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妙用修辭,文采出眾

2010-06-21 05:52:09|分類: (轉載:金之釵 日誌)

妙用修辭,文采出眾20世紀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仍很少有人能讀懂他的著述——「相對論」的意義。一次,有人要求愛因斯坦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相對論」。愛因斯坦是這樣解釋的:「你與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愛因斯坦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體驗過的真切感受來解釋高深玄妙的相對論的原理,簡單明了,一聽就懂,這就是語言運用中的修辭技巧。「這是我的狗」與「這是我的愛犬」描述的是同一個事實,但前者是客觀描述,而後者則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上述兩種情況中,前一類稱客觀性言辭,後一類稱感情性言辭。所謂言辭「著色」,就是指以感情性言辭代替客觀性言辭。客觀性言辭有準確、可靠的優點,但也有直接、單調的缺點,因此,常常需要用感情性語言來彌補它的缺點。談話中常用的語言修辭主要有以下幾種:1.比喻何謂比喻?正如戰國時期的惠施所說,它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在演講和談話中,恰當地運用比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戲劇性效果。比喻可以用來回答較為複雜的問題。當對方刻意用難以理解的道理來刁難我們時,我們就可以使用其他能相比喻的事例,來說明另一種道理,以此進行反駁。法拉第最初發現電磁感應的重要原理時,有人嘲諷他:「這個又有什麼用處呢!」法拉第詼諧地說:「剛生下來的嬰兒有什麼用呢?」法拉第就是用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最普通的事實作比喻,說出了電磁感應像新生嬰兒一樣前途無量的道理。比喻,作為口才表達的一種技巧,的確能夠加強表達能力。但是,在說話時必須運用得自然貼切,富於創造性,切忌濫用,否則,就會出現「比喻不當」的毛病,或落入老生常談的俗套。正如第一個把美女比喻成鮮花的人是一個天才,但第一千個把美女比喻成鮮花的人則是一個蠢材。2.比擬一位演講者在題為《國家、民族與正氣》的演講中談到:「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不僅用筆寫下了悲壯的詩篇,而且用生命寫下了壯麗的史詩,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是我們民族的千古絕唱,彈奏出了屬於我們民族的正氣之歌。」「寫」詩和「彈奏」樂曲,都是人的動作,但說話者卻讓「生命」這個抽象語詞接受了「寫」的具體動作;讓「詩句」接受了「彈奏」的動作。這就是在修辭學上被稱為比擬的修辭格。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說話的人有意識地把物當作人和它對話;或用適合於人的動作來讓物接受;或用適合於人的詞語來修飾物;或用陳述人的方式來描寫物;或以物的身份進行自述的修辭格,就叫比擬。作為口才施展的一種技巧,它基於聯想,富於啟發性而且又常常能把靜態擬成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因此,在說話中恰當地運用它,會收到生動、具體的效果,而且還便於表達感情。3.借代「學好ABC,到處都有用」,把ABC看作外語的特徵,藉以代外語;「目不識丁」,借「丁」字代全部文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雞犬」代雞犬之聲,因雞犬之聲屬雞犬所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兵革」代戰爭,因兵器披甲是戰爭所憑藉的物質條件。上述數例中,借用與代表的詞語之間,或以某種特徵相關聯,或以某一象徵意義相關聯,或具有某典型性的代表意義,或具有部分與全體的關係,或具有所屬、憑藉關係。這種不直接說出該人或該事物,而借與要說的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其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格叫做借代。說話中靈活運用借代這種技巧,會使說話人的話語更生動,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這不但說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還把與某人或某物有密切關聯的東西也說出來或暗示出來了,所以,這樣的話更能引誘聽眾去作聯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聽眾。4.誇張當描繪某人又高又瘦時,人們說他像根「竹竿」;當向醫生訴說你的病情時,你說發高燒,全身就像「炭火」一樣燙。果真人高瘦得像竹竿嗎?果真全身有炭火那樣高的溫度嗎?顯然是言過其實了。但是,這種言過其實,在聽者看來卻並不覺得是虛假的,相反卻加深了印象,這便是說話誇張的技巧。