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治驗: [[麻杏石甘湯治驗:2005年,我...]]
08-01
麻杏石甘湯治驗:2005年,我在岸堤,一公姓老人,男,年60多歲,初病時頗似外感,有低熱,頭微痛而不重,稍有咳喘也不重,其主要癥狀就是這三項。在本村衛生所,醫生按外感治,掛「吊瓶」三天,無效。來找我診療,體溫在37.5左右,除脈顯滑數,肺中有少許喘鳴音而外,其它無異常。我改用先鋒黴素,又靜點三天,仍無效。患者自己提出要去縣醫院檢查,於是去了縣醫院。縣醫院也沒有查出其它原因,勸其住院觀察治療,住院15天,病情始終如此,也沒好,也沒轉重(這也算是一個奇怪病例)。於是患者自動出了院,只是自己每日服一些消炎止咳藥而已。時在中秋節前,他到藥房來買葯,我問:你病好了沒有?回答說病情仍如舊。我勸其服中藥:為開麻杏石甘湯:麻黃10g、杏仁10g、生石膏50g、甘草10g、開5劑,(因我中秋節回家),囑其服後如無副作用,就一直服完,如有副作用則停葯或打電話問我。半月後再見到他時,喜曰:葯服完即愈。春節時,我回家過年,原來的鄰居郭xx之妻黃xx,來我家請我診療:證同(公姓老人)而證狀更輕,喘也不太明顯,已治半年不愈,醫生的診斷和治療藥品五花八門,總不見效。自己懷疑癌證?到臨沂去檢查,ct、核磁共振都做了,光檢查費就花了500多元,仍查不出有什麼大病。診其脈滑數,視其舌質舌尖紅,觀其胸,呼吸起伏似有微喘。問其喘嗎?答曰:自己感覺胸中憋悶而且煩熱,時有「心慌」,不知是不是喘。因有上例經驗,徑用上方,二劑病癒過半,四劑脫然。按:據方劑書所論,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治熱郁於肺,發熱口渴,咳逆氣喘,甚則鼻翼扇動,苔黃,脈滑數等。近人常用此方治肺炎高熱伴咳喘,小兒麻疹合併肺炎,(中醫稱疹毒內陷)燥疫白喉初起等,都有很好的療效。須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以前雖得過外感,但早已忘記了。自己也回憶不起以前是否得過外感,又因為此時沒有明顯的發熱癥狀,或癥狀都不太典型,所以往往令人易於忽略(如例2)。但如果醫者能夠審查細微,還是能做出正確診斷的。此方歷來也有爭論,有認為此方所治應以病人有「大熱」為是,如柯韻伯《傷寒來蘇集》就直接改為「無汗而喘,大熱者」。但觀《傷寒論》原文:.....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63)(162),此似以病人喘而「無大熱」者為主治。王泰林說:(此方)「用麻黃是開達肺氣,不是發汗之謂,重用石膏,急清肺熱以存陰,熱清喘定,汗即不出而陽亦不亡矣。且病喘者,雖服麻黃而不作汗,古有明訓,則麻黃乃治喘之要葯,寒則佐桂枝以溫之,熱則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執有汗無汗也。」(《王旭高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究之此方所治,乃風寒外侵,毛竅束閉而致氣不得宣通,郁而化熱所致的喘咳,或自覺有喘憋感,而脈顯數、滑,舌紅(按有的患者只是舌的兩邊或舌尖紅赤),至於有無發熱或熱的高低、有汗無汗則都可以用之。根據臨床經驗,無汗而喘者,為熱閉於肺,石膏可三倍於麻黃;若汗出而喘者,為熱壅於肺,宜重用石膏,石膏可五倍於麻黃,又此方中甘草的用量,據蒲輔周先生的經驗說:須與麻黃相等,少則麻黃髮散力過大,多則牽涉麻黃的力量,處方時可注意及之。此方與麻黃湯的麻黃配桂枝治風寒咳喘,雖葯僅一味之差,但有表裡寒熱之不同。《傷寒論》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也有汗出而喘的癥狀,但該方所治乃是素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又得了「桂枝證」,為了照顧「宿病」而設,故易於鑒別。還有小青龍湯證也治喘咳,小青龍湯證是「外受風寒,內有痰飲」之證,痰多為水樣痰,清稀而量多,治宜「溫化」,不可混用。詳細鑒別,俱有專書在,此處不多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誰該為憲法學家「剽竊」負責?(中國青年報 2005-11-30)
※2005-04-24徐光耀:我與丁陳反黨集團
※【燕趙上海散步】之三十五——2005年05月13日海派文化街——福州路
※2005年六大轟動婚禮(圖)
TAG: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