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的曲園
在秋天的曲園1.一晃眼,太陽不是那麼刺眼的生疼時,突然發現,秋天不期許的到了。剛開始還是心理的感受,一片片落葉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大片大片的脫落,之後便成為肌膚的冷暖了,樹木枝丫枯了的時候,就要添衣了,把自己裹在防備里,冷暖感知,在一個秋天徜徉。
在秋天的開始,尋找一個去處,小憩半晌。尋著地圖,去養育巷、找馬醫科巷,去小弄里找一戶人家,一處園林。俞樾的故居,曲園。
在蘇州,大大小小園林逛多了,尤其是大的園林去多了,有時候,想起來是有些怠了。不過再去時,仍是不一樣的心境。在園林里,薺子間納了個須彌,只能感嘆人工的出巧與精緻,古人那一份閑致的心情,在不同的長廊里,細味到每一秒、每一分,時間的流動感,潺潺不息。園林是時間的藝術。靜止的、精緻的、安怡的。
而小弄小巷是空間的歷史,是生活的底子,去小橋小巷中,才知道蘇州的情味終究是哪幾味?衰老了的建築,斑駁了的牆壁,長了青苔的石板路,仄仄凹凸的橋石,還有從窗口中伸出來的衣物,象平板了的人生,在風中搖擺,不知所依。還有水,巷弄間總有著水,水是江南人家的命脈,水留到哪?血液就流到哪?
安安靜靜,喧喧鬧鬧,小弄巷裡的蘇州是真正的蘇州。園林是達官貴人的蘇州,是蘇州最精緻的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俱佳;小弄巷卻是平民百姓的蘇州,是生活著的真實的蘇州,那飛揚之下的一點平常的底子,是藏著匿著的一個個小家碧玉,只一個普通的女子。
2.
而曲園,則是這平常人家的小巷中,騰騰挪挪的尋找中,一間小小的園子。
順著地圖走,走進深處,許多小巷的名字在紙面上便失蹤了,而在眼中卻開始一一復活。於是借問老蘇州人,在吳儂軟語中,便被熱情地引到了喧鬧市場對面的目的地。
門票很便宜,一元加半形,要了茶飲,便可省去門票。小小的園子,幾經歷史的波折,些許變了樣貌,些許恢復了過來,些許卻還是無法變更。樣子似乎是後來的人住在這,剛剛搬離,一半是遠史,一半卻是近史。
從正廳進入,正中便是老人的油畫像,精神烔烔,骨氣依舊,四周掛著多幅描繪他生平故事的國畫,壁上亦嵌著關於曲園記的磚刻。而屋後則是「春在堂」。在大清朝風雨不保的朝夕中,翰林考試中,對著「譫煙疏雨落花天」這樣的句子,避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調子,老人寫下了「花落春還在」,於是得曾文正公的欣賞,一舉提名,探花及第,委了重任,不過好景不長,後又被謗,落了個「永不敘用」的結局,終「花落」。但是循環變幻中,春依舊在,在人生的路上,官場的失意,未必不是件好事,於是成就了在蘇州紫陽學院講學的後事,乃至桃李滿天下,著書250卷,聲名遠播四方。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餘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浩蕩蕩,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歟?」
只這樣即好。樂知,達觀即好;崇正,端直,知天即好。人生不過最終是這樣的,見山仍舊是山,見水仍舊是水,走許多的路,過許多的河,才知這本是真諦,才知一番辛苦,回歸本源,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抷凈土掩風流。
3.