誇張是言過其實,但為什麼聽者不覺得它虛假呢?因為誇張也能突出事物某一性質較合理的地方,而且它常常與比喻、比擬等技巧結合在一起,聽話的人心裡自然有數。說話時,合理地運用誇張技巧,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既能加強說話的感染力,又能「啟動」聽者的想像力。所以,古人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俗人好奇,不奇聲不用也。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宜其惡,則聽者不愜於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誇張雖可言過其實,但不是浮誇,不能嘩眾取寵,更不能無中生有、信口開河。它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它之所以言過其實而又不虛假,其奧妙就在於突顯了事物的某一部分性質,不似真實而又勝似真實。另外,說話時運用誇張技巧時,人們要注意分寸,要讓聽者知道你在誇張而不是寫實;不要單純為了獵奇而強行誇張,像在作報告時,或介紹經驗等場合就不能隨意運用誇張技巧。5.雙關說話時,使用的每一個詞或每一句話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有時這種含義卻並不表現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上,而隱含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背後。而說話的人要表達的意思則恰好隱含在這個詞或句子背後。這便是雙關技巧。造成一語雙關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運用諧音法。有一次,一位小夥子向老人問路:「喂!去索家莊該走哪條路?還有多遠?」老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對小夥子的傲氣和無禮很不以為然,隨口應道:「走大路一萬丈,走小路七八千丈。」小夥子聽了摸不著頭腦:「怎麼這兒論丈不論里?」老人笑著對他說:「原來這兒是講里(禮)的,自從不講里(禮)的人來了才講丈的。」小夥子一聽就知道自己失禮了,老人正在婉言批評自己,連忙給老人賠禮道歉。在特殊情況下,不願明言指責,運用諧音法可達到委婉批評的效果。6.對比魯迅在《戰士和蒼蠅》一文中這樣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再完美的蒼蠅也不過是蒼蠅。」這裡魯迅把「戰士」和「蒼蠅」拿來比較,犀利地諷刺了那些誣衊革命者的所謂正人君子,以堅定的決心支持著那些投身革命的勇敢戰士們。把兩種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面貌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通過比較,可使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徵等更加突顯,並且鮮明地表現出說話人的立場和觀點。這就是對比。7.反語蕭何以謀反罪誅殺韓信後,又召集群臣,設下油鍋,要韓信的謀士蒯通當眾供認和韓信謀反的罪行,在這種特殊環境的營造下,蒯通無法直陳其詞,便用正意反說的方式,先數落了韓信的「十罪」,接著又列舉了韓信的「三愚」:「韓信收燕、趙、三秦,有精兵四十萬,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漢王駕出成皋,韓信在修武,統大將二百餘員,雄兵八十萬,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韓信九里山前大會戰,兵權百萬,皆歸掌握,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韓信負著十罪,又有此三愚,豈不自取其禍!」蒯通明為數落韓信的罪狀和愚蠢,暗則為韓信鳴冤叫屈,致使滿朝文武為之動容,贏得了眾人的同情,迫使蕭何難以下手烹殺。有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反語的修辭格,以此來擺脫不利的談話環境。8.引用在戰國時代,有一位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他為了使秦惠王採納他主張征戰稱霸天下的觀點,使用了旁徵博引的說理方法。他先詳盡地向秦惠王分析了秦國優越的政治、經濟條件和強大的軍事力量等國情,以此作為可進行征戰的證明,但秦惠王不為所動,漠視他的建議。蘇秦又列舉了歷史上的「五帝」「三王」等事迹,最後秦惠王終於採納了他的建議,這就說明事例既要廣博,又要不背離中心主題。一個人如果在演講和談話中巧妙地引用典故,也可以達到敘事論理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的戲劇性效果。當然,這也顯示了說話者的見多識廣。
推薦閱讀:

八字學堂:文采出眾看印星、食傷制殺事業成
語言有文采之如何使語言幽默風趣_孟氏芳鄰
圍城的文采
寫出文采(上)

TAG:修辭 | 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