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充滿智慧 (七年級)

----教育案例(一)基本情況東:男,13歲,初中二年級學生、獨生子。該生自小學就在一所私立學校學習,初中二年級從私立學校轉入我校。在私立學校就讀期間,父母常去看望。父母與孩子之間從沒有過面紅耳赤的爭吵,更沒有受到過某些孩子遭受過的拳打腳踢。該生在小學期間任班長,很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寵愛。但是在五年級下學期,由於換了新班主任,東不能接受她的管理,與老師經常發生爭執,最終被免去了班長的職務。一帆風順的他對此無法接受,產生了逆反心理,他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初中一年級由於成績已經落下,便失去了信心,過上了得過且過的日子,這時父母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每次見面及打電話都是進行正面引導,但是孩子怎麼想的,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只是老師的一面之詞,除此之外,家長了解甚少。初中一年級期末,看到學習成績及老師評語手冊,認為孩子正在走下坡路,所以家長經過反覆考慮後決定,讓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學習,因此,初二上學期轉入我校。(二)行為原因為了讓孩子一切從零開始,父母煞費心機。他們讓孩子住校,控制其零花錢,讓他過普通孩子的生活(家裡條件極其優越,是當地最富裕的家庭之一)。條件是:若能達到班級前15名,一切壞習慣改掉,方可回家居住,東欣然同意了。開學的前一個月,由於他渴望儘快回到父母的身邊,因而他儘力克制自己的一些壞習慣,上課認真聽講,作業雖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但他希望在新的同學面前留個好印象,一直努力,月考時,他在班級考了四十名(全班六十五人)。雖不盡如人意,在老師的鼓勵下,他還是興高采烈地回家休國慶節長假去了。這一去就是兩個星期沒有返校。經過老師及時聯繫後得知,不來上學是由於與家長發生衝突,以不來上學來與家長「抗爭」。事情是這樣的,過中秋節,因為原來在外地上學,沒有機會與老人一起過中秋節,這次母親決定帶他去外婆家,以滿足外婆想念外孫兒的心愿。但是,東就是不與母親前往,毫無理由,就是不想去,因此就沒有去成外婆家。還有一事,由於他英語極差,父母特意請一位老師給他補習,幾天來,效果一直不好。由於與母親的不快,他竟然連補課作業也不做。老師說:「不要緊,咱們現在就做!」他竟然坐在那裡長達20分鐘。父親得知這兩件事非常生氣,便打了他一個耳光子,並給了他幾百元錢告知:「若不學習,那麼就自謀生路,別想靠父母。」過後,便冷處理,把他扔到奶奶家,父母倆不再當面過問。東便東遊西逛,不去上學。天真地認為,若去上學,

