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下政治

1、發展中的社會主義:

⑴ 新中國建立之初的狀況: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經濟建設的起點低、基礎差。

⑵ 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即:三大改造) (即:社會主義公有制)

⑶ 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⑷ 進入21世紀,社會主義在中國更顯示出無比的優越性。

2、改革開放後取得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

認識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即:根本任務)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即:根本目的)

3、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中葉)

4、黨的基本路線: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5、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及關係:

簡言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其中經濟建設是關鍵,四項基本原則是導航系統,改革開放是動力系統。

6、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7、國有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含義: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地位: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作用:國有經濟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著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任務。

8、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含義:是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地位: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體現著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

9、公有制經濟的範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10、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我國經濟的主體。

11、非公有經濟範圍、地位和作用。

範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

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在促進經濟增長、繁榮市場、方便人生活、解決就業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2、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3、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

1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6、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

17、全國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其職權:立法權(最主要)、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1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

⑴ 鮮明的民族性: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⑵ 鮮明的時代感: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19、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⑴ 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

⑵ 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努力學習和吸收外國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加快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

20、三個文明的關係: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互為條件,互相促進。只有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才能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21、在我國,人身權利是公民人權的主要內容,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22、人身權利的內容: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住宅權、通信權等。

23、人身自由是最基本的權利,是人身權利中最主要的內容,是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

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審問和侵犯。

24、生命健康權是指公民的生命、身心健康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

它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或根本)的人身權利。

包括:⑴遇到疾病時,有權獲得治療,以恢復肌體健康;

⑵受到犯罪分子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有權實施正當防衛;

⑶面臨自然界侵襲、不法分子侵害時,可以採取緊急避險措施等。

生命健康權自出生之日起直至死亡之時止。

25、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26、隱私是涉及個人心理、生理及社會交往過程中的秘密。

隱私權是指公民有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私事、未經本人允許不得將其公開的權利。

揭露別人隱私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

未成年人有擁有自己的隱私權。

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權利。

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27、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三步走」 的戰略部署: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8、小康:含義: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

內容: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

既包括公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29、對小康目標的認識:

⑴ 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體系;

⑵ 不同時期不同標準(基本小康,全面小康);

⑶ 是一個有步驟、分階段實現的過程。

30、小康目標實現的表現:物質生活明顯改善,精神生活日益充實。

31、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32、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它方面的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

33、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就是要通過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國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

34、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併合理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36、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根本原則,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之一。

37、對共同富裕的理解:共同富裕需要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3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最關鍵的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39、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新世紀的理想,也是我們沉甸甸的歷史使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現在做起,不懈努力和追求。

40、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統稱中華民族。

各民族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獨特的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等;

形成一種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

41、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42、偉大民族精神集中體現為愛國主義精神、愛好和平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等等。

⑴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優良傳統,從來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⑵ 愛好和平表現為:A.各兄弟民族間互幫互助,攜手共進,

B.與世界上其它民族間的友好交往,休戚與共。

⑶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精神追求。

43、弘揚民族精神:

⑴ 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把它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中。

⑵ 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多看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書籍,加深對民族精神的了解和認識。

4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和任務:

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45、依法治國首要的是依照憲法治理國家,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46、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為什麼?

⑴ 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問題(如國家性質、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

⑵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主要表現在:(1)憲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基礎和依據。

(2)普通法律的規定與憲法相抵觸無效。因此,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⑶ 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嚴於普通法律。

47、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⑴ 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 的最高行為準則;

⑵ 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最高行為準則;

⑶ 憲法是 全體 公 民 的最高行為準則。

48、樹立憲法意識:

⑴ 憲法確立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⑵ 憲法是我們生活的基本依據,也是我們行為的最高規範;

⑶ 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49、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就是要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確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根本原則;

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⑴ 有法可依(制定出比較完備的法律)——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⑵ 有法必依(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得到遵守和執行)

⑶ 執法必嚴(嚴格執法,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

⑷ 違法必究(要求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任何人有特權)

50、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關鍵:

⑴ (為什麼?)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關係到法律的權威和老百姓生活質量的高低。

⑵ (怎麼樣?)就是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實質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是今後落實依法行政的長期任務。

51、為什麼司法要公正?司法公正關係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法律的權威和社會的秩序。

52、怎樣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加強法律監督。

53、法律監督的途徑有哪些?

法律監督是廣泛的,多渠道的。包括黨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社會組織的監督,法律監督檢察機關的監督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等。

54、為什麼要行使監督權?

⑴ 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神聖權利,公民也有參與監督的責任;

⑵ 法律實施與司法公正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支持和監督。

55、怎樣行使監督權?

⑴ 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通過多種渠道、採取不同形式行使監督權;

⑵ 行使監督權,應該而且必須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規範;

⑶ 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就是關愛社會,關愛民生,關愛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柬埔寨的政治民主化
中國現行法律有哪些顯著和時代不相適應的「惡法」?
是文豪,更是政治家,唐宋八大家的宦海沉浮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