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青春 無悔的選擇

圖為5月16日,魏華偉(中)在村草莓種植基地和村民商量下一步發展大計。 魏剛攝

  2012年9月12日,大學生村官工作會議在中組部3樓報告廳舉行。

  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魏華偉走上發言席,以《無悔的選擇》為題,彙報了自己在「艾滋病村」服務群眾、發展經濟的成長曆程。「我願把所有的熱情奉獻給我熱愛的農村,選擇村官之路我無怨無悔。」話音剛落,經久的掌聲在會場回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無悔的人生追求喝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把艾滋病患者當親人的高尚情懷喝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直面挑戰敢於擔當的奉獻精神喝彩!

  ……

  讓我們循著魏華偉的成長足跡,去感知他別樣的青春風采。

  選擇農村,

  只為堅守理想信念

  魏華偉說:到農村去是對年輕人的考驗,只有堅定理想、堅持信念,才能戰勝困難,堅持到底。

  報名當大學生村官,並非魏華偉的衝動之舉。

  在母校清華,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實踐、就業實踐、短期掛職、科技服務與志願者服務等多種實踐活動,認識到「只有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才能收穫有意義的人生」。當得知中組部等有關部門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的計劃時,他的心動了——這是一項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人才戰略工程。「但我來自農村、背負著父母的殷切希望,要放棄唾手可得的城市工作機會,再次回到農村,是否是最佳選擇呢?」

  清華法學院黨委書記李樹勤老師知道了他的猶豫,多次找他談話。「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越能鍛煉人的成長。因此,無論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選擇比較艱苦、人才相對缺少的農村工作,更加容易得到持久的鍛煉和提高。」反覆咀嚼老師的一席話,魏華偉終於下定了當村官的決心。「我的內心告訴我,我的情感在農村,我的事業在農村,我的未來在農村。我不想一個人走出農村,我要通過全心的付出來改變農村!」

  開始,他被分配在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村子,但他主動申請到全國重點幫扶的「艾滋病村」文樓,理由是「一般人不願去,所以更需要人才。」

  文樓村轄6個自然村、17個村民組,總人口3693人,其中艾滋病毒攜帶者佔全村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一般人是躲著文樓村民的,外村的親戚甚至和他們斷絕了往來,文樓村民外出打工也不敢自報家門。

  2008年9月17日,魏華偉入駐文樓。出乎意外,他聽到的並不是歡迎聲。有個老黨員問他:你是來鍍金的吧?話語中充滿了不信任。村民程國富更是直截了當盯著他說:「小魏,干好了,你走時我們敲鑼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磚頭砸你走。」

  面對質疑,魏華偉沒有辯解。他想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紮根文樓的決心。

  有一次,當村民正在聊天的時候,魏華偉走過去。一個老大爺起身要給他搬凳子,魏華偉卻一屁股坐到了磚頭上。旁邊的群眾開玩笑說,「小魏,這才是一個好乾部。」魏華偉笑了笑,「我和大家一樣,也是農村長大的。」正是從這些點滴小事開始,魏華偉和村民越來越「對味」兒。只要一有空,他就走村入戶與群眾聊天,在田間地頭與群眾攀談。看到哪家正在幹活,他就過去幫一把。村裡有人頭疼發熱,他就主動去慰問。遇到陰雨天,他四處奔波,看莊稼是否被淹,看農戶房屋是否漏雨。入村僅2個月,他就走遍了17個村民組,把全村700多個農戶一家不拉地走訪了一遍,對文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儘管工作打開了局面,但艾滋病的陰影一直困擾著魏華偉。特別是2010年,一位和他朝夕相處的村幹部發病10天就驟然離世,這位文質彬彬的小夥子真的嘗到了害怕的滋味,但又不能隨意流露出來。他悄悄去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身體,發現沒問題,才鬆了一口氣。此後,縣委組織部的同志安慰他:艾滋病傳播途徑很嚴格,你不用擔心。清華的老師也表示:有困難就跟我們說!「組織上給我關心,母校老師給我打氣,幫我渡過了心理難關。」而在他的內心深處,遠大的理想始終是最強大的精神支撐,是永不言悔的堅守!

  百折不撓,

  只為甩掉貧困標籤

  魏華偉說:農民渴望致富,當村官就要帶領群眾加快發展,千方百計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貧窮是文樓曾經的標籤,許多人賣血感染艾滋病,窮是根子。到文樓不久,幾個村民就找到魏華偉,「魏書記,我們病號出去打工受歧視,重活又幹不了,你能不能引進幾個項目,讓我們不出門就能打上工?」看著村民期盼的眼神,魏華偉下決心要為村民叩開致富之門。

