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吳文輝:網路文學和閱文集團的未來還會好么?
「I will be back.」
1984年的第一部《終結者》中,施瓦辛格這樣說道。直到2009年上映的第四部《終結者》中,這句經典的台詞才從未來時態轉變為現在時態,此時屏幕上那個血肉模糊的肌肉男也已不是施瓦辛格本人,而是電腦特效的傑作。
相比之下,吳文輝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機會重返上海灘,說出那句「I"m back」。
就在昨天,由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聯合成立的新公司「閱文集團」正式掛牌,吳文輝本人則發出了一封充滿了自信的內部信,一連舉出了新集團在未來的8項舉措,但對比侯小強昔日在盛大文學推動的諸項改革,這份有心意但缺新意的內部信似乎很難讓人對「閱文」的未來感到如吳文輝本人一般的興奮。
一問:圖書搜索是否可行?
垂直搜索並不好做,但在吳文輝眼中,以網路小說為主的圖書搜索或許是個例外。客觀的來講,圖書搜索市場的盤子並不小,從百度指數來看,進入小說類熱搜榜單門檻是22000+,而最高的《平凡的世界》百度指數則為220000+,這樣的搜索熱度僅次於科技、汽車和熱點社會新聞,高於遊戲、娛樂和人物搜索。
但盤子大並不一定意味著盤子上面有蛋糕,如此巨大的流量大多數導向了貼吧和盜版站,真正流入起點、創世並轉換為付費訂閱的並不多。這種情況在移動端似乎更為嚴重,手機百度將小說搜索和閱讀作為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UC和閱文集團本家騰訊的QQ瀏覽器也毫不示弱,不遺餘力地向用戶推介其相關功能,但用戶在這些平台上搜索得到的小說來源大多來自盜版網站。
很多人並非付不起千字兩到三分的訂閱費,只是當用戶可以低成本獲取盜版小說,並得到不算太差的閱讀體驗時,一個書籍來源有限且需要付費的正版圖書搜索引擎的前景顯然不會太好。
這或許也就引出了吳文輝投入上億資金購買非網路文學內容的計劃,畢竟相比網路文學,用戶在閱讀嚴肅書籍時對排版和錯別字問題的要求會更高,對精排內容的需求也更大。
二問:擴充非網路文學內容的意義?
當然,通過引入非網路文學作品從而構建全面的內容平台並非吳文輝獨創的想法。早在侯小強主政盛大文學事情,當時的盛大文學就曾整合了包括3家線下出版社在內的非網文資源,涉足非網路文學內容,並通過成立雲中書城,試圖將一些線下出版作品引入線上。這些舉措也讓侯小強背負了外界「文青病」的指責。
吳文輝無疑是將當年侯小強沒有完成的事情往前又推了一步,就連其「在雲端之上建立一個無所不有、眾生皆享的最大電子圖書館」的想法,都和侯小強當初力推的「雲中書城」的名字和含義有幾分相近。
但問題是,花大價錢購入內容搭建搭建的新平台會讓用戶買賬么?網路文學和非網路文學內容在線上的付費習慣和付費用戶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將兩者整合很容易就會讓平台在調性上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閱讀本身就是一件品位各異的事情。
關於這一點,曾一度負責盛大文學的邱文友在去年7月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過類似的觀點:
「盛大文學過去將所有內容集中在雲中書城的做法是錯誤的,現在移動端都在強調個性化,起點的用戶就是看仙俠,紅袖的用戶就是喜歡看言情,將內容集中在一個App讓用戶漫無目的搜書的做法是開倒車。」
作為一個「志存高遠」的數字閱讀集團,吳文輝擴充非網路文學內容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在操作上顯然並不是那麼容易。在非網路文學內容另起爐灶就需要從頭開始和亞馬遜的Kinlde、多看、豆瓣閱讀甚至是京東、噹噹的電子書業務等競爭,但選擇和網路文學綁在一起又很可能陷入雲中書城的老路上。
三問:研發打敗Kindle的閱讀器?
