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牛娃不是一天煉成的!(數學啟蒙純乾貨)

Vol.19

牛娃背後的牛爸或牛媽

梅子是我朋友圈中少有的女性理工科達人,她在生下二寶後放棄了高薪軟體工程師職位,在家專心養育一子一女。她和老公從一開始就將數學的概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乘車或餐桌上與孩子玩數字遊戲;教孩子下象棋、拼搭樂高積木、玩七巧板、拼圖、撲克牌、摺紙以及各種遊戲。就連乘電梯時,她也會問孩子:「我們現在12樓,要乘多少層到達25樓?如果每層所需時間是0.5秒,那一共需要多長時間?」

就這樣,從小通過生活應用、遊戲和各類玩具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梅子10歲的兒子幾乎獲得了每項數學競賽的一、二等獎,並自學了中學數學。

會數數,不知道數字的意義

當孩子兩、三歲時,你開始教他數「1、2、3……」,他會跟著念出來,但並不表示他真的知道數字代表的意義。所以,如果你問他「1」後面是幾?他回答「2」;再接著問他「6」後面是幾,他還得從「1」開始數。就算你讓他用手指點著數糖果,嘴巴數到10,他可能還是會說有5個糖。這到底是孩子頑皮,還是他真的不會數數?別著急,這是因為他尚不知道數字的邏輯概念和基數概念。

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

教孩子學數學,要考慮適齡性和漸進性。2~6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如果在相應的敏感期階段引入某類數學形式,可以讓孩子更愉快地學習數學。

* 1歲半~2歲,數數。此時數數只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表現,一般會數1~5的連續數就可以。

* 2歲~3歲,能表示出「量」的對等。比如可以把實物或圖片的數量同貼紙的數量相對應起來。

* 3~4歲,可以寫出數字,學習簡單運算。這時候孩子可以用身體來畫出數字,比如用手指在沙板上畫出數字。

* 4~6歲,是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另外,關於圖形的認知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2~3歲,有基本的圖形認知;

3~4歲,可以有圖形的大小排列;

4~5歲,對立體幾何模型有探知;

5~6歲,可以有分數和圖形的對等。

如果要概括一個發展歷程,那孩子學習數學通常是遵循「量的體驗——數的連續性——數量對應——數和符號的抽象記憶——寫數、數的計算」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愛上數學。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幾乎無處不在,你在家中就可以給予孩子數學的啟蒙和引導,讓他成為數學小達人。

A 數數和運算

1.在日常語境中數數

在孩子學步的時候,你可以數著節拍「一二一,一二一」,讓孩子理解節拍和數字的關係;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你可以帶他一顆一顆數紐扣;吃飯時,可以教孩子數餐桌上擺放的碗盤筷勺的數量;開空調時,可以帶他觀察顯示溫度的變化,並體會氣溫的實際變化。

2. 小物品排排座

收集一些硬幣,讓孩子數一數(注意防止誤吞硬幣)。數完後,將硬幣重新排成一圈、排成一條線,或是分散排列,讓他重新數。如果他不數就自動報數,說明他已明白數量不變性。

3. 給物品找「朋友」配對

如果你的孩子在「一一對應」方面有困難,可以讓他給物品找「朋友」配對,比如:把叉和勺、杯子和碟子、馬和牛仔圖片配對等。

4. 玩撲克牌和棋類遊戲

和孩子玩撲克牌或簡單的棋類遊戲。剛開始讓孩子簡單地認數字和花色圖案,等他學會加減法計算之後,可以經常打牌練習加減法;學會乘除計算之後,可以玩24點。

5. 數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頭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兩隻手,十個好朋友

6. 遊戲:正數數,倒數數

遊戲步驟:

1)大人念誦: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2)孩子念卡殼時,大人可在一邊豎指頭提示。

3)學會了7到1的倒數,可繼續教孩子倒數10到1。

提示:為了讓孩子了解數字中的邏輯規律,你也可以讓他數奇數、數偶數,逢5數、逢10數,數小數等。

7. 遊戲:開「小賣部」做生意

小朋友喜歡玩「過家家」,你可以和孩子開一個虛擬的小賣部(或者玩類似的在線小遊戲),分別扮演「老闆」和「顧客」買賣東西。剛開始,「小賣部」的商品價格都是整數,每次只買賣幾種,用加減法就可算出應付的錢;等孩子學會乘除法和小數之後,商品價格調整為有小數位,每次買賣同樣的商品很多份,需藉助乘法計算。這個遊戲既有趣,又可隨時隨地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培養孩子的財商,真是一舉多得,我家Eva一直玩得樂此不疲。

B 幾何與空間

8. 認形狀

在家裡和孩子玩「找形狀」的遊戲,如長方形的電錶箱、正方形的窗玻璃、圓形的鬧鐘等,並讓孩子解釋他是如何區分各種形狀的。

9. 玩積木

積木是我家小美妞Eva從小到大最喜歡的玩具,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她不看說明書,喜歡發揮想像,自由拼搭成各種形狀的動物、建築、車、機器人等。我也會將積木作為教具,與她練習加減乘除計算,教她認積面積、體積的概念,培養她的空間立體感。

10. 談論圖片位置與大小

親子共讀圖書繪本時,使用空間語言談論圖片的位置與大小,比如問孩子:「月亮在哪兒?掛在樹的上面還是樹的下面?」或者問:「海馬比猴子更大嗎?哪一種動物最小?」

11. 繪製家庭地圖

和孩子一起繪製一張家庭地圖,你先畫好輪廓,讓孩子標出各個房間,再標上傢俱、窗戶、衣櫃、花園、樹等的位置,甚至可以自制一本家庭地圖的圖畫書。

C尺寸度量

孩子有許多度量單位要學,包括長度、高度、重量、尺寸和數量等,所以要將度量的概念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2.做菜或烤蛋糕時稱量

和孩子一起做菜或烤蛋糕時,用量杯稱量適量的水、麵粉和調料等待用。你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能給我半杯水嗎?」看他是否明白半杯的量。

13.猜物品重量

帶孩子去超市時,可以讓他認識貨架上商品的價格,然後比較重量大小、價格高低,幫助孩子理解度量。

14.遊戲:食物小博士

遊戲步驟:

1)吃飯前,先向孩子指出餐桌上的每樣食物——蔬菜、肉和米飯等。

2)將食物放在孩子的餐盤裡,要求他說出每樣食物的名稱,並描述食物的顏色(比如青菜是什麼顏色)、形狀(圓形、小的等)和份量多少(一些或許多)。

3)如果食物是分散的,讓孩子說出有多少數量。

提示:有時孩子形容得並不貼切,大人不要急著否定他的觀點,可以順著他的意思正確地描述出來,這樣會加深他對這種食物的印象。而孩子說正確時,要及時表揚。

您的轉發是對貓媽最大的鼓勵!

The End

(此文為「圓臉貓媽」原創內容,特此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改寫使用。轉載請標明:轉自「育趣」,ID:yuqu_2016,附作者和二維碼)

推薦閱讀:

一天一個雞蛋,到底好不好呀?
一天中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孕生男孩
一天讀一頁,一本《通書》讀到老,從此擇日不求人(一)!
袁世凱:「中國華盛頓」的第一天
有這樣一個院子真好,待上一天都不會悶!

TAG:數學 | 啟蒙 | 乾貨 |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