  2010年,魏華偉通過清華校友聯繫了一家節能燈生產廠到村裡投資,但廠家一聽說艾滋病,便一口拒絕了。

  外面的企業不來,只有自謀出路。魏華偉和村「兩委」班子經過認真分析,決定利用文樓多年的蔬菜種植傳統以及靠近縣城的地理優勢,發展大棚種菜。但是大多數村民有顧慮,不願當「出頭鳥」,甚至有人說:「咱不會技術,萬一搞不好,這個白臉書生拔腿走了,留下爛攤子不還是咱收拾?」魏華偉對症下藥,先是帶領5名態度比較積極的村民到上海參觀學習,後又組織有種菜經驗的種植戶到河南省汝南縣、臨潁縣等地實地考察,並請來專家現場為村民解疑釋惑。花了半年時間,魏華偉前前後後開了29次會,才讓村民相信了他。開了眼界、有了底氣的村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文樓村歷史上第一個由18戶村民組成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誕生。其中,7戶農民率先建起了7個溫棚,開始了番茄、黃瓜、草莓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每個溫棚經濟效益5萬多元。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村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全村蔬菜種植很快發展到500多畝。如今,附近的鄉親提起文樓村都不再說「艾滋病村」了,取而代之的是「蔬菜專業村」。村民雷鐵山說,「魏書記當初讓我建棚,我怕賠本不敢幹,他到我家跑了七八趟,我老伴還罵過他,現在掙錢了,文樓人抬不起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真不知怎麼感謝他。」

  文樓是個農業村,通過論證,搞良種基地有便利的農田水利條件,是個很好的發展路子。魏華偉四處奔波,終於在本縣找到了一家種子公司。剛開始公司負責人挺熱情,但一聽說是文樓村,立即打了退堂鼓。魏華偉並不灰心。偶然一個機會,一位清華學長告訴他,駐研種業有合作意向。興奮的他立馬來到駐研種業吳總的辦公室,提出邀請他們建立良種基地的願望。也許是由於那位清華學長的面子,吳總當即爽快地答應了。可過了兩天,吳總口氣卻變得有點遲疑了,因為他聽到了文樓村的一些負面傳聞。魏華偉只得再次登門,掏心掏肺地說:「這是我引進的第一個項目,鄉親們聽說了都很興奮。我不能讓鄉親們失望,你一定要幫我這個忙!」吳總終於握住魏華偉的手,說:「我們合作一次吧,就為了你的這份心意!」駐研種業500畝良種基地項目順利落戶文樓。魏華偉「三請專家」的故事也在當地傳為美談。  

  魏華偉在村幾年,文樓年年都有新的致富項目,一批村民從中受益。2010年,魏華偉在外地學習時,發現種白金瓜周期短、見效快,就與武漢一家公司合作,簽訂了一個最低保護價,鼓勵村民試種30餘畝,每畝增收1500元;接下來,他談判轉包村裡的菌種廠,解決了50餘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引進江西海通集團投資500萬元在文樓建立飼料廠,30多名群眾就近打工。通過一個個項目積累,文樓人的收入正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真情服務,

  只為扶貧扶志並行

  魏華偉說: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得到的不單單是信任與擁護,那種因為自己的努力幫村民解決困難的滿足感是金錢買不來的。

  在其他鄉村,幹部不吃群眾的飯是廉潔自律。但在文樓,不吃群眾的飯,就是歧視的表現。了解到艾滋病患者的這一敏感心理,魏華偉總是盡量滿足村民的「吃請」。

  文樓村6組村民馬大娘,身患艾滋病,還經常上訪。子女大學畢業後在城市落戶,感覺母親丟了自己的臉,要與她劃清界限。備感孤獨的她一度對生活感到絕望,幾次想服毒自殺。魏華偉得知後,一次又一次登門看望談心,與她同吃一鍋飯,幫她解開思想疙瘩。同時積極與其子女溝通,消除了親人之間的隔閡,一家人又過起了和和美美的日子。如今,馬大娘種植蔬菜之餘,常到村委大院健身、跳舞。她逢人便誇:「華偉就像我的親生兒子一樣。」

  有一件事,讓魏華偉成了村民「可以掏心窩子的親人。」他剛到文樓,正趕上村裡木耳大豐收,但10萬多斤木耳堆在倉庫里無人問津。看著村民們愁眉不展的樣子,魏華偉坐不住了。他找領導、同學、朋友幫忙,又自掏腰包在鄭州的超市和批發市場推銷。因為連續奔波,飢一頓飽一頓的,他突發急性闌尾炎,倒在了鄭州街頭。住院做完手術,第二天,虛弱的他就拖著病體繼續為木耳找買家。平煤集團和義煤集團看他「用命工作」,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全部收購了這批木耳。這件事深深打動了文樓人,村民程廣華說:「華偉,這次你為俺文樓立的功真不小啊!」

  魏華偉注意到,由於社會各界的支持,文樓村的物質條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村民們稍不如意就上訪,遇事等靠要的思想並沒有根本改變。「脫貧致富不能光靠物質上扶貧,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扶志。」於是,他在帶領村民鼓錢包的同時,又在文化建設上動起了腦筋。因為他深知,健康活躍的文化生活,是精神療傷的一劑良藥,能有效喚起人們的自信和創造力。

  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先後10多次跑到上級文化部門、圖書發行單位協調,「磨」來了一批健康有益的圖書。村委會新建了「農村書屋」,藏書達到3000多冊。白天參加勞動、晚上讀書學習成了村民的新習慣;針對村民的健康需求,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裡新建了文化廣場,配備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健身器材,群眾健身有了很好的去處。

