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抗日神劇為何層出不窮?|觀察

導讀

又一部橫店特色的神劇火了。在抗日劇《一起打鬼子》中,雷人劇情和大尺度台詞再次引發熱議,其中「褲襠藏雷」的片段更是被網友惡搞調侃。隨後,廣電總局下令該劇「停止播出、整治修改」。這同時讓人不禁思考,為何在惡評如潮的口碑狀況下,抗日神劇依舊層出不窮?

By|田香凝

手撕鬼子、時空穿越、石頭砸飛機……近年來,奇葩橋段屢屢出現在抗日劇中,儘管不斷被輿論炮轟,但抗日神劇卻並未退出舞台,反而在影視劇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歸其原因,是製作方、電視台、審查機構多方角力的結果。

1商業算計:投入少,收視高

所謂抗日劇的熱潮,首先當然是因為高額的市場回報。

相比於家庭劇、情感劇等類型,抗日劇的購劇價格相對低廉,成為電視台引進劇集時的重要考量。雲南衛視總監李曉風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質量和演出陣容比較好的家庭情感劇,首輪播出價格約為50-60萬/集,而抗戰劇很少選擇大腕出演,購劇價格一般在30萬/集,要便宜一半。

在低投入的同時,抗日劇往往保持著不錯的收視率。例如,因「手撕鬼子」情節廣受爭議的《抗日奇俠》在多地成為收視冠軍,第二輪播出一集200萬,利潤翻倍;熱門抗戰劇利潤率更是普遍達到200%;《向著炮火前進》播出後,吳奇隆的身價漲到50萬一集。

在如此高性價比的商業驅使下,抗日劇曾在2012年達到市場佔有率的巔峰,據《南方周末》的統計,在2012年全國200多部上星頻道黃金檔電視劇中,抗戰劇及諜戰劇就超過70部,而當年橫店影視城共接待劇組150個,其中48個劇組涉及抗戰題材。

2013年5月16日,針對部分抗戰題材電視劇存在的過度娛樂化現象,廣電總局電視劇曾著手進行整治,一定程度上消挫了抗日劇的勢頭,但其市場佔有率仍不容小覷。

2題材限制:披上「抗日」外衣才能通過審查

歷史作家@十年砍柴 曾發微博指出,抗日劇的火爆關鍵原因在於體制:「在表達不自由,思想被禁錮的時代,只有拉上一面『政治正確』的大旗(抗日題材),然後靠比雷、比俗、比變態來吸引眼球。沒辦法,逼岀來的賤招。」

的確,在我國,拍攝抗日劇是最安全的選擇,因為審查容易通過。它們大多以謳歌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事迹為主,按照我國電影電視審查制度制定的規則,這些題材歸屬為紅色檔,立意百分之百正確,離奇的情節至多是技術性問題。

因此,在「抗日」主線的掩護下,劇集們紛紛裹挾了情愛、槍戰、武打、超能力等類型元素,在「抗日」的故事框架下,內核早已向言情劇、武俠劇、玄幻劇等領域轉向。令人遺憾的是,也正因如此,殘酷的歷史事實、英勇的抗戰行為,在這樣的包裝機制下淪為了雷人爆點。

3收視率至上:雷言雷語多是有意為之

許多人好奇的是,一部電視劇,從創意到完成,應該經過層層關卡才行,那其中的雷人劇情難道一直沒人叫停嗎?

影視策劃人謝曉虎曾對此表示,按照一般電視劇的製作流程,台詞劇情在劇本階段就會被反覆打磨,對於播出後會引發的觀眾反應,創作團隊肯定事先做過預判。換句話說,雷人橋段頻頻出現,並非創作者「腦洞奇大」,而是電視劇出品方有意為之。

不少業內人士也承認,製作方不是不知道這些台詞『雷』會引來罵聲,但在抗日雷劇「叫罵又叫座」的畸形模式中,為了收視率,他們還是甘願冒風險來拍。既然平台願意買單,大量台詞不講究、製作粗糙的電視劇便湧入了市場。

換一個角度看,「抗戰神劇」持續受寵,與市場青睞有著直接關係,有觀眾愛看,有電視台願買,這才刺激了製作方的大膽「批量生產」,我們哪怕作為觀眾和看客,也是抗日神劇的製造者之一。

來源:刺蝟公社

推薦閱讀:

肩扛土炮打鬼子 抗日神劇何時休
「精日分子」是抗日神劇孵化出的「混蛋」
抗日神劇里有哪些神台詞?
該向「抗日神劇」說再見了
如何評價抗日奇俠等抗日神劇?

TAG:抗日神劇 |