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青少年「手機控」失控?

如何不讓青少年「手機控」失控? 1 2014年05月29日 新安晚報

以往的兒童節禮物大多是玩具、衣服、旅遊,如今,兒童專屬手機卻成為很多孩子的最愛,而青少年「手機控」也屢見不鮮。

一些家長對此憂心忡忡。不給孩子使用智能手機,擔心孩子被封閉在信息孤島;給孩子使用智能手機,擔心孩子迷失在信息海洋。對於那些痴迷於手機上網的學生,老師的階段性沒收和家長的掐斷上網功能等懲罰手段,均紛紛宣告失敗。

被手機「綁架」的童年

「手機是他的保姆和玩伴。」熟練滑動解鎖屏幕,下載並打開遊戲應用……2歲的小男孩提提,如今已是手機遊戲的「資深玩家」。「他現在不喜歡和小夥伴玩,一玩手機就是半個鐘頭,如果不給他玩,他就哭鬧不止。」提提姥姥無奈地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手機控」。2014年4月初,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少年宮聯合國內十五城市發布了《媒介與兒童-2013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狀況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兒童家庭中,普及率最高的是手機(97.8%):44.5%的兒童擁有自己的手機;84.8%的孩子明確表示自己擁有QQ;90.1%的孩子接觸過網路遊戲,其中42%的孩子每月均為網遊付費。

隨著智能手機使用者的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隨時享受到科技紅利。然而,沉迷於手機遊戲,不加甄別地下載含有不良內容的小說、圖片,被不法分子和不健康軟體誘惑,生活「脫軌」的案例時有發生。

小學教師郝利告訴記者,班上40人,近一半孩子配有手機。很多孩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偷偷用手機玩遊戲。「有的孩子用手機瀏覽到色情、暴力等『刺激』內容時,還會截屏保存,私下裡傳閱分享。」

被戲稱為「約炮聖器」的「搖一搖」和「陌陌」等手機APP,近年來使用者也有低齡趨勢。中學生小健(化名)坦言,自己曾用手機軟體「勾搭過妹子」。「現在很多學校旁邊,都有日租房和按小時收費的小旅店,不少同學都帶妹子去過。」

「我們班有70名同學,其中有65名同學都在用智能手機。他們主要在課間用、中午用、放學後用。但有些同學上課時也在用,尤其是非主科或對該科目不感興趣時。」陳老師是重慶渝北區某小學的六年級班主任,她最近一直因無法阻止學生上課玩手機而煩惱。

陳老師說,為了不影響正常上課,一些班級要求學生上課時將手機放到講台上,但是很多同學並不遵守,而老師也不可能對其搜身。一些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玩手機,一般情況下老師會把手機收了,然後讓學生的家長來取。但家長領回去之後立即又給了學生。如此往複,學生對違規上課玩手機也越來越不在乎。

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僅城裡存在手機「入侵」課堂的問題,農村中小學也面臨著同樣的煩惱。重慶秀山縣宋農中學是一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學校共有3個年級4個班,共計192名學生,其中一半以上是農村留守兒童。

宋農中學的張老師告訴記者,該校初三學生九成以上都在使用具有上網功能的智能手機。為了不影響學習,學校規定「學生周日返校時將手機交給班主任,周五回家時再拿回去」。但事實上,很少有學生把手機交上來。

不少家長煞費苦心。重慶鄭女士說:「我先是給他掐斷了手機上網功能,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他又開始上網了,原來孩子打電話給營業廳開通了上網功能。後來,我乾脆給他換了手機號碼,現在必須用我的身份證才能開通網路。」

2

家長的負面「榜樣」難辭其咎

「手機瀏覽網頁、下載應用和書籍時,缺乏相應的『守門人』,導致很多涉黃、暴力的內容都會被孩子看到。」中學教師王桂香指出,青少年好奇心強,人生觀、世界觀不成熟,受到不良內容的影響和教唆容易「跑偏」。

擔心孩子的視力、手機輻射、骨骼發育、迷戀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的人際交往……一系列的擔心使原本出於好意的手機,成為很多父母和老師的夢魘。

《媒介與兒童-2013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狀況調研報告》指出,「移動終端+移動網路+APP=更容易沉迷網路」,而「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新媒體,讓當代兒童成了不同於電視一代、電腦一代的「蘋果世代」。

「爸爸為什麼你可以玩手機,我不可以?」33歲的「奶爸」劉偉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玩手機遊戲時,7歲兒子的發問令他面紅耳赤。「很多時候家長只顧著指責和約束孩子,卻忘記自己以身作則。」

「聚會時掏出手機刷屏或玩遊戲,幾乎成為大人們的固定動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都是『手機控』,孩子怎能不跟著學?」劉偉擔憂地說。

「別因指尖的精彩,錯過身邊的親情」,很多人曾被這句話所觸動,但行動卻無動於衷。劉偉無奈地告訴記者,自己曾倡導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可很多朋友直言「做不到」,更有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家長沒必要控制自己」。

3

幫孩子「戒手機」應注意疏堵結合

過度使用手機首先對青少年健康有害。瀋陽盛京醫院眼科副主任夏麗坤表示,進行電子娛樂時,畫面明暗的變化會加劇瞳孔的急劇放大、收縮,增加疲勞度,而顯示屏的短波藍光也會加大眼底刺激,造成眼部持續疲勞。

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教師謝鷗指出,孩子長時間和機器相處,缺乏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對合作、競爭意識以及表達、抗壓能力等的培養和形成不利。「他們沉迷手機表達想法,獲得認同假象,卻離現實中的親子交流越來越遠。」

「家長和孩子應站在同一戰壕,以身作則地樹立正向榜樣,教會孩子科學合理使用手機,不被其所『控』。家長幫助孩子『戒手機』時應注意疏堵結合,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謝鷗說。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張寶義指出,過早使用成人款手機,不僅輻射影響兒童的生理髮育,心理上也無法承受和消化成人信息內容。「智能手機過多的畫面和圖片,會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超乎其年齡接受能力的不良內容和信息,不僅對其心理調控不利,也是對兒童權益的某種侵犯。」

「除了家長的正向引導,研發商也應予以投入。」張寶義建議,應制定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手機類型,並鏈入正面乾淨、適合青少年的網路環境,同時制定青少年信息保護的相關法規,並對違規生產和銷售的商家予以監管和處罰。

據新華社電


推薦閱讀:

曾經的少年,你去了哪裡?
救救孩子的眼睛-讓全社會都來關愛青少年的眼健康
這15部電影,告訴你韓片到底領先我們多少年
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TAG:手機 | 青少年 | 少年 | 手機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