  文樓有個腰鼓隊,30名隊員中不少是艾滋病患者。為了更好地發揮腰鼓隊的作用,魏華偉樂於「跑龍套」。他們想提高打腰鼓的技術,魏華偉就去縣裡找來老師;他們想組成一個軍鼓隊,魏華偉就去文化部門爭取軍鼓、衣服等等。每逢春秋季節,腰鼓隊晚上就在村委會門口的小廣場上演出,吸引不少群眾觀看。激情的鼓點,不僅活躍了村裡的氣氛,也讓不少艾滋病患者煥發出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現在腰鼓隊已能自編自演30多個文藝節目,每年縣裡舉辦文藝匯演,他們都會參加並多次獲獎。

  文樓群眾對文化生活有著熱切的渴望。村裡部分會唱戲的村民,自發組成了一個小劇團。魏華偉不時上網下載小品、秧歌等資料幫他們排練,還經常幫忙張羅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劇團除了傳統劇目,還把孝順父母、自立自強,以及黨和政府對「艾滋病村」的救助等現實內容編排進去,提升了村民的精氣神。「劇團雖小,但是意義重大。」魏華偉介紹說,小劇團是村裡開展宣傳教育的一支生力軍,對村民可以寓教於樂,對外可以展示文樓的精神面貌,增進社會對「艾滋病村」的了解。「一定要讓大家看到,文樓村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

  加強學習,

  只為涵養工作本領

  魏華偉說: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要想做好就要拜群眾為師、勤於學習,用知識開拓思路、涵養本領,使自己的村官之路越走越堅實。

  文樓村曾是有名的上訪村。魏華偉發現,這是由於民主管理沒有得到落實,公平公正難以保證,惹得群眾心氣不順的緣故。

  在省里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之際,魏華偉藉機倡導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村裡重大事項規範化管理。

  河南省衛生廳駐村工作隊每到過節都會給文樓村村民發放慰問品,但如何分配成了難題。艾滋病患者說,社會捐助是給患者的,健康人不應該有;健康人說,病號影響了全村的經濟發展,讓他們受到連累,慰問品也該有份。2012年春節,工作隊送來了1400壺食用油。魏華偉組織召開「兩委」班子會議達成初步方案,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方案,終於達成了一致:艾滋病病人每人一小壺,其餘部分按照繳納新農合的人數平均分配,每人2.8斤。這次分油,第一次沒有村民告狀。

  不光分油,村菌種廠年終分紅、良種基地試點等諸多事項,都照此辦理,黨員群眾一致擁護,大家心裡都很服氣。過去「群眾見了幹部想發火,干群一說話就吵架,幹部一辦事群眾就猜疑」的現象不見了。

  其實,村務管理更多時候是處理一些繁瑣的小事。村民問建房的事,他就積極幫助了解相關政策;鄰里鬧矛盾,他就登門耐心做「和事佬」;村裡修田間生產路,他就跑前跑後爭取上級扶持。即便是這些瑣碎的小事,擅長思考研究的魏華偉,也從中總結了許多科學管用的方法,比如,取得村幹部理解和群眾信任應堅持「三要」、「三多、「三不」,即要虛心、要耐心、要多看別人長處;多看、多聽、多思;不隨意評論、不隨便許諾、不傳話。用這些務實的理念和方式,他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

  從一個法學碩士到基層工作的行家裡手,魏華偉的秘訣就在於不停地學習。在文樓的空閑時間,尤其是晚上,魏華偉都花在看書上。在他簡陋的宿舍內,放著《毛澤東文選》、《資治通鑒》等五六十本經典著作。不管翻看哪一本,都會發現魏華偉在裡面不少地方做了感想筆記。「比如說,《毛澤東文選》裡面有很多做農村工作的方法和辦法,還有很多處理問題應該遵循的原則、立場、態度和策略,反覆讀可以提高政治素養,豐富工作方式。」在2011年中組部舉辦的培訓班上,魏華偉向新入行的大學生村官傳授自己的獨特經驗。

  如今的文樓,村莊整潔平靜,沒有一個健康人再感染艾滋病毒,大家都在一心一意奔著好生活。而這一切,無不浸透著魏華偉的智慧和心血。「以前有大學生來過俺村,但一年後就走了。沒想到魏書記一個研究生,能在村裡住這麼長時間。他把大夥領上了一條好路子,他是俺們文樓的主心骨。」土生土長的文樓村幹部劉根柱,跟記者實話實說:「但我們也不忍心老拖累他,人家到現在還沒找對象呢。」

  「你後悔嗎?」這是魏華偉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每一次,他的回答都驚人一致,「我不後悔,也許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我也有很多收穫。經受了艱苦環境的磨練,知道了中國發展之不易,人生之不易,等於上了一次社會大學。這些寶貴的財富在別的地方是得不到的。」


推薦閱讀:

三個青春的關鍵字
10歲孩子青春期教育方法
青春是一道淺淺的傷痛

TAG:青春 | 選擇 | 無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