曲園其實為俞樾老人來蘇州十六年後在友人資助下所買的舊居,當時他已為知名學者和樸學大師,才稍稍有了點這財力,而此時,同一師門之下的李鴻章則青雲直上,已為重臣。在這樣的一個小園子里,其實名為園林,實為民居,不過因為文人的雅緻,在這民居中騰了這些許的地方,建了這緊湊的小園,有些許假山,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半亭,一個方寸間的小池塘,和幾間書房、茶房、廂房,一個竹蔭下小小的庭院天地。在這裡,老人的人生,是筆墨紙硯中的人生,心清凈,蓮花開,春依舊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書寫了別一種人生。
在這樣的園林里,自是不能再與拙政、留園相比了,不過卻是貼心的,覺得是自己的,自己可以掌握的,可以閑適自如的,不會再有莫須有的他罪降臨其上。自得其適,以知識為營生,為樂趣,生計來得些許清貧,卻如意。
老人就這樣,在曲園中,在書桌前,靜思人生,寫下些許的文字,在書本中獨覓天地精華。累了,闊步而出,在自家的小天地俯仰而息,在亭中,觀水中的月,在庭中,泡一茗清茶,看兒孫在院中嬉戲,玩耍其間,童真溢然。
或許就在靜在極至的時候,走出去,走出曲園,去街市小巷裡看看,跟隔壁的鄰居用吳儂軟語打個招呼,寒暄幾句,輕呢地拍拍巷子里小童的後勺,便這樣緩步地走了出去,去書院,或許就去近的地方隨意看看,在舊時姑蘇極致安靜又喧鬧的市民生活中走走,人生便覺得安穩了。也很幸福,這也是一種人生的真諦。
舊時故蘇,江南才子集聚,吳大澂的愙齋、王頌蔚的懷厚堂、顧麟士的西津別墅……小橋小巷間,在醋庫巷、信孚里、平江路……,有時候就在巷子里走走,或許就碰到這樣一位老人,這樣許多老人,他們在姑蘇的一方小天地里經營了剩下的整個人生,沒有金陵、京城的繁華附麗,卻有水橋下的質樸人生。
4.
曲園地形彎曲,取《老子》「曲則全」之意,後這個園子傳給曾孫俞平伯。五十年代歷史漂零之時,俞將故宅捐贈給蘇州政府。之後,曲園飄零變更,直到八十年代末向公眾開放,供人參觀。
於是便有了我們在這個秋天的拜訪,和在園中半晌的小坐,品茗。
園子雖小,有茶喝就好。
看完了整個園子,捏著茶票,於是入左側,從一位蘇州老人手裡,拿了茶盤、茶杯和毛峰,拎了水壺,入了後園,尋了一處庭院的空檔,坐了下來。完全自閑、自助、自適。
舊了的石桌,閑適的藤椅,尖角漸衰的竹枝,斑駁的牆壁,自如游展的小魚,在屋檐處攀藤的絲瓜,幾個枝蔓垂了下來,空空落落地吊落在空中,絲瓜花便佔了一個天地,金黃、芬芳、馥郁。而之外,在幾近空落的園子里,只能聽到彼此相互間的談話。評詩論道,人生所悟,近人近事,休憩片刻。在這樣,一個初秋的季節里,落了一個暫時的空檔,當了回閑適人生中的主角。
5.
在園林,最深的知覺是四季的變遷,每去一次園林,便是去覓一次四季,在不同的時節去,看到不同的景緻,在不同的景緻中品味不同樣的人生。便很是羨慕那舊時這些園林的主人們,他們生活在其中,四季便皆在眼裡,而生,榮,衰,枯,也都在四季的輪迴變遷中了,際遇是這樣,命運是這樣,人生是這樣,年齡也是這樣。又一層的薺子間納了須彌,在這樣一個天地里,人生的百態之景便融在了裡面,渾然一體,各種滋味,各種得意、辛酸,一起湧上。
在此時,秋天的曲園裡,我們靜坐著,等茶慢慢泡開了,一絲青綠慢慢蕩漾開來,品上一口,在茶葉的沉沉浮浮中,秋風吹過。只在一剎那間,一些零落的枯形葉子在空中飄舞,像極了茶葉,在沉浮中,最後潛入曲池中,覆蓋了那池中嬉戲的小魚。當時只偶然地覺得傷感,想起了,老了的俞平伯,在自己的學術活動65周年慶賀會上,摘下眼鏡,緩緩說出的那一句:
「往事如塵,回頭一看,真有點兒像舊時月色了。」
一瞬間覺得眼眶此許濕潤,天空時陰時晴,雲朵在恰時停在了園子上空,一剎就那陰了下來。
往後看,回想了若干年前的月色,真像張愛玲寫到的「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
不過這最象是秋天季節里的月色。
四季輪迴中,每個季節都會有一些異樣,春天的月亮該是更青春活潑些,夏天的月亮該是更飽滿充溢些,而冬天的太陽則或許暮暗很多。
不過「春還在」,心中永遠有春天就好,無論何時,記住這點就好,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秋天的詩
※秋天就要這樣穿,簡單又有范兒~
※秋天裡的
※《秋天的懷念》教案
TAG: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