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效能、打開心靈智慧
08-01
www.8dou.net 【2005-6-8 20:21:00】王章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希望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開心快樂、和和美美,這是一種正常的願望,我們也特別需要有這樣的理念與執著的追求精神。生活中的一切都好,固然值得高興,但恰恰許多事卻是事與原違。不是說我們沒有努力,也許努了很多的力,但還是遇到挫折甚至是失敗。其實這很正常,因為生活本身就不是一切都順利的,所以絕不能因遇到挫折和困難就由此而氣餒,這是生活的哲理。當前也許大多數人難於碰到特別的逆境和順境,更多是一種俗境:工作不好不壞,專業過得去但不出色,也並非全然濫竽充數,客觀環境一般化,身體、心情、收入、地位、處境都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的日子過得平常、平淡、平凡、平靜、平和。但這樣的平常狀態很容易被清高的、胸懷大志的、自我向上、奮發圖強的人們視為庸俗。這樣的生活有著太多的重複,太多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太少的浪漫和刺激的新鮮感。靜極思動,人們長期處在相對平靜的生活中有時也會突然憋氣起來,上起火來。庸俗不庸俗主要還是一個境界問題,一個文化素養、趣味問題。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己的品味,擴大自己的眼界同時理直氣壯地在正常情行下過正常的生活。至少,也還可以提出一個比較易行的建議: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吧!不論你的工作你的專業是治國平天下還是宇宙地球,是爭奪冠軍還是清理廁所,是花樣無窮還是數十年如一日,你總可以讀點名著,看點名畫,聽聽音樂戲曲,賞賞名山大川,用人類的文化,祖國的文化點綴豐富一下自己局促的生活吧!用藝術的與自然的美麗來補充一下撫慰一下自己的平凡的日子與難免有時感到寂寞的靈魂吧!閱讀生活是一種文明和文化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一種體驗,我們可能在選擇一種極少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上,也可以創造一種純文化的精神生活方式,令人睿智豁達優雅美麗。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相。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而難於改變,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科學家們作了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了一種內在的學習,透過它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能力,打開心靈生活的視野。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卻只一味往外追尋,於是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疲憊不堪。環視周邊的人,彼此比較、互相嫉妒,於是陷入了爭奪戰的心態之中。人的內在學習,指的是對心靈生活的提升,保持生活的平衡、悅樂和豐足感;內在學習就是心的訓練,一種凈化自己的過程。科學發現告訴我捫,人在看書的時候,是用眼睛快速掃描紙上的黑字,將它們穩定地連串起來,在大腦中編織成一個具有明確意義的句子,然後,乘著想像的翅膀,抵達那些字句所指引的彼岸。所以,讀書實際上是一條長長的鏈子,用目光撫摸字跡只是最初的環節,後面還有漫長的思維飛翔的旅程。在這充滿未知與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撿到了先人遺留給我們的智慧之珠。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想」書,是思索和記憶的體驗,重在領略自己未知的東西,將自己的知識之網修補得更加細密,使它能夠覆蓋更遼闊的水面,捕獲更多的知識之魚。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這是對讀書歷來有益的地方。說到底,讀書畢竟還是精神上的慰藉,並且打發一點無聊的時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大約是對讀書最高的讚賞了。有人把書比喻成麵包,也有把女子比喻是書,因為書的聯姻,那女子豈非和麵包一般?難怪會有秀色可餐的成語。真正的閱讀是一種文化生活,是一種改變精神品質的生活,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自我的教育生活。一切宗教生活為什麼選擇靜修或精神沐浴,它同樣也是在選擇一種進入或抵達精神深處的靈魂生活。閱讀從這樣一個普通意義上來看,就是一種與靈魂有約的生活。與書籍中那些書寫靈魂絮語的精神生活的人一同進入到聖潔時空。空。讀當今的作品,我們可以讀到氛圍,讀到感悟,讀到思想,但很難讀到語言的優美。