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膚進化史——臉上有粉,心裡安穩? | 大象公會
為了美化或改變自己的膚色,人類做出過種種超乎尋常的努力,甚至不惜以健康為代價。
文|張穭元
女明星什麼時候最想殺掉攝影師?除了走光、素顏,以下幾個被照相機記錄的瞬間,足以讓她們把化妝師一併剷除。這種含有礦物成分的化妝品如果塗抹不慎,肉眼雖難以察覺,鎂光下則會出現被十個粉筆頭砸在臉上的奇效。
▍女星「車禍現場」
粉底是女性自信的源泉。不只是女明星,1978年後中國政要的夫人年齡普遍較大,妝面傾向於維持飽滿圓熟的「旺夫相」,粉底要比膚色白一號左右。
▍夫人們的妝容對比
膚色是全人類共同的信仰。現代化妝品工藝的背後,是人類幾千年的膚色改變史。在膚色審美上,往往是下層模仿上層、女人滿足男人,越在審美鏈下端的人,付出的代價就越沉重。
幸福的蒼白色
怎樣改變膚色?大體無外乎兩條思路,要麼在皮膚上塗抹粉底,從外增白;要麼服用或塗抹讓皮膚本身變白的物質。
但這兩條都未必奏效,「美白」是一套複雜機制,基因決定膚色各異,再厲害的化妝品也不可能將黑人永遠漂成白人。即使是現代科技,也無法完美解決美白需求——想變白,既要抑制黑色素細胞,又要減少已經生成的黑色素,還要阻斷黑色素的傳遞,最後還要做好防晒。而且,血管型黑眼圈中的皮下脂肪變薄等原因也會導致皮膚變黑。
即使當下大熱的「美白針」,效果一般也只能維持兩年左右,並且有一定限度。能讓人「速效美白」並且「黑人變白人」的化妝品,都無法做到安全無害。
▍市面上號稱「瘋狂美白」、「御用秘方」的「美白針」廣告
但與變白相比,健康可能沒那麼重要。
早在中世紀,白鉛粉就成為美白的首選。當時的歐洲人以一臉略顯病態的蒼白為美,認為是貴族的象徵——只有他們不用體力勞作,出門還有舟車傘蓋。由於蒼白的皮膚上隱現的藍色靜脈,歐洲至今依然稱貴族為「藍血」。
除了強效遮蓋力之外,輕微的鉛中毒也可以使臉色由內而外地蒼白。更有效的是用水蛭放血,能快速產生駭人的慘白,省去了繁瑣的化妝程序。
白鉛粉最著名的客戶是「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每次出門都要擦上厚厚一層白鉛粉。一時上行下效,女皇的白臉成為時尚符號,貴族婦女們甚至組織俱樂部分享「塗白」經驗。
▍身著加冕禮服的伊麗莎白一世
但鉛對皮膚和身體的傷害是驚人的。鉛中毒會導致皮膚粗糙、變暗、皺縮,牙齒腐爛,之後不得不用更多的白鉛粉來修補。
抹白粉的不止是女人,到了18世紀,路易十五也帶頭號召男士塗白鉛粉。這一時期,女性審美定型為慘白的臉、鮮紅面頰、亮得泛光的眼睛,宛如肺結核患者彌留之際,被稱為「肺結核妝」。
美白技術這時又有了新進步——女性開始流行用一種鉛、汞、硝酸銀和氧化鋅製成的粉底,同時還出現了內服的美白靈丹——白堊,當時粉筆的主要成分。
隨著蒼白膚色在大眾中的普及,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它終於不再流行,白鉛粉成了輕浮女性的象徵。1890年代,插畫家吉布森繪製了當時對女性的理想審美——「吉布森女孩」,梳著高高的髮髻,膚色自然柔和。
▍「吉布森女孩」
美黑急轉彎
雖然蒼白不再流行,但在歐美白人中,白皮膚仍是大眾審美的坐標,當時的女明星仍以一臉無瑕的粉底為榮。但到了20世紀40年代,白人上層社會忽然不流行美白,開始美黑了。
晒黑最初並非為了美,而是出於保健目的。十九世紀末,美國醫生約翰·哈維·凱洛格製作出了第一台晒黑床——不過那時用的是弧光燈而非紫外線燈——並發現它能治療一些疾病。凱洛格一生髮明無數,除了美黑,他還發明了玉米片、花生醬、電熱毯,并力推包皮環切術和石碳酸「治療」女性手淫的療法,以幫人禁慾。
「光療法」迅速普及開來,1903年丹麥醫生芬森還憑藉光療法對狼瘡的治療,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樣,在1903年,德國人賀利氏也造出了第一個發光頻率可供晒黑用的紫外線燈管。直到今天,德國的賀利氏公司依然有很大一塊營業收入來自紫外線燈。
而晒黑療法進化到晒黑時尚,一般要歸功於可可·香奈兒——1923年香奈兒從法國南部海岸巡遊回來,皮膚曬得金棕,由於香奈兒本人在時尚界的地位,這一形象很快造成了對鉛白色「維多利亞風」的反動。時尚人士、藝術家紛紛加入「健康的金棕色」隊伍。
