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治療黃疸的學術特色
黃元御治療黃疸的學術特色
黃元御,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壤子,清代山東昌邑縣人,因醫術高超而曾獲乾隆御賜「妙悟岐黃」匾額。黃氏多用瀉水補火,抑陰扶陽,運轉中氣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且多有良效。而對黃疸病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上,黃氏均有其獨到的見解,現將其治療關於治療黃疸病的學術特色作簡要介紹。
黃氏認為,黃疸是由於土濕而感受風邪所致,根源在於陽衰而土濕。「一感風邪,衛氣閉闔,濕淫不得外達,脾土堙郁,遏其肝木。肝脾雙陷,水谷不消,谷氣瘀濁,化而為熱。瘀熱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閉澀,水道不利。膀胱瘀熱,下無泄路,熏蒸淫浹,傳於周身,於是黃疸成焉。」濕在上者,陽郁而為濕熱,濕在下者,陰鬱而為濕寒。飲食、酒、色均是其成因。
谷疸的形成是由於陽衰土濕,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阻滯在中焦,導致木氣不能條達,鬱蒸於外,而發為黃疸。因為中氣不運,脾升胃降失職,脾陷則大便滑溏,胃逆則上脘痞悶。濁氣熏騰,噁心欲吐、惡聞谷氣。食則中氣愈郁,頭眩心煩。而酒為濕熱之媒,易於使人上熱而下濕,若是汗溺閉塞,濕熱遏瘀,則成酒疸。還有色疸之病,是由於精去則火泄而水寒,水土寒濕,不能生長木氣,乙木遏陷,則生下熱,土木合邪,傳於膀胱,發為黃疸。
因為濕熱在於肝膽,而寒濕在於脾腎,因此,在治療上,若是以濕熱癥狀明顯兼有腹滿尿澀表現的,可用甘草茵陳湯治療(茵陳梔子大黃生甘草),若是小便不利,則當用茵陳五苓散(白朮桂枝豬苓茯苓澤瀉)通陽利水,去除膀胱瘀熱,恢復氣化功能。若是汗出而有腹滿、大便難解者,予硝黃梔子湯(大黃芒硝梔子)通便兼以利濕退黃,
嗜酒之人,常有上熱而下濕,濕熱擾於胸膈,則心中懊惱,噁心欲吐,此時又當以梔子大黃湯(梔子香豉大黃枳實)通下除濕,兼除胸膈之熱。
色疸之病,本在水土寒濕,故多表現為額黑身黃,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此時又當以瀉水去濕,通其二便為主,用方元滑苓甘散(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
黃疸本由於土濕,中氣不運,則可導致氣積聚而不散,黃氏認為:肝木主升,生氣不足,則氣陷而下郁也,而肝氣之下郁.總由太陰之弱。土弱木郁,故氣積在臍腹左脅,宜又宜用達郁湯(桂枝醋鱉甲甘草茯苓乾薑 砂仁)補益肝脾以運轉氣機。
又因肝主藏血,脾土因濕而滯陷,氣機不能運轉,肝氣不升,故血氣不能運行而致血瘀,表現為肌膚枯槁、目眥青黑、多怒而善忘,並可因肝木郁怒而賊脾土,導致疼痛的發生。因熱郁於肝,而濕寒在脾腎,故治療方面下宜溫而上宜清,立破瘀湯(甘草茯苓丹皮桂枝丹參桃仁乾薑制首烏)。若癥結難開,加蠊蟲、虻蟲之類加強活血祛瘀之功效。
若黃疸長時間未能治癒,氣滯血瘀日久,亦會導致中氣衰敗,產生鼓脹之病。氣不化水而抑鬱於下,成氣鼓,水不化氣而泛溢於上,而成水脹。黃氏認為:氣之化水,由於肺胃,水之化氣,由於肝脾。肺胃右降則陰生,故清涼而化水,氣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則陽生,故溫暖而化氣,水不化氣者,肝脾之不升也。氣不化水,則左陷於下而為氣鼓,水不化氣,則右逆於上而為水脹,而其根,總因土濕而陽敗,濕土不運,則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肝氣不達,郁而生熱,傳於脾土。脾土受之,則生濕熱,傳於膀胱,因而水道不利,可見淋澀而黃赤,故其時本為濕寒,而標為濕熱。治療上,宜瀉濕而行郁,補脾陽而達木氣,清利膀胱鬱熱,立桂枝姜砂湯(茯苓澤瀉桂枝芍藥炙甘草砂仁乾薑)若小便紅澀者,則加梔子清膀胱濕熱。
《素問·水熱穴論》中有言:其本在腎,其標在肺,皆積水也。但黃氏認為:水病之作,雖在肺腎兩臟,而土濕木郁,乃其根本也。因此,在治療水脹之病,總以燥土疏木為主,兼瀉膀胱以治腎,發汗以治肺。暗合《金匱·水氣》之法:腰以上腫,當發其汗,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治腎者,用苓桂阿膠湯(茯苓澤瀉甘草桂枝阿膠),治肺,則用苓桂浮萍湯(茯苓澤瀉半夏杏仁甘草浮萍桂枝)。
由是觀之,黃元御以中氣運轉立論,用氣機升降的理論對黃疸病的成因、癥狀、變化及治療等都做了明晰的解釋,從理論到實踐均對臨床治療黃疸病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值得臨床上效法。
推薦閱讀:
※《守洞塵技》的拳道結合特色
※韓國特色旅遊景點, 還等什麼,趕快出發吧。
※【特色食材的特色冷盤】冷盤中的新面孔
※孫耿鎮傾力打造「綠生活」特色小鎮
※【特色醫療】浮針連載5:浮針療法的組織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