他就輸給了父母,所以不去上課,絕不服輸。母親背著父親勸他上學,他認為父母輸了,向他投降了,他贏了。經過親屬的開導和母親的勸說,雖能斷斷續續地到校,坐在了座位上,但是心不在焉,有時竟然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從此他就隨心所欲,有時去電腦房玩電子遊戲,徹夜不歸。在二十多天的時間裡,兩次離家出走,但都被勸回。父親與兒子一直處於敵對狀態,互不相見。(三)分析診斷從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由於他長期在外學習,很少回家(寒暑假可以回家,但除去遊玩時間,所剩無幾),缺少常人該有的親情。過去每次過節都是父母專程去學校給他過節、過生日,他沒有意識到該有的責任和義務,更不懂回報。以自我為中心,不去體諒他人的感受。因而,他缺少親情的教育,更不懂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另外,父親是某公司的經理,本身少言寡語的他又常常不在家,與兒子說話的機會就會更少。自然父子之間有一道讓他看不見卻體驗得到的一個屏障——「怕」。我們也可以看出,父親的一句話和一個耳光,是他從來沒有過的一種體驗。以往,每次在學校父母見到孩子時,即便發現孩子有很大的錯誤也不忍心語言過激或行為過粗,總以為孩子小,遠離父母,照顧不周,是父母的錯,自責的時候多,怪孩子的時候少。因而東無法接受父親的這種過激行為,再加上父母對他的冷處理,讓他從私立學校回家上學,使他如同落入萬丈深淵。煩躁、惆帳,使他的心理受到極大的傷害。長期的安逸和一帆風順,致使他在遇到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極差。這使他產生過激反應,輟學並打算離家出走。(四)矯治過程1.不溫不火的生理心理輔導第一次的談話我主要從生理、心理等青春期的一些表象講起。他一直沉默,不予回答。我讓他用Yes或No來與自己對號入座,他才開始與我攀談起來,我告訴他這些不良反應是病,是心理疾病,不要害怕,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我叉講到了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預防和矯治的方法。他默默地接受了,為以後的交談開了一個好頭。2.親情心理輔導我們的談話開始。問:「你曾到過哪裡?」東:「許多的地方。」問:「最遠的地方?」東:「海南。」問:「怎麼去的?」東:「乘飛機。」以此引出父母的辛苦,父母的勤勞,父母的智慧及能力,高度讚揚他父母的責任感。他們能讓你的祖父母們過上比常人富裕的生活,能讓你享受到普通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教育。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展愛的人。我講到了愛的方式,講到了媽媽送他去外地上學的目的,以及那種牽腸掛肚的思念。我又講到了父母為什麼讓他住校,一切從零開始的那種「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的良苦用心。他眼裡含著淚花。我知道,他被感動了。我又成功地向他靠近一步。然而當我讓他承認自己的不足時,他仍閉口不談,一句「不知道」,把我擲得很遠。由於他不肯向父母承認錯誤,一直不回家,過著遊盪的生活,常在網吧玩電腦,有時徹夜不歸。一日,父親氣憤至極,把網吧的電腦砸了。父親被公安機關傳映,也把他找去錄了口供,並給予了相應的賠償處理。這對東觸動很大。東回校後我問發生了什麼事,他沉默不語。我知道他有難言之隱,便把他叫到了無人之處。他開始流淚,說:「老師,為了我,爸爸把人家的電腦砸了,我該怎麼辦呀?」我知道以他父親的人品,不會有大事的,會處理好此事的。做了一番安慰後,我抓住此契機說:「你爸爸真的太愛你了,為了你,他不顧一切,對嗎?」更讓我高興的是,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老師,我又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呀!」這時我才知道,他變了,開始替他人著想了。3.與眾不同的家訪「解鈴還需系鈴人」,經過多次的交談得知主要問題還是父親。在後期東開始自閉,住在奶奶家,堅決不回自己家,常常曠課,即使來上課,也不能確保每節課都在學校,不與本班同學、家長和老師吐露一點真情。父親仍堅持「讓東東自由發展、碰壁他會回頭」的主見。為此我冒昧地家訪,其目的有二:一是改變其父的主見;二是改變其角色。父親在公司里是經理,可以向員工發號施令,你是將軍可以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但是在家裡你是丈夫,是父親,你要做好角色轉變!除了給孩子留下敬畏,還要有關愛、親情,正

常家庭所具有的父子情。「你帶兒子洗過幾次澡?」「你與兒子一起做過多少次體育運動?」「談論過哪本名著、哪個明星?…責怪孩子的時候,再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我們做父母的錯?」「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兩次家訪不是在教育學生,而是在教育他的家長。這為以後對孩子心理的矯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回家了,也正常上課了,難道不是一種成功嗎?(五)效果與反思在東與家人冷戰期間,我一直給他許多的關照,小心地呵護,唯恐稍不留意,會給他更為嚴重的打擊。因而,我沒有告訴任何學生他所發生的一切,給他留夠了自尊。返校後,他從不交作業到交自己喜愛學科的作業,再到兩科作業,最後是上交全部作業,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讓最優秀的同學與他同桌,幫助他;在他悲觀、失意之時,我給他保留了一個溫暖的空間。因此.每當他最痛苦的時候,他會回到這個班級,這是他的「憩園」。他的笑聲多了,一節公開課他竟然舉手四次,難道這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嗎?但他還會反覆,我已做好了思想準備,讓這種反覆的時間間隔長些,次數少些。由此案例我也在反思,落下「親情教育」這一課,責任在誰?孩子耐挫力差,這又該責怪誰?這些應該引起所有家長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家庭的養成教育,送出去不等於放手,不等於萬事大吉。

孫勇

推薦閱讀:

三班那些事兒:每個人都可能是明星
班主任工作六忌
三班那些事兒:運動會上露鋒芒
班主任工作教訓點滴
絕不因年齡和資歷而軟弱

TAG:工作 | 智慧 | 班主任 | 班主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