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星空,你也可以這麼拍!
馬踏飛燕奔蒼穹,
瑤池天宮觀河星。
滿天繁星下暢談人生的貝都因人
仰望星空使人著迷,人類的飛天夢也從未止步,不論是古時傳說,還是現代科技,我們總是對無盡的宇宙充滿嚮往與渴望。
拍攝星空,算是一種實現夢想的方式,在萬星點綴的蒼穹下架起相機,擷取最美妙的瞬間,彷彿可以把一切光影收入囊中。
星空攝影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深空攝影和星野攝影。前者主要以拍攝深空天體為主要目的,屬於專業性較強的拍攝方法,後者主要以自然景觀或者人為前景來拍攝, 以星空或者星軌作遠景。
星野攝影由於要突出前景,同時又需要拍攝儘可能多的星空,所以常會選用超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一般常見的焦段在14mm-35mm之間,並且光圈越大越有優勢。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各焦段拍攝星野的特性及優劣。
14mm/16mm這樣的超廣角焦段應該是最常用的星野攝影焦段,因為它們能最大限度地在單張照片內記錄大部分天空,囊括儘可能多的背景。特別是在拍攝夏季大銀河(蟹狀星雲帶)的時候,超廣角是不二之選。
14mm焦段的單張豎排星空,能囊括儘可能多的內容
運用超廣角焦段拍攝星空的優勢在於可以涵蓋更多的星空,地景/前景能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另外,在黑暗中構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因為足夠廣,所以視角不會出現太多偏差。所以,用超廣角焦段拍攝星軌時,即使沒有非常準確地對準北極星,也能拍攝到同心圓,有更大的可控空間。當然,前提是在找對方位的情況下,這裡分享一個小貼士,北極星位於北斗七星勺口的延伸線方向。
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星空也存在著不足。首先是畸變問題,如果前景與拍攝機位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會有明顯畸變。其次,由於較廣的視角,容易受到畫面中其他人造光源的影響,從而造成畫面中出現不那麼討喜的光暈。還有,超廣角鏡頭並不適合進行多張拼接,容易出現較為嚴重且不可修復的拼接裂痕。
16mm端平視角拍攝就有較為明顯的畸變
常見的普通廣角焦段有24mm、28mm、35mm等,不如超廣角那麼廣,畫面衝擊力也相對小,但是一般可以做到比較大的光圈(像35mm/f1.4),且有更平均的像場和更好的畫質。
廣角鏡頭成像優異,銳度高、對比適中;相對於超廣角來說像場邊緣畫質更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星空圖片的質量;良好的畸變控制,拼接後可以得到超高像素的高清星空影像。
當然也有局限性,之前提到的視角不夠廣的問題,無法單張就拍攝到滿意的大銀河。而且,由於要拼圖所以曝光時間不能太長,需要相應提高感光度或加大光圈,這些都或多或少影響一點畫質。如果以人物作為前景格外要注意,由於視場較小,人物的輕微晃動更容易造成鬼影。
上面兩張圖均由普通廣角鏡頭拍攝,然後拼接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攝時應盡量選擇定焦鏡頭,因為相對於變焦鏡頭,定焦有著更大的光圈和更為優異的畫質。
魚眼鏡頭是一種視角接近或等於180°的鏡頭,焦距為16mm或者更小,屬於廣角鏡頭的特殊型號。「魚眼」是它的俗稱。為了達到最大的視角,前鏡片曲率大,厚度小,且呈拋物狀向前凸出,與魚的眼睛頗為相似,「魚眼鏡頭」因此而得名。這種鏡頭可謂星野攝影的制勝利器——根據銀河在蒼穹中的位置,魚眼鏡頭可以自然而然的拍出銀河的弧度,使照片充滿戲劇感。
使用魚眼鏡頭寬廣而帶有特殊畸變的視角,可以製造獨特的視覺體驗,極近的對焦距離也為拍攝提供了更多可能。但是由於其獨特的鏡頭畸變,掌握不好容易導致構圖怪異;同時,在光圈較大的情況下景深較淺,需要對被攝物體(一般指前景)進行精細對焦,否則容易出現脫焦。
如果大家像我一樣喜歡使用魚眼鏡頭進行星野拍攝,那麼只需要做一件事兒,那就是打開腦洞,大膽嘗試。
以上是筆者對星野攝影的拍攝心得,超廣角、廣角、魚眼,不同的焦段應用於不同的場景,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題材,也有自己熟悉的攝影器材,攝影完全沒有必要拘泥於某一種模式。不管使用哪一枚鏡頭,都需要你親身去摸索,構圖、光圈、機位,這些經驗都需要一點點積累,不斷去嘗試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視角和最優畫質。
推薦閱讀:
※今夜星空燦爛陳武光
※為什麼看到宇宙或者星體的大圖就會害怕的不行?
※為什麼看星空心情會變好?
※【極致星辰3-4月集錦】三神山圓夢同框
※漫步中國星空
TAG: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