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位不傳兒子傳孫子,用心良苦最終成為泡影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四月二十五日,年僅三十九歲的太子朱標死了。

為此,朱元璋十分悲痛,他在皇宮東角門召見群臣時說:「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死,命也!」說完不禁大哭,這時他已經65歲了,或許他為自己在位這麼長時間,以至於太子沒有當過一天皇帝感到內疚。

朱標死後,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經歷了幾個月的討論,到九月朱元璋決定立朱標之子、皇孫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對於這個結果,史料認為朱元璋是採納了謀士劉三吾的建議。

事實上這種說法很難成立,立皇太孫為繼承人是朱元璋的本意,而劉三吾只是迎合了朱元璋的意思。

但朱元璋立皇太孫朱允炆為繼承人的做法事實上是不符合常理的,因為這樣一來,他的兒子輩就沒人當過皇帝,屬於越級繼承。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太子死後,應該由其次子秦王朱樉繼位。朱元璋為什麼立皇太孫為皇儲,而沒有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立秦王朱樉為太子呢?

普遍的看法是因為朱元璋厚愛太子朱標而不喜歡秦王。的確,朱元璋對秦王的看法十分負面,在太子病死之前,朱元璋正在收拾秦王,雙方關係十分緊張。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死時,朱樉正在南京他父親的身邊,如果朱元璋要立皇子,朱樉來的時機非常合適。但是朱樉此來是接受懲罰來了,朱元璋因秦王在陝西胡作非為將他召回南京處理,同時派太子朱標前往陝西視察,朱標從陝西回來後沒多久就死了,據說朱標回來後為秦王說了不少好話。

史料記載:「二十四年,因其(朱樉)在藩國多過失,召還京師,令皇太子巡視關陝,太子還,為之解。」

朱元璋對老二不滿,對其進行懲處,並派繼承人老大前去老二家調查罪證,老大回來就死了,朱元璋怎麼可能把皇位傳給正要接受處置的老二呢?但是朱元璋又不能越過老二把皇位傳給老三、老四。因此,他只能隔代傳位,把皇位傳給了老大的兒子朱允炆。

事實上,上述說法並非主要原因,朱元璋立皇太孫為皇儲,既不是出於對太子的厚愛,也不是出於對秦王的厭惡,而是與分封制有關。

時下諸子已各自封藩,如果讓秦王當皇儲,那秦藩由誰繼承呢?太子一脈又該如何處置呢?如果讓太孫和秦王互換,則破壞了朱標與朱樉的倫理順序,與禮法不符。

可見,如果立秦王為太子,將會產生許多麻煩。

朱元璋是一個思維僵化的人,他希望一切都按部就班、一成不變,不喜歡變化,因為穩定將帶來和平,而流動易產生動亂。這不僅體現他對藩國的安排上,他希望太子一系永遠是皇帝,而諸王一系永遠是藩王,這樣才不會出現混亂,以為萬世典範。

此外,如果立秦王為皇儲,也與朱元璋對國家的整個戰略布局不符。當時朝廷有一部分人主張定都西安,洪武二十五年朱標死前赴陝西考察,即有調研在西安建都的可行性的目的。朱標死後,朱元璋立秦王為太子,即符合兄終弟及的原則,又可以順勢定都於西安。

但是這樣一來,整個國家的戰略重心將會移至西安,江淮一帶將成為邊區,不利於對這一地區的統治。軍中大量出身於江淮一帶的將領很可能會利用這一統治薄弱的情況在其故鄉起事,對朱明王朝構成威脅,這是朱元璋後期最為擔心的事情。

七月,朱元璋讓朱樉回到陝西,這實際上也等於否決了他的繼承權。九月,朱元璋宣布傳位朱允炆。

這一決定帶來了許多後續問題。

朱允炆是一個弱主,而他的幾個叔叔歷經戰陣、年富力強,中央與藩王實力對比不利,這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藩王有窺視皇位的野心;二是朱允炆有削藩的動機。

這兩件事都是朱元璋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在他執政的最後時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有關的教育,勸朱允炆不要削藩,勸藩王不要窺視皇位,兩下各安生理,以免發生內鬥為外人所乘。

不過,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忽略了皇位的極大誘惑力,以及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力,朱允炆和朱棣最終還是因為皇位之爭發生了他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推薦閱讀:

兒子,你今天100歲
「女兒像爸兒子像媽?」寶寶智商相貌遺傳了誰
【兒子歸來】(上-中)
開心十分:農曆初七晚上,爸爸問兒子:你說,月亮的直徑是多少?
喜歡殺宗室的皇帝,28個兒子無一倖免,徹底絕後

TAG:兒子 | 用心 | 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