台縣。余家世業鹽商,家資富有。他幼年讀家塾,學八股文,聰慧異常,曾經中過秀才。清季末年,鹽政改制,家道中衰,不得已棄儒學商,又以親屬變故,感覺到生死無常,乃生起離俗出家的念頭。光緒二十四年,應慈二十六歲,於朝禮普陀山時,遇到明性禪師。相談契合,堅定了他出家的意志。明性禪師乃為他剃度,命名顯親,字應慈。應慈出家後,隨明性禪師到了南京三聖庵,研習經典。他飽讀儒書,故進步甚速。短時間內即讀誦研習了《維摩經》、《法華經》、《楞伽經》等大乘經典,由此發心參究禪宗的明心見性之學。應慈出家的第二年,到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時,八指頭陀釋敬安為天童寺住持,做了應慈的傳戒師。以後他就到處參學,訪謁尊宿。他先在鎮江金山寺,依大定禪師學禪,繼之到揚州高旻寺隨月朗法師參究,最後到常州天寧寺參謁冶開禪師,從之學習禪法。冶開門風峻肅,對門人不稍寬假。應慈於數年之中,受益者深,頗有領悟,以此受到冶開的器重。到了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與師兄月霞同受記別於冶開,為臨濟宗第四十二世。宣統元年(一九○九年),江蘇省僧教育會,在南京三藏殿開辦「僧師範學堂」,聘請月霞、諦閑二法師主持,應慈乃隨同師兄月霞到了南京,在僧師範學堂襄助教務。當時在學的僧青年,有太虛、仁山、觀同、智光等。月霞於應慈為師兄,長應慈十五歲,而應慈敬事如師,始終不懈。由同到南京僧師範學堂起,此後十二年間,他隨侍月霞,為月霞的得力助手。南京僧師範學堂辦了兩年余,以辛亥革命爆發而停辦。月霞赴上海參與出版《佛學叢報》,應慈一度到安慶迎江寺、武昌寶通寺、漢陽歸元寺參訪。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月霞在上海籌辦「華嚴大學」,應慈乃到上海襄助。上海的「華嚴大學」,是英籍富商哈同的夫人羅迦陵資助創辦的。月霞時在上海,以佛教居士狄楚青的推薦,到哈同花園講經。時,康有為亦在上海,他勸請羅迦陵發心弘揚佛法,因而有華嚴大學的設立,並由月霞主持。學校分正科、預科、各三年畢業。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正科開班,全國最優秀的學僧,如常惺、持松、戒塵、慈舟、智光、了塵、妙闊、惠宗等,都在校就讀。開學未及三月,因有異教徒從中破壞,月霞不得已把學校遷到杭州海潮寺,持續三年,圓滿畢業,造就了一批日後中興佛教的人才。在這件事情上,應慈輔佐月霞,投入了無限的心力。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月霞奉冶開老和尚之命,分燈常熟興福寺,在興福寺興辦「法界學院」,應慈隨月霞到常熟,輔佐辦理。是年十一月,月霞在杭州玉泉寺圓寂,興福寺法界學院的責任,就由應慈一肩挑了起來。到了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興福寺住持和法界學院院長的職位,由他的門人持松繼任,他就到杭州西湖的菩提寺閉關潛修,專究賢首一宗的典籍,使他對華嚴教理有了高深的造詣。到了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常州清涼寺住持靜波和尚,想創辦一所「清涼學院」,造就僧才,乃親到杭州菩提寺,請應慈出關主持其事。應慈乃提出兩個條件,一、學僧不參加經懺佛事,以講經授課為主;二、學僧日必三時坐香,不上早晚殿,而以發普賢十願代替。靜波和尚均予接受,應慈乃出關到常州主講於「清涼學院」。當時入學的學僧二十餘人,食宿一切均由學院供給。所授課程,由《四十二章經》、《大乘起信論》講起,而《彌陀經》、《楞嚴經》、《楞伽經》、《法華經》,以至於《五教儀》、《華嚴教義章》、《教觀綱宗》等。每入冬結七,實施叢林教育制度,為學僧奠定下禪教的基礎,弘一律師及蔣維喬居士,對這種真參實學的教育,都極為稱揚。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江浙發生戰事,學院遷到上海的清涼寺下院,應慈此時開講《華嚴經》,後來學院因故再遷常州永慶寺、無錫龍華庵,而應慈始終如一,在三遷之中將《大華嚴經》講完。學院結束後的數年之中,他往返於上海、無錫、蘇州、常熟、寧波、福州等地講經弘法,並數次朝禮五台山。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上海佛教界名流居士蔣維喬、李圓凈、黃妙悟等,發起組織「華嚴大疏鈔遍印會」,推舉應慈為理事長,主編清涼國師的《華嚴大疏演義鈔》,以二十餘種版本互相校勘,歷時六年而竣其事。於此同時,他在上海設立了一所「華嚴速成師範學院」,培育弘揚華嚴教理的僧才。此後他仍在各地講經弘法,晚年安居於上海慈雲寺之印月禪室,仍以弘揚華嚴為職志。一九四九年,在法雲寺講華嚴初祖杜順的《法界觀門》,並一度到南京講《華嚴經》。一九五四年,當選「上海第一屆人代會代表」,並以後各屆連任。同時也被推選為上海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九五七年,以八十五歲的高齡,在上海玉佛寺講《華嚴經》全部。同年,他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一九六二年,在中國佛協的第三屆代表大會上,他被推舉為佛協的名譽會長,併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一九六五年八月卅一日,病逝於上海慈雲寺,世壽九十三歲,僧臘六十七年。應慈畢生以弘揚《華嚴》為志願,以參禪為心宗,他曾倡刻《三譯華嚴》、《賢首五教儀》、《楞嚴》、《法華》、《楞伽》等諸經疏,並刊印《華嚴經探玄記》等,對《華嚴》典之弘傳,畢生不懈。遺留的著述,有《心經淺說》、《正法眼藏》、《八識規矩頌略解》等。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龍喜佛教大學、宗教大學工程由我們中國的工程隊承建
※生西法師輔導整理
※大安法師:破除淫慾之魔
※《大乘起信論》 凈石法師 講解(3)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