千百年來,雋永有致的漢語承載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思維,我們依靠它傾訴,運用它思想,通過它記載,中華漢語這一既古老又能與時俱進的文字永遠地閃爍著光輝。憑藉它穿越了五千年歷史文化隧道。如能更好的學好漢語文化,都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頭腦,更是一種心胸;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母語,更是一種使命;是一種日積月累,更是一種人性的升華。讓自己的靈魂震響起學習與學問的交響樂的人是高尚的與有價值的;而讓自己的人生震響起探索性實踐的,才能學得通,學得明白,學得鮮活,叫做不但讀書,而且明理。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讓人生在有限的長度內,寬廣遼遠,波瀾壯闊,奔騰洶湧,浩蕩激越。把生活當做一部大書讀,把一本又一本的書當做生活的嚮導與參考,那麼,學習也罷,生活也罷,一切將變得多麼有趣!讀書明理,與時俱進,書有盡事有盡而思無窮用無窮,置於明朗之境,立於不敗之地。讀書而不明理,就只能一頭霧水,明理而不讀書,就只能滿足於淺俗的小手小腳雕蟲小技。如果因為一味讀書而喪失了對生活的鮮活感覺,離開了實際,而是一輩子從書本到書本,從名詞到名詞,自我循環,就會變成那種讀書而不明理的人,偏執乖張,誤人誤己,書本上的東西不可能完全正確,從書本到書本是很難判斷正誤的,只有傾聽實踐的聲音,才能食書而化。書是人與人心靈感應與溝通的媒介。有時,在你的意識里並不明確的東西,十分強烈地衝擊著你的情感,卻又無從發泄出來;一旦讀到與這種情感相通或共鳴的東西,於是你那憋於心胸的情感就一下奔騰了,宣洩了。讀書的同時,也是在讀自己,讀這個時代,讀這個社會,讀你所能感知到的一切。人在努力工作和學習之後,保持悠閑自在的心情,放下干擾你的種種想法和意識,讓自己清醒放鬆下來,便容易產生創意和正確的思考。不是有句話說得很有意思嗎?「不要發財,只要自在。」讀書人就更能心領神會了。在生活之中,留給自己悠閑的心境,將會是生活上的豐收,帶來許多妙悅和歡喜之情。雨過竹風清,雲開山頂露。開懷的心,能開發生活的興緻;陽台上一株小花開了,能令你愉悅;天邊的白雲,帶給你鬆弛、神往;快樂地活著,有靈魂地活著,高質量地活著,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著的人,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閱讀是生命中的光合作用,生命才春意盎然。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讓人生永不聽任命運的擺布,把握自己,執著地走向理想的極地。古人云:"學源於思,思則明,不思則誤"。這便是說,學習要勤于思考。學問和知識的積累,是在不斷的讀書、思考過程中,通過思考得來的。讀書離不開思考。只有注意力集中,做到思考的心不遠遊,便會有極大收穫。諸如大發明家愛迪生,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創始人馬克思以及我們的先輩思想家毛澤東等,都是讀書勤于思考的典範。他們之所以在科學上、在領導時代革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這與他們學習勤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反之,就其思考本身來講,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惝若讀書只是"雨過地皮濕",不願動腦子去思考。即使你讀了萬卷書,也僅僅是讀讀而已,不會有大的收穫。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便是這個道理。至然,我們不否認,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許一時難以弄通、理解。這就需要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多積累,善於把問題記下來,去"不恥下問"或者乾脆暫時擱一擱,待通過別的知識來解答這些問題,以至弄個"水落石出"。為自已開闢了一個遙望世界的無限星空。它與人生同步,卻可以與時間逆行,揭曉迷離的過去,抵達遙遠的未來。它可以開啟無數個維度空間,讓思想縱橫捭闔,通向偉大的心靈。閱讀是幸福的發祥地。縝密的邏輯,深奧的思想,崇高的境界,偉大的靈魂,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於書中的情節同樂。慢慢自已就會愛書,愛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愛好!進而倡導大眾讀書,打造書香社會,人人都來做一個讀書人,提升我們的生活效能、打開我們的心靈智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論太極拳的技擊智慧
※《金剛經》的智慧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土登翁修堪布:訴苦,也需要智慧,找不對人只能加倍痛苦
※【轉載】讀史有智慧 用史有學問
※什麼叫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