很難想像吳文輝近10年的盛大職業生涯中受到了多少潛移默化的影響,但至少在研發「適合國人的閱讀終端」這件事上,他延續了盛大文學當初的想法,儘管這是一件在Kindle尚未入華之前都沒有完成的「壯舉」。
且不論做工質量,以及亞馬遜在Kindle的研發上投入了多少資源,就單單沖網路文學內容本身,也並不適合通過電紙書這樣的閱讀器閱讀。作為起點發展全歷程的親歷者,吳文輝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網路文學用戶的閱讀習慣,以及網路文學這種體裁本身。隨著網文字數越來越多,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儘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網文正在成為快餐化的娛樂流水線產品,但事實卻是如此。
2008年,《新京報》曾發表過一篇名為《今夜,請將網路文學遺忘 》的文章,作者孤雲在文中感慨日碼字上萬的寫手正在將網路文學的理想主義衝去,這篇文章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很快便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因為幾乎正是從2007、2008年起,網路文學進入了一個「大神輩出」的年代,商業化的熱潮很快讓人們狂熱,讀者也更願意在「一目十行」的小白文中陷入精神上的沉浸,甚至是高潮。
這樣的內容與閱讀習慣顯然跟電紙書有些格格不入。
或許在技術成熟、投入足夠的情況下,研發出一款在硬體上打敗Kindle的電紙書並不難,但如何讓用戶拿起新的電紙書才是問題。一方面,在電紙書格式通用性不佳的情況下,用戶在一個平台上購入了大量電子書後,平台轉移成本便被大大提高了,可以說電紙書的鐵杆用戶已經被Kindle、多看等平台瓜分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即便是亞馬遜自己都在將重點轉向平板和手機,電紙書似乎更像是重度閱讀用戶的必備,市場遠沒有智能移動終端普及那麼大了,在這樣的時機下選擇研發電紙書,這樣真的好么?
四問:付費訂閱是唯一的路么?
根據相關報道:
2004年,剛剛推出VIP訂閱模式不久的起點中文網擁有100萬會員,2萬作者,平均月盈利10萬(由此估算為年盈利超過100萬)。
2006年,併入盛大文學後的起點擁有600萬會員,6萬作者,全年盈利3000萬。
2015年,吳文輝在內部信中表示新成立的閱文集團擁有300餘萬冊圖書,1200名員工,近20億年收入。
這樣的成長無疑讓吳文輝感到欣慰,但對於大多數底層作者來說,這麼多年以來「萬訂」依然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因為只要單章小說的平均訂閱人次能夠破萬,基本上意味著作者可以憑藉這本書進入「大神」的行列。
當然,大多數人顯然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以起點精品頻道為例,坊間公認的進入規則之一便是訂閱數達到3000,而查詢一下不難發現,一周內正在更新的精品頻道小說數量僅為127本。哦,忘記了,每個訂閱作者只能獲得千字1分錢的稿費,以及全勤獎等補貼。這也就意味著倘若沒有在付費能力更強的移動端大賣或者像大神一樣賣出改編版權,作者本人的收入其實遠沒有想像中的高。底層寫手的創作激情被打擊或許才是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因為創作本身也是一個從生到熟的階段。
流量和收入大多流向了盜版網站和貼吧。這也使得關於網路文學是不是應該免費的爭論從未停止過,不過從吳文輝先生的內部信中似乎沒有看到這樣的可能,內部信中一再提及維護版權,但說的卻是作品衍生版權,而非打擊盜版。
或許免費是打擊盜版,甚至是構建一個大閱讀平台最好的方式。不妨對比一下起點熱門小說的評論區和這本書的貼吧,以《大主宰》為例,其正版小說的評論區中共有171013條主題,340476條回復,而其百度貼吧「大主宰吧」則有超過5800萬條帖子,很多老讀者甚至一邊在起點自動訂閱了這本書,但依然會到貼吧里看盜版書,然後和其他人交流。
相比千字幾分錢的訂閱,粉絲經濟所蘊含的能量顯然更大。
有趣的是,在2014年吳文輝入主騰訊文學之後不久,其旗下的創世中文網便推出了限時免費的方式,這幾乎成為了作者眼中整個網站最好的推薦位置,因為在短暫的免費過後,讀者和訂閱數都會大大提升。此後起點也將這一模式借鑒到了其網站。
虎嗅昨天撰文評價吳文輝構建「雲端之上」的圖書的抱負,與博爾赫斯的詩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暗合,但讀完吳文輝的內部信,以及他過去兩年中所經歷的種種,我卻想到了博爾赫斯的另一句詩:
「世界會變,但是我始終如一,我帶著悲哀的自負想道。」
I"m back.
作者微信公眾號:流光逐雲
點擊【閱讀原文】,可看標藍色部分詳細信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