20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汽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和普通人的假期保障,歐美國家興起度假大潮。據統計,當時法國人口僅6000餘萬,卻擁有400餘萬張旅店床位;美國3億人口,保有900萬輛房車,大約每10家就有一輛。
熱愛陽光的歐美中產,度假首選是海灘、山野和農場。暑假過後,滿大街白人都曬出一身古銅色,並以此為傲。美黑此時終於成為中產階級的代名詞。
▍埃菲爾鐵塔前各種裸曬的歐洲人
度假潮之後,美黑熱全面流行,即使沒錢沒閑度假,也可以用促進黑色素分泌、「保證快速均勻晒黑」的晒黑霜彌補,紫外線晒黑機也在此時進入美容院。即使有研究表明,女性使用晒黑機會使患皮膚癌的風險顯著增高,依然擋不住大眾的美黑熱情。
▍港星古天樂為什麼選擇忽然將自己晒黑,一直是娛樂圈一大謎團
晒黑機對皮膚健康的傷害,歷來是醫學界的爭議點。美國約有四分之一的13~19歲白人青年使用過晒黑機,有十分之一的青年每周都曬。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了20多項研究,發現30歲以前開始使用晒黑機的人,比其他人群患上致命黑色素瘤的概率多出75%。
第三世界的美白風潮
西方白人忽然轉向了「美黑」風潮,「第三世界廣大人民群眾」仍然喜愛美白,連黑皮膚的非洲、非裔女性都進入了美白的大潮。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南非大概三分之一的女性使用美白產品,其中包括大量非法的、有毒有害的產品。在中國(包括港台地區),這一比例為40%,印度更高達61%。
▍網友模仿的唐朝仕女妝容
出於膚色審美的傳統——白皮膚象徵不用體力勞動的貴族、蠟黃與「高原紅」都是底層的標誌,東亞人一貫以白皮膚為美。早在戰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使用米粉或鉛粉來增白,並根據以形補形原理髮明出美白食補。傳說楊貴妃還把「三白粉」(白芷、白茯苓、白芨)做成了面膜。
▍網友仿照古法,使用米發酵做出的粉底,似乎不太成功
日本的傳統妝容則更為誇張,貴族不論男女,都流行塗白面黑齒。這一奇特妝容曾被歐洲人形容為:染了黑牙的女人的嘴巴像是「開了口的墓穴」。
日本人對美白的執著持續至今,一般認為最早的化學美白產品就由日本人發明於20世紀早期。如今,化妝品生產開放的日本和韓國都成了美白產品的最大集散地。
引爆朋友圈的「微整形美白針」也流行於整個東亞。隨著中國的微商大潮,數十萬「韓國培訓整形專家」忽然一夜之間出現在朋友圈。今年7月,媒體曝光微整形培訓只要四五天、打壞不負責的醜聞,才勉強剎住這一浪潮。
亞洲女性雖然佔有最大的美白市場,但最想變白的還是黑人。
黑人傳統審美並不看重膚色,更在乎五官、體型以及裝飾。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種族偏見使黑人以白為美。同樣,非洲本土在歐洲人殖民後,白皮膚代表了較高的社會地位,黑人也開始崇尚起美白。
與中世紀的歐洲人一樣,黑人的美白夢同樣不計後果——非洲一位奈及利亞和喀麥隆混血的女明星登西亞,創立了品牌Whitenicious,專門生產一種效果驚悚的美白霜,能使黑人迅速變白。
▍登西亞自己,美白前和美白後
這款美白霜的價格同樣驚悚,30克的產品在電商中賣70美元,並且需要持續使用;在南非,每個療程的皮膚漂白賣590美元,一年需要進行多次,這意味著只有中產階級以上才「白得起」。
沒人知道這種美白霜中含有什麼神奇成分。一般而言,非法的美白霜中,經常含有1%到10%不等的氯化銨汞。它可以阻斷黑色素生成,起到「七天黑人變白人」的效果。但長期使用的結果跟伊麗莎白女王的「白鉛粉」差不多——汞中毒會導致皮膚受損,神經失調,患上癌症。
美白大潮中新的弄潮兒是朝鮮。今年2月,《朝鮮新報》報道稱,金正恩親自視察了朝鮮一家化妝品工廠,作出了「要研究世界最好化妝品」的指示。而朝鮮科學家也不負首長重託,開發出了國際領先的、可以美白殺菌防紫外線的「納米化妝品」和「幹細胞提取物」化妝品,以及泡著一整棵高麗參的「春香」爽膚水。
推薦閱讀:
※大象公會
※全世界都在紀念 500 年前的今天|大象公會
※誰欽點了五嶽|大象公會
※為什麼中國人好賭博? | 大象公會
※俄式抹黑術:怎樣不動聲色地打垮對手|大象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